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全產業鏈需秩序管理
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兩會代表、委員建議把好質量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要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醫藥法》實施,將中醫納入科學管理規範體系。《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出台,明確提出要支持中藥傳承和創新,經典名方類中藥按照簡化標準審評審批等。
今年全國兩會上,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中醫藥發展建言獻策。他們提出,中醫藥國際化仍依託於龍頭企業和大品種,建議相關部門牽頭做好中藥全產業鏈的秩序管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兩會「部長通道」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目前中醫藥走出去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還應有更多的中醫藥產品走向國際。
中醫藥走出去面臨人員等准入障礙
近期,中國止咳糖漿產品在美國流行的消息引發關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也在兩會「部長通道」接受採訪時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多都對中醫藥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中醫藥已經在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86個國家政府和中國簽訂了中醫藥服務相關合作協議,中國在國外建立起17個中醫藥中心,目前也已經制定了一批國際中醫藥標準,建立了一批中醫藥走出去的合作基地。
王國強也表示,中醫藥要真正走出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中醫藥能夠被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認同還有一定的難度;其次,目前國際上對中醫藥的准入,包括人員、中藥等還有不少障礙。真正讓中醫藥走向世界,更好地造福人類健康,就要弘揚發展好中醫藥,提供更多普惠人民群眾健康的技術、方法、藥物等。
此外,在中醫藥走出去的同時,也要讓國內百姓享受中醫藥服務的便利。王國強說,近年來國內也在努力加強基層的中醫藥服務建設,使中醫藥走向基層,惠及百姓。中醫藥的源頭活水的基層,中醫藥工作的短板和弱項也在基層。目前全國9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80%以上的社區服務站和6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下一步將繼續擴大中醫藥服務的覆蓋面,加強中醫人才骨幹培養;建立醫聯體,讓城市優質醫院資源下沉到基層;中醫診所已經從審批制變成備案制,要讓更多有條件的人可以開辦門診部,讓群眾獲得更加多元、多樣的中醫服務。」
兩會建言
質量控制是關鍵
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鬍季強:就中藥產業整個產業鏈而言,目前從種植、加工到中藥生產、中藥提取物生產、中成藥生產等環節,還存在秩序管理混亂的地方。沒有好的藥材,一定做不出好的中藥飲品,也做不出好的中成藥,沒有好的中藥,也就沒有中醫藥的整個傳承發展。國家有關部門牽頭應對整個中藥產業的全產業鏈加強管理,特別是上游部分,同時開展嚴厲的專項整治,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對中藥企業來說,要將民族瑰寶真正做成好葯,就不能偷工減料,把質量控制好,才能真正把好葯做出來,讓中藥能夠發揮效果。中華醫藥裡面有很多值得開發的品種,將那些真正能夠開發創新的藥物開發出來,可以促進中藥真正實現現代化,藉助現代醫學的評價標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中醫、西醫都是為患者健康服務,兩者各有長處,可以互補,不可以相互代替。中醫從整體上把握患者健康狀況,強調調理體質;西醫長於解剖和化驗,善於從細節入手。所以兩者有很好的互補性,患者也更願意接受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方劍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愈後防復」,這是中醫防治疾病的總體導向。用現代醫學的說法,「治未病」相當於預防醫學,是採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不管是從中醫的角度,還是從西醫的角度,「治未病」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全國人大代表、蕪湖市中醫院急診內科主任張榮珍:應建立中醫急症急救技術和現代醫學技術並重的中醫院急診體系,實現現代醫學救治手段和中醫急症技術結合。此外,還要加強急診中醫人才隊伍的建設,在中醫院急診科專設中醫藥急診藥房,24小時提供中藥顆粒劑、中藥超微末、中藥煎劑等。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中醫藥大學校長李青山:目前,中醫面臨關鍵的問題是要培養好高質量、高素質中醫藥人才。中醫必須要堅持師承教育,照搬西醫的教學模式不利於中醫人才的培養。對於中醫人才教學的改革,建議小班教學;入學以後,讀經典,讀名著,掌握中醫藥理論的思想體系;讓學生走出去,把名師名醫請進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中醫藥要更好地結合病名診斷、病理診斷和指標調控來理解;要更好地做好疾病診斷、徵候診斷與經驗之間的關係。要把現代醫學疾病診斷的優勢和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結合在一起,即西醫診斷和中醫辨證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取得療效。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實習生 張潤琪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