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己扔掉的一件寶物,卻造就了日本強勢崛起,果然被打了一頓
鴉片戰爭一聲炮響,轟碎了清政府自詡天朝上國的幻想,讓西方看到了清政府的懦弱腐敗,也開啟了中國近代史挨打的屈辱歷程。如果說鴉片戰爭敗給英國,清政府只是感到很不爽的話,那麼在甲午戰爭中敗給日本這個一直以來的小弟,清政府就實在難以接受,更難以理解了。
甲午戰爭開始前,國際輿論一片看好清朝取勝,清政府也很自信,從未想過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會被日本給打到全軍覆沒。甲午戰爭的慘敗,可以說是舉國沉痛,不但朝野一片憤怒,民間更是滿滿哀鴻。根據《馬關條約》的規定,中國須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等。可比這肉痛更不甘的,卻是心痛:為什麼會敗給日本?
關於這段歷史,學者們總結了很多原因,而在日本很多學者看來,明治維新前他們就堅信一定能夠打敗清朝,因為日本撿到了一件來自中國的絕世法寶。這個傳說中的寶貝,正是中國清代思想家魏源寫就的一本奇書——《海國圖志》。
魏源不僅是愛國志士,而且是傑出的軍事思想家。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失利,魏源悲憤填膺,愛國心切,於1841年3月,憤然棄筆從戎,投入兩江總督、抵抗派將領裕謙幕府,到定海前線參謀戰事,並於1842年寫成50卷的《海國圖志》。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書中徵引中外古今近百種資料,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狀況和許多先進科學技術,如火輪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製造和使用,主張學習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
如此寶物,在清朝與日本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在清朝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有能力讀書的人有300多萬,然而此書出版之後卻很少有人問津,只有極少數的進步人士才認同此書。大多數的朝廷官員認為洋人的東西都是「奇技淫巧」,對此書嗤之以鼻,無法接受西方的先進理念,更有甚者將此書付之一炬。
而《海國圖志》在日本的火熱程度,看幾部日劇就能熟悉:在各種反映日本近代生活和大事件的日本電視劇中,捧著一本《海國圖志》縱論古今,是電視劇中時常出現的橋段,也是那時日本人的流行風尚。日本人又是怎麼得到這本書呢?有一艘去往日本的商船,在過海關的時候被查出帶了一些違禁物品,被日本沒收,其中就有三本《海國圖志》。在一些日本學者眼中,那一天也成了日本涅槃重生的開始。
在當時一代日本精英心中,這本書更意味著珍貴的成長記憶。日本江戶末期思想家,兵法家佐久間象山,自從幸運買到一本《海國圖志》後,終生捧讀不輟,幾年裡陸續寫了二十萬字的讀書筆記,成為整個明治維新時代奉為至寶的珍貴資料。以明治維新時代另一位日本牛人吉田松陰的說法,正是這本書,不但激勵了一代日本人為國家奮鬥的決心,更幫助日本人找到了一條奮鬥的道路。看看日本的歷史大事,就知道此言不虛:從倒幕運動到明治維新,一群日本精英們賣力奮鬥,他們的角色行業身份不同,但從橫井小楠到伊藤博文,有一點卻相同:《海國圖志》的鐵杆粉。
《海國圖志》的中心思想十分明確,要想戰勝對手,就要知道對手到底為什麼強大,整本書講的最透徹的,也正是這件事,從各國的政治制度到經濟模式,全都講得十分透徹,堪稱是一本內容品質高且通俗易懂的19世紀治國寶典。正如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指出:「《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巨大影響」。清朝自己創造的寶物,卻白白讓日本得到了好處,清政府落後還不學習,不挨打才怪。
經過幾十年的鑽研發展,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強勢崛起,而清政府在甲午戰爭果然被狠狠打了一頓。後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高調訪清,有人向他請教:「日本發展如此迅速,我們大清該怎麼學習日本呢?」聞聽此言,伊藤博文冷笑著說道:「問我幹啥,讀《海國圖志》去。」直到此時此刻,清朝人才知道,他們白白閑置了一件怎樣強大的法寶。而其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一直以來清政府統治階級的盲目自大,讓國人的思想局限性加劇,也讓清朝與西方列強的差距越拉越大,挨的打越來越多、越來越慘。
※民國頭號土匪:娶81個老婆,屠殺20萬百姓,卻從山大王做到了軍長
※韓信一年才攻下50座城,此人一天就拿下70座城,卻因此被韓信害死
TAG:周秦漢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