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炒房客!樓市邏輯已變
來源:房屋屋(its-home)作者:凱風
今年兩會,關於房價與樓市的討論依舊喧嚷。在各種爭論背後,有一條主線始終不變,那就是維續已久的樓市邏輯,或要徹底發生變化。
官方4次表態,房地產稅箭在弦上
去年兩會,新聞發言人一句「房地產稅立法未列入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安排」,讓房地產稅徹底冷場。
與去年完全不同,今年兩會,房地產稅成為焦點中的焦點。不說代表委員的爭論,在短短一周內,官方就已連續4次表態定調:
3月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加快房地產稅立法是重要任務,目前正在加快進行起草完善法律草案,爭取早日完成提請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準備工作。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3月6日,財政部副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國人大、財政部和相關部門正起草完善房地產稅法律草案,總體思路是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
3月11日,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談到今後一年工作時提出,研究制定房地產稅法。
所以,房地產稅已經不存在要不要征的問題,唯一的問題只剩下「如何征」。雖然房地產稅未必能夠降房價,但它帶來的心理預期影響不容低估,如果與大環境的變化相互疊加,其影響同樣是致命的。
兩重要人士定調:降槓桿,樓市首當其衝
眾所周知,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們金融政策的主基調已經變成「防風險」,防風險首當其衝的就是金融風險,而金融風險的重中之重,則在於房地產風險。
在兩會上,兩位重要人士對此發出聲音: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銀行是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的主戰場,重點工作之一是要穩定槓桿率,企業、政府和居民家庭部門的槓桿率都需要降低。目前居民家庭個人借錢消費、買房或者投資的增長速度非常快,需要警惕。
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指出,我國的債務主要包括政府部門債務、居民部門債務、企業部門債務。居民債務方面,要通過控制房地產泡沫來防範過快增長,建立新的住房制度和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
這兩位的分量不言而喻,從他們話語中能得出什麼政策指向,也是相當清晰的。
央行表態,房貸利率可能還會繼續漲
3月9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答記者問時表示:
最近,房貸利率略有上升,但從長遠的周期來看,仍然處於比較低的水平。人民銀行會督促商業銀行嚴格落實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對住房貸款執行差別化的定價,積極支持居民特別是新市民買房的合理需求。
這段話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方面,對於商業銀行上浮房貸利率的行為,變相表示認可,而且對房貸利率繼續上漲保持一定的容忍度,這也相當於對樓市變相加息。
另一方面,對於受到影響的剛需,可能並沒有太多扶持政策。房價出現微調,房貸利率卻一路高漲,最終買房負擔不降反增,200萬的房貸按照上浮20%的利率,最終要多付出44萬的利息。
雖說有關部門也表示要落實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積極支持居民買房的合理需求,但房貸利率上漲是市場貨幣收縮、信貸緊縮以及美聯儲加息縮表的正常反應,即使也支持剛需購房,恐怕在貸款利率上也沒有太多可商量之處。
人口形勢進一步緊張
生育意願降低,出生人口不升反降,對此,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
一是生育意願的問題,二是很多人想生不敢生,還有一些人想生生不出。不敢生的原因,一個是生不起,經濟負擔大,現在養孩子的成本不一樣了;二是精力的問題,生了孩子管不過來。
這裡的大背景是,全面二孩政策推行2年之後,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與原來官方的預測數字相比,更是少了三四百萬人之多。
不論背後是什麼原因,人口形勢的確愈發嚴峻。一邊是勞動力人口不斷縮減,另一邊是全面二孩,未能挽回出生人口不斷降低的大趨勢。
對於房價而言,人口是根本的根本。從資產角度看,一個國家年輕人口越多,越容易形成資產泡沫,而老年人增多之後,當初的資產泡沫沒有這麼多人來接盤,資產回報率可能會下降,這對房地產的影響尤其大。
人口對於各城市的影響更加顯著。沒有人口支撐的地方,其高房價恐怕也難以長久。
高頻熱詞:房住不炒,租購併舉
從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開始,已經過去二十年,房地產市場面臨方向之變。
去年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則更進一步: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地方主體責任,繼續實行差別化調控,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居民自住購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廣大人民群眾早日實現安居宜居。
這其中兩大關鍵詞,仍舊是房住不炒與租購併舉。
房住不炒,意味著要抑制投機,所以短時間內限購、限貸、限價、限售政策不會退出。除非房地產市場發生斗轉,市場行情一片蕭條,否則在一二線熱門城市,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有望得到繼續維持。
租購併舉,這個方向已經相當明確。發展租賃市場,從而打破住宅市場壟斷的局面。其中,國企興建租賃房、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都已逐步落實。
樓市邏輯已經發生改變
正如政治有長短周期一樣,樓市也是如此。
從短周期看,房地產泡沫風險已經被提到全局性的高度,去居民部門的槓桿成為政策的主要方向,大環境緊縮之下,房價很難再維持前幾年的輝煌。
從長周期看,雖然政府對於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經濟的依賴依然難以破除,但政策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通過房地產稅改革,取代地方財政;通過租購併舉,撬開房地產炒作的基礎;未來的樓市可能會發生重大轉變。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經濟平穩發展、產業升級轉型正常的基礎上,如果危機提前叩門,會否重回刺激之路,誰也說不清。
※講真!韓國為什麼這麼橫?
※2017京滬常住人口同時下降;地方兩會聚焦租賃住房,今年增供規模陸續確定;媒體探訪「兒童邪典片」製作公司
TAG: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