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去世!一個傳奇結束了!
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14日在位於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霍金的子女在14日凌晨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我們非常傷心,我們敬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聲明還說,「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傑出的人,他的工作和遺產將繼續流傳於世」。
這是2013年4月16日霍金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參加活動的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曾先後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1965年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1974年,霍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該論文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
1988年,霍金的驚世之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該書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解答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許多中國人正是通過這本書開始了解霍金教授。
霍金的病
霍金21歲時患上了罕見的運動神經元病,全身肌肉逐漸萎縮,只有幾根手指能活動,後來連說話也只能利用貼在臉上的感測器感應臉頰肌肉運動來打字,再用電腦發聲。每兩個句子之間,以電腦不斷發出的細微「滴——滴——」聲間隔。
運動神經元病俗稱漸凍症,是一種漸進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該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肌肉也會因缺乏運動而萎縮。該疾病尚無有效療法,患者在疾病晚期會完全失去行動能力,最終可能因無法呼吸而死亡。
2014年12月9日,在英國倫敦,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和第一任妻子簡·懷爾德出席電影《萬物理論》的英國首映式。
電腦聲音合成器是霍金表達思想的唯一工具,不過,它的聲音聽上去並不枯燥冰冷。但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在宇宙和黑洞研究等領域取得卓越成果,贏得了全球科學界的尊敬。
小時候學習並不特別突出
2012年1月8日,劍橋大學專門為他舉辦了70歲生日慶祝會。雖然霍金由於身體狀況沒能親自出席,但慶祝會播放了他預先錄製的感言。他說:「要嘗試找出眼前事物的意義,探究是什麼讓宇宙存在。要有好奇心,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也總會有你能做並能成功的事情。絕不放棄非常重要。」
他還提到,自己小時候學習成績並不特別突出,在班上只能算中上等,還經常因為作業書寫潦草而讓老師不高興。他說,在12歲時,還有兩個小夥伴就霍金是否會一事無成而賭過一包糖,「不知道這個賭局最後怎麼樣了」。
霍金怎麼看外星人
2008年2月,他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題為《為什麼要探索太空》的演講時說,自己時常在想一個問題,「我們人類(在宇宙中)是孤單的嗎?」「答案很可能是『不』」。
這位身體無力卻思想飛揚的科學大師說,如果外星生命有足夠智慧,以至於能向太空中發送信號,那麼他們肯定也聰明到了可以製造破壞性核武器的地步了。他本人傾向於這樣一種假設——宇宙間的原始生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智能生命卻相當罕見。
他說,外星生命可能不像人類一樣是以DNA(脫氧核糖核酸)為基礎的,「因此,假如你遇上外星生命,可要小心,可能會感染上奇異疾病,人類根本沒有任何抵抗力」。
2008年4月,他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演講時說:「現在的情況有點像1492年之前的歐洲,人們也許會認為讓哥倫布去航海純粹是浪費錢。但新大陸的發現卻讓世界得到了根本改變。」
霍金大膽預言,假如人類的歷程再走100萬年,「人類的足跡必將進入那些從未涉足過的宇宙空間」。霍金說,「『新世界』的發現對於舊的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否則我們就不會見到現在滿世界的麥當勞和肯德基了」。
霍金說,人類向外太空擴展將帶來比發現新大陸的「地理大發現」更巨大的影響,徹底改變人類的未來。他認為,人類將在30年內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以開展長期的宇宙探索活動;在200年至500年內,人類將發明新的推進系統,讓在太陽系外的宇宙空間開展載人探索變得可能。
2013年4月,霍金呼籲為人類自身命運繼續太空探索,「請(對宇宙)充滿好奇」。他說,「我們必須為了人類繼續走向太空。如果不逃離我們脆弱的星球,我們將無法再生存1000年」。
霍金與中國
霍金曾於1985年和2002年兩次來中國。
2006年6月19日,斯蒂芬?霍金(右)在2006北京國際弦理論大會上。當日,2006北京國際弦理論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世界科學大師斯蒂芬?霍金出席此次會議並作學術報告。新華社記者陳樹根攝
2006年6月,他應好友、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之邀,來北京參加2006年國際弦理論大會,並支撐著羸弱的身體,向中國科學界和公眾作兩場學術報告。6月19日,他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一場學術演講,竟然有逾6000人到場聆聽,創下了國際物理史學術講演會的聽眾人數之最。
2016年4月12日,霍金在新浪開通自己的微博並先後發布了兩條狀態,分別介紹自己如何與中國結緣以及未來的「突破射星」計劃中的納米飛行器。一石激起千層浪,微博發出後不久便迅速引爆網路。短短兩天,霍金就收穫了300多萬粉絲和50多萬條評論,其熱度恐怕連當紅明星也會自嘆不如。
綜合新華社資料
※英國首相訪華,為何選擇去這些城市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說古詩文里的「汪星人」
TAG:新華視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