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關店成為常態,快時尚行業已進入冬天

關店成為常態,快時尚行業已進入冬天

如果有什麼產業能讓科技大佬咂舌,非時尚產業莫屬。

近日,新一屆胡潤百富榜發布,互聯網企業毫無意外地獨佔鰲頭。亞馬遜、微軟、Facebook以及中國的騰訊,都將自己的掌門人送入榜單中,同時位次又前進了幾名。

在充斥著互聯網和金融氣息的榜單前十名中,也有例外。

法國首富伯納德?阿諾特憑藉旗下的奢侈品軍團LVMH突出重圍、位列第五,超越谷歌、沃爾瑪等公司的領導者。這是他首次進入全球前五,LVMH也是前五名中唯一屬於傳統製造業的公司。

有人排名突飛猛進,意味著有人會退步。榜單中,81歲的零售服裝品牌Zara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排名下降兩位、位列第六。而在上一年,阿諾特落後奧特加7名,但前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創造了時尚業在榜單中的最好成績。

這不僅是時尚國王們個人財富的對決,也是快時尚和奢侈品行業的碰撞。同被歸為時尚產業,雙方雖然有天壤之別,卻因各自的體量與業績常常進行對比。

本次雙方領頭羊換位,奢侈品的春天是否意味著,快時尚的寒冬正在降臨?


時尚寶座

在傳統製造業日暮西山的今天,時尚產業卻成為一枝獨秀。

在胡潤榜單中,除了位列前十的LVMH和Zara母公司Inditex(蒂則諾),奢侈品集團開雲、愛馬仕,快時尚品牌H&M和優衣庫的掌權者都進入了百富榜。除此以外,周大福、耐克、歐萊雅以及義大利眼鏡集團陸遜梯卡也在其中,時尚集團共佔據百富榜10個席位。

上個世紀80年代,時尚概念逐漸萌發。經過30年的發展,如今的時尚產業從當初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且條理清晰,分為快時尚、奢侈品、運動品、化妝品等分支。根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發布的數據看,2017年全球時尚行業市場規模同比成長4%,達到1.7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未來十年的基建開支。

這一數據與麥肯錫全球時裝指數一致,該指數預測行業銷售增長率,將從2016的1.5%躍升至2018年的4.5%,實現接近3倍的增長。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伙人欒嵐表示,在中國和亞洲等新興地區的驅動下,時尚業會持續提升。

產業整體不斷上升,意味著行業第一的含金量持續提高。因此,即使奢侈品和快時尚在消費群體、供應鏈反應等方面南轅北轍,雙方在時尚產業第一的競爭中從未退場。

在新的巨頭出現之前,這場戰爭的主人公只有LVMH和Inditex。作為兩大時尚巨頭,雙方手下的王牌都不止一張。自路易威登在1854年建立了公司起,LVMH逐漸發展成擁有時裝皮具、珠寶鐘錶、酒類和化妝品的等多門類的巨頭,擁有了Loewe、Fendi、Givenchy等品牌,集團「精品」標籤寓意體內流淌的是貴族血液。

相較之下,Inditex顯得格外平易近人。1975年,創始人奧特加用相當於30歐元的啟動資金開了一間服裝小店,隨後逐漸擴張,目前旗下已經擁有Zara、Massimo Dutti、Bershka和Stradivarius等快時尚品牌。雖然起步晚了一百多年,但是Inditex在全球化之際進行快速擴張,業績不斷逼近LVMH。

2015年,是奢侈品和快時尚兩大行業的分水嶺。當年8月5日,Inditex股價突破每股32歐元,成為全球市值千億歐元俱樂部會員。而在當時,LVMH的市值為890億歐元,Inditex同時超過耐克等巨頭,登上時尚界第一集團的寶座。甚至在去年8月,奧特加曾一度超過比爾蓋茨成為全球首富。

奧特加和他代表的快時尚,暫時獲得了勝利。


劇情反轉

相比較西班牙第一集團的盛況,當時的LVMH有些度日如年。

法式奢靡在全球範圍都停滯了,伴隨著全球經濟不振,以及新興消費地區的增長衰退,整個奢侈品行業都羞於面對當年的財報。

LVMH2016年財報顯示,當年上半年營收達到172億歐元,同比增長3%。欒嵐向筆者介紹,2015年至2016年,整個奢侈品市場呈現低增長狀態。

而當年的Inditex,營業額同比增長了12%。另一家瑞典快時尚公司H&M的財報顯示,當年銷售總額也增加了7%。

或許被時尚多變的氣質感染,時尚集團們的變化也在一瞬間。2017年,LVMH帶領著奢侈品行業全線升溫。財報顯示,2017年LVMH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13%,凈利潤同比大漲29%。另一家奢侈品集團開雲的數據更驚人。財報顯示,2017年集團銷售額大漲27.4%,其中奢侈品部門有機增長達30.5%。

不過,快時尚和奢侈品似乎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係,當一方上升時,另一方總會面臨困境。

快時尚的好運並未延續。2月23日,奧特加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周末。Inditex股價一日下跌7.06%,創下集團自2016年6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59億歐元,奧特加的身家也縮水43億美元。

暴跌恐怕緣於摩根大通下調了Inditex的目標價,投行表示因為ZARA頻繁的打折、促銷讓公司的毛利潤面臨「巨大壓力」。

同病相憐的還有H&M。該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總銷售額為68.9億美元,同比下跌4%。

相比較財報,快時尚們的關店行為更直觀。H&M宣布,今年將關店170間。根據彭博社的報道,Inditex計劃以4億歐元(約30億元人民幣)出售的16家店鋪。

荷蘭快時尚品牌C&A的反應更加劇烈,近兩年相繼退出英國、俄羅斯等市場後,有消息稱母公司正在為其尋找中國買家。業績低迷、同樣有出售可能的,是英國英國快時尚品牌New Look。截至去年6月,New Look銷售額則下跌4.4%,稅後虧損達1.36億元人民幣。

愁雲蓋頂之下,快時尚巨頭們需要直視問題。欒嵐表示,快時尚行業整體仍處於上升趨勢,部分快時尚公司表現不如預期,是因為競爭越發激烈。不僅如此,分析師還預測,競爭會隨著時間更加白熱化。

原來,問題在於公司自身,而不在於整個行業。


熱情消退

時間回到7年前,沒有人會預料到「關店」成為常態。

當年的快時尚品牌,進入亞洲市場不久,憑藉如雷貫耳的名氣、親民的價格以及時尚的設計備受推崇。

無論是北京、上海還是杭州,首家Zara在當地開店時總會發生類似的場景:開業前幾小時,店外早已排起百米長龍,不少消費者甚至從鄰市趕來。開業後,店內人潮湧動,需要安保控制人流進入,而試衣間宛如汗蒸房,每個消費者都不免買幾件再離開。面對這樣的場景,有人曾用「春運搶購火車票」來形容。

當時,消費者因為「款好價優」而心動,快時尚也成為當時的一股潮流。目前,Inditex旗下品牌在中國68個城市開設了620家店,同時中國已成為其僅次於西班牙的第二大市場。

但當狂熱消退,過度密集的店鋪顯得有些尷尬。熱情是如何衰減的?

波士頓諮詢董事經理洪瀏筆者表示,消費者在狂熱消費之後,會有一定的疲軟期。

這意味著,快時尚給中國消費者的品牌新鮮性已經消失,此時需要品質和設計來再次挑動消費者的神經。但在創新性上,不少快時尚品牌並未儘力。欒嵐認為,消失的不是消費者的狂熱,而是部分品牌的創新能力。同時,快時尚的平價意味著服裝材質一般,只有好的設計才具備吸引力。

創新能力的減弱帶來了更多的同質化競爭。以中國市場為例,除了各類國際品牌,國產快時尚品牌的崛起也加劇了競爭。近年來,URBAN REVIVO、熱風、太平鳥等新品牌擴展驚人,加上森馬、美特斯邦威這類知名度較高的快時尚品牌,整個市場熱度驟增。

去年前三季度,Zara在內地新增門店9家,而國產快時尚MJstyle新增門店62家。國產品牌正在複製國外巨頭的開店模式,以期打開新的路徑。

如果十年前國人的消費升級,讓快時尚在中國迅速落地生根,十年後這又成為消費者離開的理由。欒嵐指出,國內消費者正在傾向於更優質的產品。從麥肯錫統計數據看,大約20%的中國消費者願意購買更昂貴的品牌,而這一數字在美國佔到8%。

尤其在一線城市,對於快時尚審美疲勞的消費者正在改變目標,「渠道下沉」成為財報中另一項任務。但對於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而言,電商和國產品牌的崛起,顯得快時尚並非不可替代。


數字戰爭

更大的隱患來自於數字化。

線上銷售改變了原有的零售格局。無論是商超還是電器,亦或是服飾,都需要在不可逆的網路面前接受新變化。

這個局面讓快時尚難以適應。快時尚品牌一直奉行「唯快不破」的理論,以設計到上架時間短,短時間內多次更新的「快速」特質來吸引消費者。在實體銷售主導的年代裡,快時尚品牌也通過快速開店來擴張。

但在網路面前,快時尚被襯托得不那麼「快」了。欒嵐認為,電商是快時尚很重要的一環。不僅由於線上銷售渠道更快,也由於網路的社交性和大數據,可以用於分析消費者喜好以及預測趨勢,讓品牌更快設計上架。

在電商交易發達的中國,淘寶、京東等平台的強勢地位給了不少品牌一個難題。對於這些全球性品牌而言,自建電商還是加入平台成為一個重要問題。這導致不少品牌浪費了最初的黃金時代。2012年,Zara在中國開啟電商業務,採取自建電商模式,但效果不盡如人意。

綜合平台帶來的流量被優衣庫證明。2013年雙十一,優衣庫旗艦店的單日銷售額突破1.2億元。此後續幾年雙11購物狂歡中,優衣庫都佔據女裝銷量第一。2014年,Zara才選擇進駐天貓開設旗艦店。

這個應對速度並不算快。Inditex集團在財報中表示,目前ZARA在全球45個地區開設了電商渠道,未來將會進一步擴大旗下品牌的電商業務規模。

這也使得外界推測Inditex線上銷售佔比不高。市場估計,Inditex的在線收入比例僅為7%-8%。

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正在培養一批新的對手。欒嵐指出,科技賦能降低了創建品牌的難度,不需要過高的資金,很多小而美的淘品牌不斷湧現。並且,這些淘品牌不少由「網紅」創建,她們在社交網路上影響力驚人,並且通過直接與粉絲溝通,提供更時尚、更廉價的產品,分流了不少客群。

在消費升級之下,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發展,這種分流會持續,這種局面難以扭轉。

慶幸的是,不少品牌已經意識到「快」不應該作為今後的特徵,正在努力轉型。以H&M為例,今年將推出一個全新品牌/Nyden,專註設計限量款,不走快時尚路線。

優衣庫正在試圖轉型為科技公司。其在面料創新上,除了LifeWear系列,還包括了HEATTECH發熱科技、Ultra Light Down輕型便捷羽絨、DRY-EX快乾等等。該公司創始人柳井正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優衣庫所對標的是科技公司。

雖然目前快時尚巨頭們麻煩重重,可誰也不知道,時尚業的下一次反轉會不會很快來臨。(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國內視頻網站忙著押寶奧斯卡時,國外同行已經拿獎了
華為發布全面屏筆記本,它能「虎口求生」嗎?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