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韌:洋鰣魚記

唐韌:洋鰣魚記

有讀者發來消息,說想找一篇大約八年前筆會(是「筆會」,不是「筆匯」哦)發的文章,講在美國買鰣魚。喏——

幼年對鰣魚的印象頗貴族,不但因為北國少見,貴,鰣者時也,每年只四五月間上市,且因做法特別,如果誰照做魚常規去刮魚鱗,那就有些文化殘疾了。有生的前六十幾年,也就吃到過一兩次這東西,一次也就一兩夾——桌邊那麼多大人呢。大人們一邊吃一邊自然就會嘮叨那個鱗的問題,說它下頭有油,一蒸就化,營養多好,好像比魚肉都重要。那鱗,要說像豬油似的化得了無痕迹也不是,只是軟得可吃。私下裡認為還是魚的肉好吃,多蘸點姜醋。

大人們可能不覺察,是他們吃鰣魚的態度和表情在孩子們心裡塑造了鰣魚的品位和風度。大人們吃鰣魚跟吃別的魚,比如做成「瓦塊魚」的鰱魚,做成沙鍋醋魚的鯽瓜子,做成糖醋魚的帶魚,不一樣。吃那些魚,吃了就吃了,頂多評價用料火候高低,是否新鮮,沒旁的說道。而對著那大盤子里方方扁扁的一大塊蓋有玉蘭片和火腿、冬菇片的帶鱗清蒸鰣魚,他們就面聖似地,態度不自覺地鄭重而嚴肅起來。

此等「魚鱗文化」不知是否為我中華所獨有,他民族未嘗理會得?民間口口相傳之後,《隨園食單》之類好吃的書便記載下來,汪曾祺先生等文化人還用此構造小說細節。

故那天在美國的中華超市海鮮部看見「鰣魚」的名目就有他鄉遇舊雨的驚訝了:哦!原來美國也是有鰣魚的,原來海里也是有鰣魚的。鰣魚的英文名字叫Shad,可能別的超市也有,只是未標中文名,所以一直無緣相認。

也真是不貴呀,1.99美元一磅,還是去了腸肚的。一大條兩斤多重的,四美元多,在美國的中菜館裡點個魚,並非出身名門的,都一定會虛張聲勢,渾身厚厚武裝上油炸麵粉和蔥姜水澱粉盔甲,即使只有它一半大的,怕不要十多塊?

美國超市一般只賣去頭切塊裝盒的魚肉,中韓墨超市才賣成條的魚。櫃檯上懸一幅圖,畫著任顧客選擇的七種收拾方法,最簡單是去鰓鱗腸肚,還有切段、去頭、對剖等等。服務生稱好魚,問怎麼收拾,答曰不收拾,他以為聽錯,特別問了聲:「就這樣兒?」

「就這樣兒。」

回來就小心地在水龍頭底下沖洗掉血水,生怕碰掉了那點文化,立即用鹽和紹興花雕擦擦腌腌,蓋些蔥絲薑絲上鍋去蒸。和女兒兩個就上網查洋鰣魚的其他底細。

首先,這裡賣的美國鰣魚應該是最近的特拉華州大西洋海里撈的,但是並不是海魚,和中國鰣魚一樣,它們是江海洄遊型魚類,海里產卵孵化,再游回到淡水中過日子。

其次,美國鰣魚和中國鰣魚,雖說一在大西洋西岸,一在太平洋西岸,洋都不屬一個洋,長相口味跟營養成分卻驚人相似。但在中國,鰣魚因躋身長江四大名魚之列,又有很高藥用價值,早不幸上了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大榜,而美國人懶得碰多刺的魚,所以它們子孫滿堂。

再,中國長江鰣魚現在有價無市,每500克售價2000元,但已幾年不現身了。看到這裡,不由得扭頭看看灶火上蒸的洋鰣魚,如同獲悉小攤上「淘」來的出土文物不小心被「鑒寶」專家們給了一個大價錢。看來,這條鰣魚給我們的驚喜和快感並不只來自味道和營養了。

再再,美國鰣魚作為瀕臨絕種的中國鰣魚的補充養殖資源,已經引進中國並上市,市價為每公斤批發價1000元,經飯店加工後的銷售價則升值到2000元。

補充了這麼多生物的和經濟的信息,揭開蒸鍋蓋時,對那條鰣魚的感受便複雜了很多。小心地在它身上夾了一片據說是降膽固醇的鱗片,覺得名不虛傳,有油,軟到了可吃程度;再吃肉,驚艷,女兒說是在美國吃到的最棒的魚。

至於被張愛玲抬舉到與「《紅樓夢》未寫完」同等高度的「鰣魚刺多」的憾事,我們倒都沒在意。鰣魚刺可是真不少,長長密密的,一簇一簇的,不過細而軟,扎傷力不強。我等屬貓,刺多亦不憾。不但不憾,也許倒該慶幸它刺多——若是它像金槍魚、三文魚、龍利(比目魚)那樣只有一根直通通的刺,易製為魚排,裹面油炸,美國的鰣魚怕也不會只賣到1.99美元一磅啦。

補充:後來女兒的二代移民師姐告訴她,美國人也知道鰣魚好吃,賓夕法尼亞州就有鰣魚節,也是在四五月間。不過他們是把鰣魚釘在板子上烤著吃。對於這種以燒烤為最的飲食美學,還是忍不住「嘁」了一聲。

本文刊2010年10月3日《文匯報 筆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筆會 的精彩文章:

丁景唐說我是「自瓜人」
遠去的廚房女王

TAG:文匯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