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是威脅還是重大革命?這兩部經典電影給出了答案!

人工智慧是威脅還是重大革命?這兩部經典電影給出了答案!

創造了Space X、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一直在用很酷的科技刷新著大家對他的服氣值,可這樣一個科技狂人為何多次提醒人類「提防人工智慧」?

馬斯克自相矛盾了嗎?我不這麼認為。

在我看來,他所說的「提防人工智慧」,並不是要提防人工智慧本身的技術,而是要提防人工智慧的「技術應用」,說白了,就是要提防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人」本身——因為在不同的人的手裡,技術可能會發揮出不一樣的作用,內心善良者應用技術帶來種種益處,被慾望驅使的人則可能讓技術變成一場災難。

這讓我想起兩部電影。

一部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人工智慧》,一部是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機械公敵》(又譯作《我,機器人》)。兩部電影都是涉及到「人工智慧技術」的題材:《人工智慧》較為溫情,講述的是一個人工智慧技術生產的小機器人「大衛」在和人類相處之後產生了感情,對母愛的渴望讓他歷經冒險、歷經千年更替也不忘要見上人類母親一面;

《機械公敵》則相對冷靜甚至殘酷,因為它講述的是人類發明的一大批機器人在一個主機的控制下發起了對人類的攻擊,由威爾·史密斯飾演的警探與布麗姬·穆娜飾演的科學家在機器人「桑尼」的幫助下,最終控制住了機器人。

兩部電影的故事基礎都建立在「人工智慧」這一概念上,通過對「人工智慧機器人」與人類關係的探討,來傳遞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的可能性。

在影片《人工智慧》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彌補親情上的創傷,讓一位孩子患有病症的母親能夠在與機器人小孩的相處中,減少痛苦。

這從某種層面表現出了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給人類帶來的積極的一面——只要你應用的出發點是對的、善意的,那麼它所反饋出來的效果就會是積極的。

而在影片《機械公敵》里,一大批機器人之所以不再聽人類的話,甚至和人類幹起來,其實也並非因為機器人所附帶的「人工智慧技術」有問題,而是應用這項技術的人本身的目的存在問題。

當這項技術的應用者本身帶有不善的目的來利用這種技術謀取利益或實現其他慾望的時候,「人工智慧」的確會存在一些不可預估的威脅甚至危險。

比電影更精彩的地方在於,人類在現實世界正一次又一次地踐行著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不可思議」。

如果說1966年第一款基於通用目的開發的移動機器人Shakey的誕生可能離現在有些久遠且不那麼有震撼力,那近兩年由谷歌研發的阿爾法圍棋(AlphaGo)先後擊敗李在石和柯潔的新聞,或許能讓人們看到人工智慧的厲害之處。

包括無人駕駛、語音識別、面部識別、智能交互等等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都在向我們證明著它對人類生活帶來的許多益處。

事實上,人工智慧技術與歷史上的重大技術革新並沒有本質不同,長久以來,科學技術的意義在於探索未知的邊緣並為人類發現或創造更多的可能,瓦特的蒸汽機是在踐行此意義,馬斯克的Space X也是在踐行此意義,而人工智慧當然也如是。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易的島 的精彩文章:

2天破3億!漫威電影《黑豹》來勢洶洶,但為何說它很平庸?
根據真實「豪門綁架事件」改編,《金錢世界》的看點有哪些?

TAG:木易的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