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謝霍金賜予這個世界的智慧與力量

感謝霍金賜予這個世界的智慧與力量

(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文/李霽琛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生於1879年3月14日,1955年去世,享年76歲

而就在今天,在愛因斯坦的誕辰日,史蒂芬·霍金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在人生的第76個年頭,走向了星辰大海。

這當然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巧合。

曾經,科學無法解釋太多事情。

直到哥白尼、伽利略、牛頓、薛定諤、愛因斯坦、霍金等一顆顆巨星橫空出世。

因為他們,我們離真理更近了一點。

經歷了漫長的蒙昧與無知,當我們終於有能力和野望解釋世界的本質進而試圖改變世界時,時常會想起的還是這些人的名字。

每次在教科書里看到這些名字時,我會想到人類上古時期的「巫」。「巫」以不可知的能力掌控著人們的內心,而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則以崇高的智慧將不可知變成了可知,更讓人類觸摸到了更多的不可知。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史蒂芬·霍金是這些近乎於神祇的偉大人物里唯一在世的一位。

時常會有種錯覺,他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你耳鳴過嗎?我八九歲時曾大膽地臆測我的耳鳴是霍金所致,許是他將自己化成了電波,輕聲告訴我外星人的秘密。

當我將這個頗具陰謀色彩的假想告訴母親之後,她除了大笑並沒有給出任何解決方案。

過了幾天,我的書櫃里多了一本《時間簡史》。

老實說我當時並沒有看懂那本書。雖然霍金的語言生動活波且極具魅力,但我生來魯鈍,對科學與物理更缺乏探究精神,草草看了幾頁,就讓它放了長假。

後來中學讀了物理,又生興趣,再讀《時間簡史》,倒是饒有興味。

可惜如今時過經年,讓我再回憶霍金的理論,我想半天也說不上半句話,腦海中「黑洞」、「時間」、「宇宙」這幾個詞來回打轉,卻也記不起霍金是如何將它們聯繫到了一起。

大多數可能都和我一樣。

沒有人不認識霍金。

卻很少有人真正認識霍金。

我們都或多或少地見識過他的智慧,卻很少有人真正能夠理解他大腦的奧秘。

霍金的大腦似乎正像是他所研究的宇宙,無邊無際,其深邃早已在公眾的想像力之外。

但儘管大多數人都無法從他的智慧中汲取養分,但他去世的消息忽然傳來,幾乎所有人還是會心裡一驚。

那種震驚更多的不是悲傷,而是詫異。

「霍金怎麼會死?」

我朋友圈裡一個外科醫生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見慣了生死的他本該淡然,卻還是問出了這樣看似有些幼稚的問題。

這不是某個人的無端發問,而是數以億計人心裡的茫然。

霍金和這個世界乃至於和全人類,似乎有種「陪伴關係」。

每個人都會思考,但當我們思考到那些玄之又玄的問題時,往往會放棄。

還有霍金幫我們思考那些未知領域呢,不怕。

突然,霍金自己也成了未知。

這時,我們也會反思自己。

他也是一個人啊,只是擁有的頂尖的智慧。

我又會反駁自己:

何止是頂尖的智慧。

霍金就像是一座火山,他擁有著岩漿般時刻準備噴薄而出的力量。

從小學閱讀理解開始,我們就知道樣貌奇特的科學家身患絕症,在21歲時就被現代醫學宣判了死刑。

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

也就是我們後來熟知的ALS。

漸凍人霍金沒有在幾年內死去,而是以病弱之軀為自己開闢了新的宇宙。

一個與肉體無關的宇宙。

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年復一年,他活了下去,一直到七十六歲。

人們開始忘記了他身上的絕症,「絕」字對他來說似乎不再意味著「死亡」,而是宣示著「永生」。

他和那些歷史上一個個扼住命運喉嚨的巨人沒有什麼不同。

但智慧的卓絕更讓他顯得莫測。

從他的人生過往裡,無數人獲得過力量,這力量又不知道還能成就多少段傳奇。

霍金當然是傳奇。

傳奇逝去的時候,舉世震驚是最合理的安排。

全人類都該感謝他,感謝他賜予這個世界的智慧與力量。

他自然不必客氣。

沒有人知道霍金臨終前在想些什麼,是更高遠的宇宙還是那些羈絆過自己的愛情呢?

2004年本尼德克特·康巴尼奇主演的電影《霍金傳》里有這樣一幕:

霍金看著朋友辦公室里逆行的時鐘,恰巧,留聲機里放的是巴赫未完成的鋼琴曲。

霍金和朋友留下了這樣的對話:

「巴赫沒有寫完。」

「沒有寫完前,巴赫就死了。」

「但這如此完美,未完成之前就這麼完美……它沒有停止,甚至在停止後你還能聽到。」

聽,你耳邊能聽到霍金的低語嗎?

我好像又聽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爬蟲電影 的精彩文章:

無懸念奧斯卡中的意外,憑什麼是它?
豆瓣9.1,都在誇,我卻想要給差評

TAG:爬蟲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