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實中的「諜戰」,與《風箏》有何不同

現實中的「諜戰」,與《風箏》有何不同

來源中國軍網

【軍情瞭望哨】

現實中的「諜戰」,與《風箏》有何不同

耕心

前段時間,電視劇《風箏》熱播。「王牌特工」鄭耀先的傳奇故事,引起了廣大觀眾對情報鬥爭和間諜職業的好奇。沿著《風箏》的脈絡,我們可以管窺到諜戰的歷史與現實。

《風箏》劇照

一、諜報技術:無所不用其極

《風箏》中提到了很多間諜技術,總結起來主要是以下幾種。

竊聽:竊聽器被國共雙方廣泛使用;

通訊:除電台以外,還會使用信件、信鴿等古老的情報傳遞方式;

代號:如「風箏」「影子」「堅冰」,戴笠為隱蔽行蹤也經常使用不同的名字;

密碼:除加密電報,「影子」接頭用的宮門倒郵票以及接頭暗號等,也屬於密碼技術;

隱語:如鄭耀先和程真兒貌似不經意的一段話,被高占龍破解為「五點老地方見」;

暗器:如林桃原本打算刺殺鄭耀先所用的毒匕首,鄭耀先剷除叛徒所用的縱火筆;

密寫:最常用的是顯影墨水;

化裝:如劇中人物假扮乞丐、瞎子和會議代表;

偽造:如偽造記者證、代表證等;

密藏:如馬小五將微型膠捲放入特製瓶子吞入體內;

照相:如使用微型相機複製重要文件等。

現實中,隨著科技高速發展,間諜技術也日新月異,比如通過衛星網路來捕捉行動電話通訊信號的監聽網路,高空偵察機、無人偵察機、間諜衛星等。但不論技術如何發展,那些基本諜報手段的作用和地位往往是不可替代的。

《風箏》劇照

二、情報組織:「軍統」「中統」的前世今生

鄭耀先在劇中被稱為軍統「八大金剛」中的「六哥」。然而,歷史上軍統並無「八大金剛」之說,鄭耀先的人物設定更接近「十人團」成員。「十人團」是1928年由戴笠領導十個官員組成的「聯絡組」,可以說是國民黨軍事情報組織的萌芽。

1938年,中統局和軍統局正式成立,分別負責社會和軍事情報,分屬徐恩曾和戴笠領導。軍統在戴笠這個「間諜王」的領導下,勢力範圍和威望遠遠壓過中統,這成為《風箏》中軍統成員蔑視甚至無視中統成員的歷史依據。

那麼,劇中提到的「保密局」「內調局」又是怎麼回事?1946年戴笠因飛機失事死後,軍統因內鬥走向衰落。軍統局改為保密局,由毛人鳳任局長,專責保密防諜工作;中統也改稱為內調局。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後,內調局和保密局又經歷多次改組。

《風箏》劇照

三、諜報人員:在時境變遷中隱忍與堅守

《風箏》的成功,不僅在於其諜戰故事的跌宕起伏,更在於生動反映出諜報人員的酸甜苦辣、悲喜人生。

他們在時境變遷中隱忍與堅守,在人性糾纏中權衡與選擇。劇中鄭耀先在艱難時期曾經哭訴:「我什麼時候能活得像個人?」這可以稱得上是對諜報人員心理的真實寫照。

現實世界中,情報戰線沒有平時和戰時之分,情報人員都必須時刻高度警惕、始終默默堅守。此外,他們要具備超強的溝通聯絡能力、應變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像鄭耀先這種潛伏在敵方要害部門、竊取核心機密的人員,被稱為「鼴鼠」,其危險程度和所承受的壓力,常人難以想像。

在國共諜戰的真實歷史上,我黨打入國民黨內部的情報戰士,有著名的「龍潭前三傑」錢壯飛、李克農、胡底,「龍潭後三傑」熊向暉、陳忠經、申健等人。他們無疑是革命年代奮戰在隱蔽戰線上的傑出代表。正所謂:無形戰線,無名英雄,無私奉獻,無上光榮。讓我們向這些情報戰士致敬!

(策劃:魏寅 侯永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石頭,剪刀,布!
修好重要的「小風扇」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