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簡史 志丹篇
延安簡史志丹篇
文/孤清霜
有首歌是這麼唱的:
正月里來是新年,陝北出了個劉志丹。
劉志丹來真勇敢,他帶領隊伍上橫山……
想必這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詳。
劉志丹就是這的人。
但是這裡除了劉志丹,還有其他精彩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的很久的很久以前。
一條河從這裡穿過,它叫做洛河。
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人。
生活在這裡最早的先民們,距今大約一萬年前左右。
他們掘穴而居,傍水而生。
夏,商,是歷史中最早的朝代。
但是在夏商之外,還生活更多的人類。
按照方位,他們被稱為:
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這裡地處夏商西北,是西戎與華夏的邊界。
西周時,這裡是白狄人的生活範圍。
春秋時期,晉文公滅了白狄人的翟國。
雖然白狄被滅了,但是這裡仍然是晉國與少數民族的邊界。
洛河的對岸,是義渠國的地盤。
記得某個電視劇里,曾出現過義渠人。
他們是西戎的一支。
後來,三家分晉,天下格局發生了變化。
這裡屬魏國邊境。
秦魏交戰,這裡被打了敗仗的魏國割讓給秦國。
後來,嬴政統一六國,建立郡縣制,這裡為秦國上郡高奴縣。
西漢時,邊界發生了變化,這裡一部分屬於上郡高奴縣。
另一部分則屬於北地郡歸德縣。
時光匆匆,歲月如梭,你來我往,登台唱戲,下台走人。
東漢末年,皇帝昏庸,沒法更好的治理國家。
這裡便再一次落在匈奴的手裡。
從此,再此後的幾百年間,這裡便一直被少數民族統治。
出現在這裡的民族有:匈奴、氐、羌、鮮卑等。
整個南北朝期間,這裡大部分時間都屬夏州金明郡。
楊堅雖然怕老婆,但是功勞還是很大的。
他結束了持續幾百年的大分裂,建立了隋朝。
新時代,新國家,新政策,新氣象,新風貌……
開皇年間,廢郡,州直接轄縣,於是這裡便又歸為延安州。
一部分為金明縣,一部分為因城縣。
隋命很短,很快唐接替了隋。
唐武德二年,這裡置永安縣,屬北武州。
很快,北武州被廢,這裡再次分給金明縣和因城縣。
唐高宗年間,這裡因是北部邊境,曾駐紮禁軍。
唐德宗年間,神策軍也駐紮在此,並在此設一個軍鎮,叫做永康鎮。
再強大的王朝,也抵不過人心的陰暗,唐朝終於在宦官和邊將手中被玩完。
整個五代無非就是一個甲子輪迴,這裡換了五個主人。
他們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漢、後晉、後周。
北宋時期的延安,那可是熱血兒女保家衛國的戰場。
宋太宗時期,再這裡建立了一個軍,叫做保安軍,這是這裡第一次有了保安這個稱謂。
所謂保安,保境安民之意。
而軍,是一種特殊的軍事建制,和行政區域的劃分沒有直接的關係。
南宋,這裡落入金人手中,金大定年間,升軍事建制軍為縣。
於是這裡,便有了保安縣這個稱謂,十年後,升縣為州。
後來,金人走了,蒙古人來了,他們將州改為縣,這裡仍舊稱為保安縣。
明清時期,這裡仍舊是保安縣,屬延安府。
明成化年間,曾有高僧在此建盤龍寺,至今留有一個非常美麗的七層寶塔。
清同治年間,發生了回亂,這裡的人們登上永寧山避亂,永寧山易守難攻,自古都是軍寨。
1903年,清光緒29年,劉志丹出生在這裡的金丁鎮,他還有個名字叫做劉景桂。
1932年,劉志丹在這裡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
1934年,這裡成為陝甘邊革命委員會所轄。
1936年,紅軍東征,劉志丹犧牲,同年,為紀念劉志丹,這裡改為志丹縣至今。
1936-1937年間,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中央領導曾在此居住和工作。
1940年,經中央決定,在次修建劉志丹烈士陵園,毛主席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
1958年,將吳起縣併入志丹縣。
1961年,兩縣又分開。
後來,人們再這裡發現了大量的寶藏。
再後來,這些寶藏被開發利用。
再後來……
關注延安文化
聲明: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發布
圖片來自網路
TAG:延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