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得了皮膚病「發物」全忌口?劉愛民:錯!皮膚病患者應這樣「忌口」!

得了皮膚病「發物」全忌口?劉愛民:錯!皮膚病患者應這樣「忌口」!

「發物」與「忌口」是很多皮膚病患者在就診和治療過程中經常遇到和關心的問題,不少皮膚病的老患者會主動諮詢醫生需要「忌食」哪些食物,而醫生的回答卻又千差萬別,患者往往莫衷一是。有的患者因「忌口」過度而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影響了疾病的正常治療和康復,有的則「忌」了不該「忌」的,吃了不該吃的。什麼是「發物」?哪些食物需要「忌」?很多患者仍很迷茫。

劉愛民

河南省中醫院 皮膚性病科

主任醫師 教授

擅長:治療慢性蕁麻疹、重型斑禿(全禿、普禿)、黃褐斑、白癜風、頑固性牛皮癬、濕疹、痤瘡、扁平疣、頑固性尖銳...

什麼是「發物」和「忌口」?

「發物」一詞在民間流傳很廣,時間也很長,是個有歷史的話題。所謂「發物」,在古代有多種解釋,但顧名思義,「發物」是可以引發疾病或導致宿疾發作或加重的食物。如油菜苔,魏晉時的《名醫別錄》記載:「春月食之能發膝痼疾」。蝦,明代《食鑒本草》認為:「動風熱,有病人勿食。」

「忌口」就是忌食「發物」。

「發物」是否人人都要「忌」?

據古書記載,「發物」的種類繁多,涉及眾多食物,如蔬菜、野菜、肉類、蛋類、奶類、魚蝦蟹類、菌類、水果、堅果、酒類、調味品等,這些古書記載屬於「發物」的食物種類至少在100種以上,很多是人們每天必須的營養品,如果據書和傳說統統忌食,勢必導致機體攝入營養的匱乏,影響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健康。

通過查閱記載「發物」的文獻,這些眾多「發物」的發現,並不是一次的,而是逐漸發現、積累,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如同中醫穴位的發現一樣。但是,這種發現多數是偶然的,並沒有經過認真地研究,進而確認其導致發病或加重疾病的概率,以及對某些人群有作用,對哪些人群沒有作用。隨著歷史的推進,人們對食物的認知不斷提高、改變,很多古書記載的「發物」人們並沒有「忌」,卻沒有發生疾病或加重宿疾,因此,不少被列為「發物」的食物人們已經淡忘而不「忌」了。鑒於此,現在所謂的「發物」並非針對所有人,正常人或非特殊人群一般不必要忌食。

「忌口」的科學與偽科學

「發物」的發現和提出,是遠在1000~2000年以前,那時的科技水平還很低,對事物的認識深度應該是不夠的,也沒有經過細緻、認真的研究。儘管後來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也很少有人去對「發物」進行專門地研究。因而,「發物」一直是在民間流行和傳說,雖然很多人並不相信,但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畢竟是生病了,能「忌」就「忌」了。

儘管如此,我們並不是說「發物」是完全不存在的,客觀地說,「發物」的確存在,很多患者在吃了某種食物後病情加重,這是事實。「發物」一說源自中國,過去西醫是不認可,或沒有發現,近十年,西醫也發現某些食物與發病尤其是與過敏性疾病有關,經過研究,西醫發明了檢測食物過敏的試劑,叫著「食物不耐受」,名詞不同,卻依然屬於「發物」的範疇。這表明一向講究科學的西醫,也不能迴避食物與疾病的關係了。

由此可見,「發物」的確存在,只不過民間把他的範圍放大了,我們應該認真地研究一下「發物」的致病機理,研究一下「發物」為什麼會引發或加重疾病,為患者的正常治療把好食物關,減少或避免因某些食物激發和加重病情。

「發物」的分類

有的學者認為,「發物」主要是指容易導致過敏性疾病的食物,如高蛋白的食物,牛奶、雞蛋、魚蝦等,這又把「發物」的範疇縮小了。中醫把「發物」通常分為六類:1.動火發物:煙、酒、蔥、蒜、韭菜、狗肉、羊肉、油炸食品、滷製品等,這些食物能助熱動火,傷津劫液,發熱口渴,大便秘結之人不宜食用。2.動風發物:蝦、蟹、鵝、雞蛋、椿芽等,患有蕁麻疹、濕疹、中風等疾病者不宜食用。3.助濕發物:如飴糖、糯米、豬肉、麵食等,具有肥甘粘膩之性,患有濕熱、黃疸、痢疾等疾病者應忌食。4.積冷發物:冬瓜、四季豆、萵筍、柿子等,多具有寒涼潤利之性,能傷陽生寒,脾胃虛弱者要慎食,過食會導致胃寒冷痛,腸鳴腹瀉。5.動血發物:白酒、胡椒、羊肉等,具有辛熱入血,動血傷絡,迫血外溢之性,凡是月經過多、皮下出血、尿血等患者,應當忌食。6.滯氣發物:大豆、芡實、蓮子、芋頭、紅薯等,具有滯澀阻氣,難以運化之性,腹脹、積食者應忌食。

發物確有發病的情況,但發物不一定發病,關鍵在於食物搭配。比如生痰性發物,如牛、羊肉,配上蘿蔔利濕化痰,就可以不至於發病。動火動血類發物,如狗肉、黃鱔,如能配上寒涼的豆腐、茼蒿、白菜,就可制約其熱性,那麼有熱疾病的人也可食用。

皮膚病患者如何「忌口」,怎樣科學「忌口」?

很多皮膚病患者在找中醫治療時,會問及「忌口」的問題,有些中醫會隨口告誡:雞、鴨、鵝、魚、蝦、蟹、牛羊肉、雞蛋、奶、南瓜、韭菜、辣椒等等均不能吃,若是遇到回族患者,那就更加不知道該吃什麼了。有的患者就什麼都忌,以致於整體營養不良。因此,科學「忌口」這個問題必須提到議事日程了。

首先,我覺得「忌口」的目的是盡量減少食物引發或加重疾病的幾率,除了從西醫的發病原因篩除「發物」意外,還應該從中醫證候的角度談忌口,確定可能的「發物」。下面就常見的幾類皮膚病談談如何科學忌口。

1. 過敏性皮膚病

此類皮膚病包括:急慢性蕁麻疹、濕疹、各種皮炎等。這些疾病都屬於變態反應性疾病,而異體蛋白往往是導致過敏的原因,所以,建議不吃或少吃魚蝦蟹、海鮮等。此外還要根據患者的中醫證候確定需要忌食的食物,如果屬於熱性證候,辛辣之類的酒、辣椒、油炸食品、牛羊肉、海鮮等建議不吃;如果屬於體內蘊濕者,肥膩、紅薯、芋頭之類最好忌食。

2. 色素性皮膚病

此類疾病包括:白癜風、黃褐斑、雀斑、黑變病等。此類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不少患者聽某些醫生說,白癜風要忌食番茄、茄子、蘋果等含Vit.C高的食物,其實這是一種過於擔心的偏見。我們知道,白癜風的發病與Vit.C沒有任何關係,擔心這麼微量的Vit.C會導致白癜風白斑更白或擴展,是沒有依據的。還有,民間傳言,患者斑、雀斑等色素增加的疾病不能吃醬油、醋等,也是沒有依據的傳說。醬油主要成分是大豆,含有多種氨基酸,在製作過程中還會產生有機酸,這些有機酸可能會有淡化色斑的效果。食醋主要含醋酸,也可以淡化色斑,所以黃褐斑之類的疾病不用擔心醬油、醋加重疾病,尤其是醋還可以淡化色斑。黃褐斑之類的色素增加性疾病,建議多吃醋、番茄、蘋果、獼猴桃等富含酸和Vit.C的水果、蔬菜,有一定的祛斑效果。另外,黃褐斑患者應當忌食無花果等具有光敏性的食物,否則會加重色斑。

3. 紅斑鱗屑類皮膚病

此類疾病包括:銀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蘚等。按照中醫理論,此類疾病多屬於體內又熱導致的,建議忌食辣椒、白酒、牛羊肉、海鮮等。銀屑病的中醫證候比較複雜,若中醫辨證屬於虛寒者,可以適當吃一些牛羊肉。請聽從醫生的建議。

4. 脫髮類疾病

此類疾病包括:斑禿、脂溢性脫髮等。通常,發病早期多屬於實證、熱證,應當忌食辛辣食物,到了後期,若中醫辨證屬於氣血不足或肝腎不足,則建議適當多吃核桃、大棗、羊肉等,有的還需要適當飲酒,最好是黃酒,具有溫經活血,啟竅生髮的功效。

5. 毛囊炎類疾病

此類疾病包括:痤瘡、單純性毛囊炎、膿皰瘡、癤腫等。此類疾病多屬於實證、熱證,應當忌食鵝肉、白酒、辣椒、牛羊肉、大蒜等。《本草綱目》記載:「鵝,氣味俱厚,動風,發瘡。」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便加緊殘害開國有功之臣,元帥徐達患了「發背」,最忌吃鵝肉。因鵝為發物,易動火發瘡。朱元璋別有用心地賜徐肥鵝一隻。徐達明知其惡意,但又不敢違君之命,只好當場吃下。不久,徐達「發背」擴散而亡。

總之,如何「忌口」?一定要根據你的中醫辨證,而不能道聽途說。雖然「發物」和「忌口」並不是治療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對於疾病治療順利和療程,仍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科學對待,科學「忌口」,可以為治療的順利加力。

食療與「忌口」的關係

「發物」屬於食物的一部分,正確的飲食指導,則又可以促進疾病的康復和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發生。二千多年前, 我國最早一部醫書《黃帝內經》就有關於飲食宜忌的論述,《靈樞·五味》:「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脾色黃,宜食咸…肺色白,宜食苦…腎色黑,宜食辛…」。《黃帝內經》中「高梁之變,足生大疔」,講的就是由於飲食不當而導致疾病,其意為過食肥甘厚味,容易產生嚴重的瘡瘍等等。

食療與「忌口」都需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根據病變髒腑、時間、臟腑之間的關係等選擇不同的飲食,對機體和治療有益的飲食,就是食療;對疾病和治療起相反作用的飲食,就是「發物」,應當忌食。《黃帝內經》還有不當飲食導致疾病反覆的論述:「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可見,飲食宜忌與疾病治療息息相關,並不是無足輕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吃火鍋別光顧著爽!肛腸科專家周艷陽:均衡營養才健康!
孩子手指經常長倒刺是缺維生素?兒科專家吳銘輝為您解答!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