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米芾行書《曉行巴峽》

米芾行書《曉行巴峽》

神仙擋不住人想人

 平凡的世界 賀國豐土謠

賀國豐 

00:00/02:35

米芾行書《曉行巴峽》

拓本高清放大版(譯文)

譯文:

際曉投巴峽,餘春憶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

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米芾(1051-1107),自署姓名米或為芊,芾或為黻[f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漢族,祖籍山西太原,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書畫自成一家。能畫枯木竹石,時出新意,又能畫山水,創為水墨雲山墨戲,煙雲掩映,平淡天真。善詩,工書法,精鑒別。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因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米芾對書法的分布、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姜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學米芾者,即使近水樓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艱狂」。宋、元以來,論米芾法書,大概可區分為兩種態度:一種是褒而不貶,推崇甚高;一種是有褒有貶,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種態度的,可以蘇軾為代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濤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年輕時他一派天資,幾幅小作清新雅麗,那時他的名氣還沒有那麼大

TAG:聽濤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