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膠囊機器人:我很小,但能幫你免除胃鏡篩查之苦

膠囊機器人:我很小,但能幫你免除胃鏡篩查之苦

與傳統的胃鏡產品相比,安翰NaviCam磁控膠囊內鏡機器人無需「插管」,受檢者只需吞服這粒膠囊大小的胃鏡機器人,15分鐘內就可以完成胃部檢查,檢查後膠囊機器人隨消化道排泄,全程基本沒有感覺。

本文共計3409字,閱讀時間9分鐘。

記者 | 趙雷

編輯 | 趙力

「嫂嫂,我在你的肚子里呢。」《西遊記》里,孫悟空為了借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故出此計策鑽到了她的肚子里。不過,這出現在小說中帶著玄幻色彩的場景,正在以另一種形式走進我們真實的生活中。

「用戶吞服下去的這顆膠囊,就像放入肚子裡面一個孫悟空一樣,不僅能把胃、小腸等體內部位的情況拍攝清楚,而且我們完全可以控制住它。」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郇丹丹拿著一顆膠囊藥丸狀的產品介紹,這款充滿黑科技產品是該公司推出的胃部檢查產品。

這款醫療設備的全名是安翰NaviCam磁控膠囊內鏡機器人,也就是一款膠囊胃鏡產品。跟傳統的胃鏡產品相比,最革命性的突破就是「不插管」創新,受檢者只需吞服這粒膠囊大小的胃鏡機器人,無需麻醉,15分鐘內就可以完成胃部檢查,檢查後膠囊機器人隨消化道排泄,全程基本沒有感覺。

目前,雖然安翰膠囊機器人僅進入了近千家醫療機構,但在全世界範圍內,安翰醫療也是唯一一家通過相關醫療資質許可准許進入醫療機構提供胃部檢查的膠囊胃鏡產品,胃鏡市場的革命才剛剛開始。

胃癌高發,用膠囊機器人告別「痛苦」胃鏡篩查

2017年,國家癌症中心公布《中國胃癌流行病學現狀》報告,數據顯示,在2012年全球胃癌新發95.1萬例,死亡72.3萬例。而中國的發病和死亡例數均佔了全球將近一半。按照這個數據粗略計算的話,我國每天有近1100人被確診胃癌,每5分鐘就有3人因胃癌離世。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徐瑞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胃癌在亞洲國家的發病率很高,但日本新發胃癌患者中有50%為一期,我國只有5%。」他認為我國胃癌雖然高發,但還是沒有形成胃癌篩查的意識。因為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如不加重視使其不斷反覆,就極有可能發展成胃癌。即使是一期胃癌,病情相對較輕,及時切除病變部位,幾乎可以痊癒。

胃部如有不適及時就醫,尤其是胃癌的一期患者,通過做胃鏡篩查是可以發現的,這也可以看出定期進行醫學檢查的重要性。

但是,作為胃部疾病篩查的重要工具,胃鏡一直以來都是病人又愛又恨的一個設備。人們愛它是因為它能為診療提供最專業的依據,但做這個檢查的體驗過程卻「痛苦不堪」。

胃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被檢查部位的真實情況,藉助一條纖細、柔軟的管子伸入胃中,藉由光源器所發出之強光,讓醫師從另一端清楚地觀察上消化道內各部位的健康狀況,全程檢查時間約10分鐘,若做切片檢查,則需20至30分鐘。

而把這根管子插進食道時,多會出現脹氣、噁心感,嚴重時會導致呼吸困難甚至胃出血等情況,也使得病人不到萬不得已輕易不做胃鏡檢查。

2000年,膠囊內鏡由以色列科學家發明出來,這為胃腸部位檢查的醫療設備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經過20年的發展,膠囊內鏡已經成為腸道疾病檢測和篩查的重要方式,但卻不適用於胃部檢查,因為胃部面積相對較大,膠囊卻不受控制。

安翰公司看好腸胃醫療設備這個市場,於是投入大量科研精力和資金到這個領域,而重點的方向就是做出一款像被廣泛認可的結腸膠囊內鏡一樣的膠囊胃鏡產品,團隊成員除了部分來自醫療機構的專業人士,大部分員工則是具有深厚的計算機以及相關科研背景。

經過公司的持續投入,在2013年,公司的膠囊胃鏡產品獲得中國三類醫療器械審批,成功投入商用,而這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個可精準查胃、獲得政府審批的膠囊胃鏡。

安翰自主研發的這款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利用精準磁控技術,使膠囊內鏡可以為醫生所控制,在人體胃內自如運動,可以精準檢查人體胃部、腸道等部位。除了革命性的「不插管」創新,受檢者檢驗全程無需麻醉,可以做到無痛、無創、無交叉感染,檢查後膠囊機器人隨消化道排泄,一次性使用。

磁場技術遙控膠囊運作

「技術以及技術創新是我們公司的核心命脈,也正是得益於此,也在推動著整個市場向前推進。」郇丹丹說。

安翰公司膠囊內鏡機器人有很多的技術創新和專利,但突破性的技術進步則是採用磁場技術對膠囊實現了在體內的遙控,使得醫護人員可以做到全方位的控制。想要了解如何實現對膠囊的遙控,首先就要看一下膠囊機器人的整套產品以及運作規則。

一套完整的膠囊胃鏡檢查設備,由磁場控制設備、膠囊內鏡、便攜記錄儀、膠囊定位器四款硬體設備組成。磁場控制設備上面有供檢查趟的床、控制台、顯示器等部分,採用磁場以及感應等原理,跟吞服的膠囊產生聯動,再通過控制台來控制膠囊在體內的運動軌跡,圖像直接呈現在顯示屏上面,並實時保存數據。

讓受檢者吞服的膠囊內鏡,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膠囊的尺寸為11.8*28mm,比普通的感冒膠囊稍微大一點點,基本不會出現吞服困難的情況,跟傳統的管道相比更是不值一提。另外,高清攝像頭配合自動曝光控制, 以確保圖像明亮、清晰,呈現出大視野的臨床圖像,為診斷提供精準的圖像數據。

便攜記錄儀就是一款檢查時候穿的馬甲,這款馬甲的作用並不是防輻射,而是同步傳輸和記錄膠囊傳回的數據。膠囊定位器有點像縮小版的安檢人員使用的手動檢測儀,放在身體上面來掃描膠囊是在體內還是已經排出,而不論定位器還是大型的磁場控制設備,公司通過對輻射的技術處理,產生的輻射幾乎能達到跟一台手機產生的量差不多,可以讓受檢者放心檢測。

作為完全新興的產品進入市場,安翰醫療的膠囊機器人卻呈現出爆髮式的增長。公司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產品覆蓋的醫療機構數量增了一倍,達到近1000家。其中,三級甲等公立醫院在300家左右,而這一定程度上也是得到了學術上真正的認可。

在對使用社保做膠囊胃鏡檢查的上海市民統計數據顯示,6個月內有4688 人接受了膠囊胃鏡檢查,其中1152 例(24.6%)受檢者發現典型病變,潰瘍7.62%,癌症的檢出率達0.13%。安翰公司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技術帶來產品革命,讓更多的人主動接受胃腸檢查。

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令狐恩強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記者,醫院從2014年就開始使用膠囊胃鏡的檢查,這幾年的數據也顯示,膠囊胃鏡的檢查數量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在了解並接受這種新的檢查方式。

待爆發但需要「教育」的藍海市場

研究數據顯示,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不足10%,而日本早期胃癌的診治率超過70%、韓國超過50%,而這中間起到關鍵作用的則是早期的胃鏡篩查。

「我國每年需要做胃鏡檢查的數量至少超1.4億人次,但目前每年實際做胃鏡檢查的人數不足2200萬,這不僅是我們的機會,也是我國胃部篩查領域繼續提升和改善的地方。」郇丹丹說。

令狐恩強告訴記者,受限於國內腸胃內鏡醫療資源的不足和老百姓對胃鏡插管檢查恐懼的問題,目前尚沒有適用於大規模胃癌篩查的項目,也正因如此胃癌未能在早期得到及時治療,而如何提升人們對胃鏡檢查的觀念,是安翰公司和中國醫療單位共同的課題。

儘管這款膠囊機器人對產業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但並不能取代傳統胃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膠囊胃鏡不能進行病理分析,也就是發現問題後最終還需要傳統胃鏡進行活檢做最終的判斷,膠囊胃鏡承擔的角色是胃部疾病的初步篩查以及傳統胃鏡的一個補充。

安翰公司在國內乃至世界範圍內的膠囊內鏡市場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但隨著這個市場的普及,也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後來者進入這個領域,進行更多細分的研究,而這也是公司的挑戰。

除此之外,限制膠囊胃鏡大規模普及的因素就是不菲的價格。目前國內做一次普通胃鏡的價格在200元至600元之間,而膠囊胃鏡每次的價格則在3000元左右,除了上海納入醫保範圍之內,其他地方暫未入醫保,這也會限制膠囊胃鏡的普及,尤其是在胃癌高發的農村地區。

郇丹丹表示,隨著膠囊機器人的推廣普及,膠囊內鏡的耗材以及相關硬體設備的成本也會隨之下降,這也會逐漸反應到內鏡檢查的費用上面。

除了像傳統醫療設備廠商售賣設備、耗材到醫療、體檢機構外,安翰公司也在計劃嘗試一些新的業務模式。比如做類似銀行系統ATM 機布點的操作模式,打造磁控膠囊胃鏡第三方圖像採集中心,再通過公司搭建的專家雲閱片平台滿足公眾檢查需求,也能解決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不足的問題,而這樣的獨立檢驗中心,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也有待市場的檢驗。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找中國創客 的精彩文章:

ofo被曝現金流僅能撐一個月,ofo:沒有事實依據
快手,你為什麼不自信?

TAG:尋找中國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