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玄宗李隆基為何能對一介草民李白禮遇有加?李白卻早早離宮?

唐玄宗李隆基為何能對一介草民李白禮遇有加?李白卻早早離宮?

若是談到唐朝的歷史,如果不好好欣賞欣賞那些文人雅士的風采,那便失去了很多的趣味。

而在歷史中有眾多的記載,在唐朝這個經濟發達的朝代,風流才子、文人雅士從未斷絕,在這當中,尤其以詩仙李白為首的詩人更是這個時代最靚麗的一道風景,而那些流傳至今的詩詞便是鐵一般的證據。

之所以在這個朝代會有這麼多優秀的文人雅士出現,最關鍵但是整個朝代的環境如此。

但就算是李白十分優秀,就算是真的已經達到了仙的境界,說到底他還只是一介書生而已,在他被唐玄宗李隆基召見之前,他依舊還只是一個沒有功名的文人而已。不過說來也奇怪,唐玄宗為何會隆重召見李白呢?唯獨對此人禮遇有加?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的才華嗎?

話及李白,自從他二十幾歲開始,他便遊歷大江南北,這也就是為何他能將各種地方的美用詩句準確表達出來,也正是這些經歷造就了一位浪漫主義詩人。而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和唐玄宗等人相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有了官職。

「朝中有人好做官。」這本就是一句極富有經驗的話,在詩仙李白的身上也得到了體現,如果不是吳筠和賀知章的推薦,或許他還沒有機會朝聖,雖然以李白的傲氣是不會輕易和朝廷里的人勾結的,更不要說想通過特殊手段謀取官職,那就更不可能了,不過因為有了吳筠和賀知章的推薦,李白最終和唐玄宗李隆基見了面。

本身賀知章和李白並不認識,乃是因為經李白的朋友吳筠的介紹,朝中已經有人對李白有了一些興趣,賀知章就是其中一位,此時的賀知章是作為太子的門客,在見識過李白文章的風采之後,自然也是豎起來大拇指,遂將李白舉薦給了唐玄宗。

而事實上,李隆基之所以能夠禮遇李白,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吳筠的關係。

眾所周知,在唐朝的時候,帝王為了自己國家的運勢,以及自己想要長生的私慾,朝中是有一類官職供給道士的,而這吳筠便是其中之一,自聽完吳筠對李白的介紹之後,唐玄宗李隆基有了興趣。

一來,唐朝總體的方針還主要是招攬天下的人才,而李白的名聲早就如雷貫耳 ,其創作的詩詞也是十分精彩,二來,李隆基本身對文學就有一定的喜歡,而且他作為一個帝王,在文學上的成就要遠遠比他作為帝王上的成就更加深遠。

不過,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原因便是唐玄宗李隆基想要向李白請教修真長生之道,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從歷史史籍中得出一些李白懂得修仙長生的證據,但是有著強烈私慾的李隆基也不願意放棄這樣的一個機會。

也就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唐玄宗非常禮遇李白,最終讓其在翰林院供職。

不過,歷史上有很多人說李白不喜歡這份工作。其實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剛開始的李白並沒有覺得這份工作有多麼的低下,就算是作為李隆基的御用文人,那也是極大的肯定。更何況,當時唐玄宗李隆基隆重召見李白的消息早就轟動了朝野,就連老百姓也大多知道,所以這時的李白是不會對這份工作厭惡的。

而在李白供職期間,也的的確確寫下了很多優秀的詩詞,更是為楊貴妃做了《清平調》三首,但是,事實上他和楊貴妃見面的次數並不多,即使是在寫那些詩詞的時候,也都是通過花兒的魅力以及自己的想像所填寫的詞。

如果非要說李白和楊貴妃見過的話,也就是在那個楊貴妃給李白研磨的傳說之中,不過這樣的傳說實在是有些站不住腳,畢竟,楊貴妃的地位如此的尊貴,又怎會給一個翰林院的小小官員研磨呢,即使有,也應該是李隆基享受這種待遇,他才有這種資格。

而對於李白和楊貴妃之間的這個傳說,如果非要說有的話,自然就是酒後的戲謔之言,至於楊貴妃有沒有真的研磨,那就不得而知了。

對於李白的孤傲,歷史絲毫也不留情,在很多民間故事的流傳中均有記載,「李白命高力士為其脫靴」便是眾多故事中最為離譜的一個,李白好喝酒,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他在喝醉之後寫下的詩詞更是千古流傳,不過,高力士是何種身份,又怎會給李白脫靴。

這個時期的高力士早就已經不一樣了,其官職也是三品大員,再加上高力士乃是唐玄宗身邊除了楊玉環最親近的人,所以即便是在朝野之中也沒有哪個人敢讓高力士為其服務,更不要說脫靴這種事情了。

這個故事明顯有一些言過其實,也很難找到一些證據來證明這個故事確實存在,或許是有人故意為了突出李白的傲氣而杜撰的吧。

高力士在李隆基的心中,除了是照顧自己的人,更存在著一種無法替代的感情,似乎有一些朋友的感覺,當然跟帝王做朋友,這本身可能性不大,不過李隆基對高力士可是真的很信任,而高力士對李隆基也是絕對的忠心。

於是,也有不少人曾經認為就是因為李白太過張狂,再加上這兩個故事的流傳,故而有人說李白最終離開皇宮是因為得罪了楊貴妃和高力士。

但是這樣的說法和解釋實在是沒有任何證據,也沒有辦法提供更加具體的證明。然而李白離開翰林院的確是存在證據的,不過,最真實的原因乃是由於翰林院內部的排擠。

一個人如果太過優秀,那麼,自然是會遭到行內人員的排擠,更不要說此時的李白早就已經聲名大噪,更甚得唐玄宗的禮遇和重視,所以也就招來更多的排擠和妒忌,文人看似優雅洒脫,但是其實骨子裡是有很多的細枝末節的,這些東西就是封建殘留的產物。

而李白那麼一個有傲氣的人,又怎麼會在這種工作環境中能開心工作呢?

再加上李白本身就是一個喜歡遊歷天下的浪漫主義詩人,於是在他並沒有在翰林院待多久的時候,他便離開了,離開了那個勾心鬥角的地方,而得到的,就是更加廣闊的天地。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玄宗 的精彩文章:

重振李家雄風的年輕人:臨淄王李隆基

TAG:唐玄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