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今天,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這是現代第1454篇微信,感謝你的支持與陪伴

據英國多家媒體報道,3月14日,斯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歲。

2018年3月14日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ALS患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不能發音。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霍金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2017年4月,霍金接訪採訪表示,他比以前更加堅定地認為人類應該在2117年之前離開地球。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父親法蘭克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1930年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As hawking learning

當我第一次讀完《輪椅上的霍金》這篇文章時,便被霍金那種樂觀、感恩的心深深的感動了。

命運對霍金是不公的,但是霍金的回答卻令我非常吃驚。霍金用他那一刻感恩的心,打動了所有人。他回答:「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一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他正式自己的命運,他並不覺得自己失去了很多,反而覺得自己還擁有許多。活著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靈魂,要有思想,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句話不是說「人不一定能使人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既然連霍金都如此樂觀積極,為何身為健康的我們卻不能做到一絲的積極努力呢?

我們都不是被上天挑中的那類人,也不能保證自己天賦異稟,偏偏又貪心的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著,於是我們都在糾結彷徨中咬著牙不情願的向前走。試想一下如果命運如此對待我們,我們肯定會抱怨上天對我們的不公,就連生活中那些細小的瑣事我們都會憤憤不平,更別說如同霍金這樣。所以我想當代大學生應該學習霍金的不放棄,不抱怨,認真快樂的對待每一天,因為生活不是綵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所以請不要虛度時光。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當我們遇到任何困難或者挫折時,都不能放棄,要堅持到底。我們要向霍金學習,學習他那種向命運挑戰、頑強拼搏的精神;學習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的毅力和勇氣,我們要做一個像霍金那樣勇敢頑強,不斷探索科學,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在這個世界中還有許多與我們處境相同的人,跟我們一樣對前路迷茫,對自己所處有所抱怨,但你要相信,只要你努力未來就一定會好的,至少這個世界還沒有那麼的糟糕。

來源:新媒體工作室 編輯:張敏 責編:劉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現代職業學院 的精彩文章:

面對即將到來的一年,要不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TAG:四川現代職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