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敢想與敢做之間

在敢想與敢做之間

在我所活過的十年之中,我遇見過很多人,他們也有很多種活法。有的人是憋屈的活著,有的人是痛快的活著,有的人是迷惘的活著,而還有的人,是……是的,我才弱冠之齡,有人的嘲諷是難以避免的。他們會說,小小年紀,懂得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裝什麼成熟,裝什麼老成……是的,我還小,小到所經歷的,遠遠沒有比我大的人多。但我依然要說話,是的,你可以無視我的存在,無視我的言語,但我終究就在這裡,一如我活著,地球之大,宇宙之浩渺,總會有我的一席之地。

我在學校里念了十多年的書,也見到了性格各異的人,但歸根結底,我將他們大致分為三類人。一類是不敢想與不敢做的人,自然,這類人是較少的;其二是敢想卻不敢做的人,當然,這類人是最多的人;但敢想與敢做的人,是最稀少的,他們是誰?他們在哪裡?或許是你,又或許不是你,或許近在眼前,又或許遠在天邊……

是的,我是·那種敢想卻不敢做的人。

我總是在心中幻想著種種,有時很大膽,大膽到在心中追求心中的女神;但有時卻也會很膽小,膽小到不敢參加各種活動。正如我所交過的朋友所說,有時我很單純,單純到相信任何人,把一些欺騙當作善意;但有時卻很複雜,複雜到對別人的關心置之不理,冷落到很久。

說實在話,有時自己也很看不起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懶惰,看不起自己的膽怯,看不起自己的懦弱……

這是自卑嗎?又或者說,是不自信嗎?

在敢想與敢做之間,我到底缺少什麼?是自信嗎?是缺少自律嗎?或者說,我永遠也改不了嗎?

在讀高中時,我跟大多數人一樣,嘲笑過那些大家所謂的「一根筋」,那些只有不斷努力著,每日早出晚歸著學習卻,卻很難及格的同學, 似乎他們在學習上,很可笑一般。只是到現在,我才在別人的不屑眼神中找到了那些曾經被嘲笑過的同學的心理。那是什麼?受辱?憋屈?

很多人說,在社會上,你會受到更多的憋屈,更多的不平,更多的不認可,更多的嫌棄……現在的痛創,在以後,會更深,更大……他們會說,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忍忍就好,畢竟都會「多年媳婦熬成婆」,想像以後,心就會稍稍平靜好受些吧。

有時我在想,是的,媳婦會熬成婆的,但媳婦與婆之間的矛盾,就真的只有忍忍就能解決嗎?

媳婦或許會敢想,敢想做婆婆的那一天,但現在不敢做。或許是因為大家都遵守著這個約定,知曉最終會實現,只是時間不到罷了。

可是,除卻婆婆與媳婦之間的千年難解之題外,敢想與敢做之間,距離就如此遙遠嗎?就如此難以企及嗎?

是的,有很多事情,總要有人去想,只是想的程度不同罷了;總有一些事情要去做,只是完成的程度不同罷了。

就我而言,我覺得,有些事,是我們的爺爺那輩人在那些年代所不敢想的,不敢做的,這不能怪他們,但對於我們父輩而言,他們敢於想到,敢於做到爺爺那輩人的不敢。只是,到了我們這一代,總該敢想一些,敢做一些父輩人所不敢的。同樣,我們的子輩與孫輩也會如此。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吧。

我們,或許應該敢於想,敢於想在「敢想與敢做」之間搭起一座橋樑,並敢於去做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魏罡弘 的精彩文章:

其實,你不必假裝去合群

TAG:魏罡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