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MIT最新研究:給飛機「充電」,就能降低飛行中遭遇雷擊的風險

MIT最新研究:給飛機「充電」,就能降低飛行中遭遇雷擊的風險

根據航天學家的估計,每一架民航飛機每年至少會遭受一次雷擊。大約90%的雷擊是由飛機本身觸發的:在雷暴環境中,具有導電性的飛機外殼實際上成為了會吸引雷電的避雷針,其觸發的雷擊可能損壞飛機外部結構並對機上電子設備造成影響。

為了避免遭受雷擊,常見做法是讓飛機繞開天空中的雷暴區域。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工程師們提出了一種減少飛機遭受雷擊的新方式,即在飛機上搭載一個可以為飛機充電的系統。這種用充電來避免雷擊的新方法看起來與人們的直覺相違背,但是該研究團隊發現,只要充電程度合適,飛機遭受雷擊的可能性將大幅減小。

人們發現,當飛機穿過環境電場時,其外殼的帶電狀態將由平衡狀態發生偏轉,正是這種現象啟發了MIT的研究者提出的新方法。

當外部電場對飛機產生極化效果時,飛機的一端將有更多的正電荷,而另一端機翼則有更多負電荷。隨著機身的極化效果加劇,將會產生一股被稱為「正先導」的高度導電等離子體流,而「正先導」正是雷擊的初始階段。

在這種情形下,研究者們提出可以暫時為飛機有較多負電荷的一端充電,以防止該側機身的帶電狀態達到造成雷擊的臨界值。

研究者們通過模型展示了該方法在概念上的可行性。他們已經向《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期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該研究團隊包括榮譽退休教授Manuel Martinez-Sanchez和助理教授Carmen Guerra-Garcia,他們設想在飛機外殼上安裝具有感測器和驅動器的自動控制系統,並由小型電源供電。感測器用於監測周圍的電場是否有形成「先導」的可能,以此來決定讓驅動器在合適的方向為飛機充電。研究者們表示,為飛機充電所需功率比普通燈泡需要的功率還低。

「我們正嘗試儘可能讓飛機不受雷電影響」,文章的共同作者、MIT航空航天院院長的Jaime Peraire這樣告訴我們,「除了工程上的解決方法,我們也在研究這種方法背後的物理現象模型。這個領域我們知之甚少,我們正嘗試獲取更多有關飛機本身觸發雷擊現象的理解。」

文章的另一位共同作者是航空航天院的一位研究科學家Ngoc Cuong Nguyen。


雷電研究的興盛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飛機機艙對外部的良好絕緣,雷電本身對機艙內的乘客並不會造成多少傷害。通常來說,乘客只是會看到強閃光和聽到隆隆作響。但由於被雷擊過的飛機必須接受安全檢查,可能會耽擱其下一班飛行。而且如果飛機受損,很有可能無法飛行,這是航空公司最不想看到的情形。

更糟糕的是,新型飛機包含非金屬複合結構(如碳纖維),相比金屬結構,這些結構面對雷擊將更加脆弱。因為電荷會在導電性差的板內聚集,板與板之間產生的電勢差可能會導致板中的某些區域產生火花。對這種情況的標準保護措施是在飛機的外表上覆蓋一層輕型金屬網。

Guerra-Garcia 告訴我們: 「現代飛機幾乎50%由複合結構製造,這極大地改變了研究現狀。因為雷擊對於這類飛機造成的損壞與過去很不相同,而複合結構維修成本比金屬的維修成本高得多。這使得學界對於雷擊研究日益興盛了起來


從「先導」開始研究

Guerra-Garcia 和她的同事研究了為飛機充電是否能減少雷擊的可能性,這個想法最初來自此研究項目的贊助公司波音公司的一位合作者。

Martinez-Sanchez表示:「波音公司急切地希望減少雷擊發生率,因為他們為了防止遭受雷擊所支付的成本相當高。」

為了了解充電防雷擊法是否有效,MIT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個飛機觸發雷擊的簡單模型。當飛機穿過雷暴或者其他帶電環境時,飛機的外表將被極化,形成「先導」,即強導電等離子體流,等離子體流將從飛機的一端最終流向環境中極性相反的帶電區域。

Guerra-Garcia 說:「當兩個等離子體流高速傳播向雲層和地面,就會形成迴路,電流將流過迴路。」

「這些先導中也有電流,但強度不大,」 Martinez-Sanchez補充道,「但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先導形成的迴路會產生超過10萬安培的電流,就會對飛機造成損壞。」

研究者們建立了描述能產生「先導」的電場情況的數學模型,該模型還可以描述「先導」將如何發展造成雷擊。他們將此模型應用到一個典型的飛機造型上,觀察通過為飛機充電是否能防止形成「先導」繼而造成雷擊。

結果表明,綜合不同電場方向和強度來看,使用了充電法的飛機需要環境電場強度增加50%才會產生「先導」。換句話說,通過對飛機充電到合適程度,飛機遭受雷擊的概率將大幅降低。

Martinez-Sanchez 說:「從數據上看,我們可以得知充電法能大幅減少飛機的雷擊事故。但問題是如何應用充電法,這正是我們現在的研究內容。」

目前,研究生Theodore Mouratidis 正在MIT的萊特兄弟風洞(Wright Brothers Wind Tunnel)內進行先導實驗,測試為一個簡單金屬圓球充電的可行性。研究者們希望進行更「真實」的實驗,比如讓無人機穿過雷暴。

Martinez-Sanchez說,為了讓充電系統更實用,研究者會研究縮短其反應時間。基於他們的模型,目前的系統可以在零點幾秒內完成對飛機的保護性充電,但對於某些雷電類型來說,這種速度仍然不足以保護飛機。

「當飛機穿過有風暴雲層的區域時,這些風暴雲會強化環境中的電場,這是我們的方法能夠處理的雷電情形。」 Martinez-Sanchez說道:「機載感測器能夠感知並測量電場的強化,我們認為,對於這類相對來說發展速度較慢的雷電情形,實時對飛機充電調整是十分可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難度太高?谷歌2000萬美元登月計劃大獎11年了都無人「認領」……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科技青年榜單正式發布,35位中國入選者涵蓋全球最前沿科技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