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是的,有部連續劇我們看了70年還沒大結局

是的,有部連續劇我們看了70年還沒大結局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咱們都是從「小學生」過來的。

80後、90後回想當年都苦不堪言,更別提00後、10後的現在。

喏,這是一道曾刷屏票圈的小學數學題。

乍看沒什麼,就是用等量關係算出物體代表的數字。

是嘛呵呵呵……你再仔細瞅瞅?

注意,老虎脖子上掛了哨子、第三行有五個哨子。

這陷阱,一不注意就完蛋啊……

(就算注意到,這也不是咱當年的學力水平啊!)

不止是課堂,還有各種課外培訓——「30分鐘跳舞、1個小時樂理作業+練琴、網球、滑旱冰……」

還有「恐怖」的家庭作業。

別說孩子了,家長看到都想打人。

難怪兩會最熱話題之一就是:

小學生減負。

這也肯定是一個跨越所有年齡段,讓所有人一聽就感同身受的詞。

其實,從剛建國到如今兩會,它一直都是熱門議題,已近70年:

1955年7月,教育部發出了新中國成立後首個減負文件《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

1978年,鄧小平曾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學生負擔太重是不好的,今後要採取有效措施來防止和糾正」。

1988年5月11日,國家教委專門發布《關於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的若干規定》,其中提到:一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二、三年級每天課外作業量不超過三十分鐘,四年級不超過四十五分鐘,五、六年級不超過一小時。

1993年3月,國家教委發布《關於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指示》,規定初中各年級每天家庭作業不超過1.5小時。

1994年6月,國家教委發布相關通知,規定「原則上保證小學生每日有9小時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時睡眠,高中生8小時睡眠」。

2000年1月7日,教育部發出《關於在中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這一年1-3月,教育部連發通知或要求,要求加快教材課程改革,切實減輕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並要求小學除數學語文外,不得組織其他課程考試,不得組織小學生參加各種競賽活動,不得以賽促銷,以賽代銷。

2004年,教育部提出新形勢下的減負措施——「五堅持、五不準」,其中包括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一律實行免試就近入學,不準佔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集體補課等規定。

2009年4月22日,教育部頒布《關於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再次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2010年,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首次將「建立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制度」寫入教育規劃綱要中。

2011年全國兩會,「減負」被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7月,教育部發出暑期「減負令」,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留作業,禁止學校組織學生集體補課、有償補課,讓學生過一個沒有壓力的童年。

——整理自網易教育《學生負擔越減越重 「減負令」落地了還是落空》

發現沒?

一個簡單的減負,從最開始的宏觀指示,逐年越變越細,甚至具體到科目、考試、作業、睡眠時間……

教育部門工作目標越來越清晰準確,但明顯,阻力也隨著社會發展速度,逐年上升。

學校、補習班暫且不說。

就身邊觀察到的情況,Sir沒見過任何一對家長,敢真正給孩子減負。

誰不想減負,讓孩子慢一點,幸福一點?

可小時候慢一點,長大了是不是得更加速?

甚至再加速也來不及、趕不上?

Sir兩年前說過一部日劇,現在回想,發現它真是活生生的例子。

能讓我們看到,被減負的孩子在20年後,有可能長成什麼樣——

《寬鬆世代又如何》。

這部劇的主角,就是這樣一群大齡社會青年,他們的共同點,是1987年後生人。

被日本社會稱作,寬鬆世代(第一代)。

有人說,他們是日本教育改革黑歷史,某種程度也是「減負」的反面教材。

自2002年起,日本政府推行「寬鬆教育」,旨在摒棄死記硬背的填鴨式,轉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力和知識運用力。

於是,考試不發榜,學校「不排名次」、「不安排過重作業」。

學習任務和咱現在比,那叫一個寬鬆:

學得少,教育大綱中教學內容和課時減少三成。

學得淺,圓周率記到3就行。

翻譯自FIX字幕俠,下同

學得短,上5天課休息2天。

從初三開始周末雙休

想想我們曾經單休(甚至只有0.5天休)的初三高三…

總之就是寬容、自由……幸福。

結果。

那一代學習力普遍下降。

PISA,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生學力評價考試之一。

寬鬆教育之前,日本的數學和科學還在全球數一數二。

此後接連下降,幾乎跌出前十。

圖片來源:新華網

普測也發現:

學生里不知「濃度」定義、不清楚四則運算先後順序、不識生僻漢字的高中畢業生,不在少數。

無知、學力不足,成了他們的強力標籤。

日本某綜藝節目,寬鬆世代的代表女藝人表演做乘法

等這些孩子20年後走上社會……嗯。

這職場表現,簡直不要太爛啊!

坂間結。女生,應屆畢業生,職場新人。

她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簡歷寫了挺多頁,實習做了很多份,真要她具體說經驗,完全說不出所以然。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第二天就打退堂鼓。

理由又多又任性:

伙食不好,同事不對眼,公司有點「黑」……反正,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好不容易被家人勸回去上班,也各種討人嫌。

只知提問,不知解決。

用不慣操作系統,各種拖前輩後腿。

等工作穩定點吧,一顆不好惹的「玻璃心」又撲通撲通跳出來……

她當然不是唯一。

第一天當老師的佐倉悅子,因為不足之處被前輩山路指出。

立馬神情恍惚,眼眶濕潤,覺得人生灰暗,意見消化不來,委屈地「嚶嚶嚶」。

還在聚餐時當著其他前輩面,自暴自棄。

是的……職場基本的臉面早丟腦後了。

這也算了。

她還當其他同事面,吐槽前輩對她態度不好,搞得好心的前輩一臉懵逼。

這兩位,還不算奇葩。

最可怕的是這個山岸宏,前面毛病他全有,還外加……人品極渣。

山岸遲到,對客戶、上司一句道歉沒有,反倒怪人家地址沒發對地方。

自我感覺特好,潛台詞永遠是,「你要敢批評我,就別怪我不好好乾哦……」

先說一句 我可是越表揚越優秀的類型哦

連續、嚴重地給客戶發錯貨,自己不當回事,終於把上司惹毛。

可你看他多厲害——

前腳,感謝上司批評,表示下次改正;

後腳,在公司大群說離職,順便當眾踩上司一腳。

我打算辭職啦

謝謝大家 真的真的 要死了

和那樣的上司一起工作 真的會死的

這還不算。

再往後,他居然找律師和工會控告上司,要賠錢,要公司把上司調離總部,理由是被整出了憂鬱症……

他的可憐上司坂間正和,其實也是寬鬆世代。

不過他跟好基友山路一豐,是相對成熟的第一代——1987年生的。

坂間雖然有所領悟,想追求上進,可在前幾集他也不頂用。

例子就不舉了。

總之,一樣自覺性差,只會應付工作,不懂用心投入;不care職場規則,自己心情好才最重要。

難怪工作7年,在公司沒存在感,業績不突出,被企劃部、宣傳部、營業部幾個部門踢來踢去。

我從開始就沒受什麼期待 也不是非我不可

連人數都沒把我算進去

職場只是一方面。

減負一代人的感情和交際,一樣出了問題。

輕的,沒有基本的社交習慣:

約朋友一起到餐館,自己先點東西吃。

和別人聊著聊著天,招呼也不打就開始撥電話。

重的,沒有成年人的解壓技巧。

一有壓力就想吐,交際資源又單薄,只能花錢僱人聽。

一遇到難處,不自己設法解決,第一時間只想打電話求助。

甚至,沒意識去戀愛。

感覺沒有什麼必要

有那功夫浪費在戀愛上

……

我只是覺得啥時候都能談戀愛

然後不小心就到了這個年齡而已

更甚至,沒意識結婚……

總覺得那傢伙有點小看結婚

他總想把結婚的契機放在某個理由上面

所以呢?

日本這種減負,究竟減去了什麼?

減去了升學壓力、年級排名,是不是也減去了「受挫體驗」,減去了不服輸的倔,不認栽的爭?

從小玩大的一代人,是不是根本無法開展「利益相關的社會型交際」?

編劇宮藤官九郎,借主角山路之口一針見血——

學習能力下降,走上社會後被人說沒用、軟弱、沒有精神、只會做要求做的事。

沒有競爭意識,沒有危機感,更沒有緊張感,無法隨機應變。

做什麼,都是找茬。

寬鬆世代,並非無可救藥的一代。

劇名,已經說出答案。

寬鬆世代……又如何?

你是被減負的一代人,那麼現在,只能被逼著增負了。

世上的南牆就那麼多,小時候撞少了,只能長大了補。

補著補著,某一刻也能自己領悟:

你中意的公司不存在這個世上

中意你的公司這個世上也沒有

……

哥哥我只能做下去

拜訪老客戶 低聲下氣 烤雞肉串

被年長的打工仔使喚來使喚去 被下屬嘲笑

就算為了爭口氣也沒辭職

現在辭職了就什麼都得不到了

把我有的全部奪回來之前,我是不會辭職的

所以你也不要放棄

全部奪回來之前千萬別放棄

前史為鑒,希望中國不會走上日本的老路。

我們的專家也都明白「單純減負」的危害,所以圍繞這項議題的各種聲音都提出:

「減負」的同時,要「增質」。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要並重;

減掉的是學生心理和時間的負,增加的是創新力和素質教育。

但願如此。

因為推行起來,難度不小。

因為小學生減負,不只是「一個問題」。

它貌似單純,卻無限龐大、複雜。

它不僅關係教育,還關係到就業率、失業率、購房壓力、福利保障政策、階層分化……等一系列民生問題。

你別說Sir話說得大。

孩子的重擔,表面上看是學業壓力、競爭壓力。

可本質里卻藏著上一代人對「怎樣才能過得更好」的各種物質、心理和社會的經驗總結。

也必然會輻射到20年後,成為孩子走上社會時將遭遇的種種民生問題。

可以預見,未來國內即將上演的,可能是一出大型持久連續劇:

《減負一代,又如何》。

各種培訓班、興趣小組、語言、藝術和其他課外技能……這些學校控制之外的東西,恰恰是家長無法放手的。

因為家長心裡一定明白:

減負,絕不意味著減去「競爭」。

孩子不能被壓力壓死。

但沒有「壓力體驗」的孩子,將來確實很難面對挫敗。

不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又何談自己選擇生活的幸福感?

減負,也絕不是減掉「更多可能」。

死板的應試教育,很可能培養出模式化的人。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曾經的口號,但不會是他們的未來。

與其填鴨式什麼都填,不如細心觀察孩子的天分,專項針對性發展。

總之——

有「減」必有「增」。

身處一個加速發展的社會,對個人成長而言,就是一個不斷增負的過程。

孩子需要減負,更需要培養「良好的增負節奏」。

學不會自我增負,未來拿什麼給自己減負?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莫妮卡住了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這台灣偶像劇我不小心看到第四遍
9.5,他們的年度第一果然不一樣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