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丟棄的一件寶物,日本得到後迅速崛起

中國人丟棄的一件寶物,日本得到後迅速崛起

晚清幾十年歷史,就是中國的一部屈辱史,從兩次鴉片戰爭到甲午海戰,再到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整個過程大清都只有挨打、賠款、割地的份,特別是擁有亞洲第一的漢陽工廠和北洋水師,被昔日看不起的日本打得一敗塗地,大清上下這才徹底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牛的。

故步自封,閉關鎖國,是後人對晚清最貼切的總結,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早在康乾時期,當我們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自娛自樂中時,西方工業革命帶來了科學技術的飛越式進步,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已經建立了第一個民主國家,用先進的法治和科技理念,短短百年間就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大清上下正是因為夜郎自大,導致對外面的世界一竅不通,即使是皇帝也概莫能外,我們舉個簡單例子,道光時期,這位勤政愛民、勤儉節約的皇帝,竟然連英國在哪都不知道,他曾問大臣:有陸路通往英吉利嗎?皇帝都如此,更何況被壓迫的普通老百姓。

海外來的技術、設備和產品,因為這些東西過於新奇,很多人見都沒見過,大清國更是視之為「奇巧淫技」,甚至全盤加以否定。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人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大門,中國出現了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林則徐和魏源,林則徐被認為是 「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而寫《海國圖志》和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真正完全深入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曾是林則徐幕僚,林則徐在發配充軍前夜,與魏源有過一次長談,他將自己未曾編纂完成的《四洲志》等資料盡數託付給魏源,要他繼續完成看世界的心愿。

此後,魏源花了十多年心血完成《海國圖志》寫作,書中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盡介紹了西方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先進技術及風土人情,是當時了解世界的一部百科全書。最關鍵的是,魏源在書中總結了西方國家之所以強大的三個原因:戰艦、火炮和練兵。建議中國「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引進先進設備,建造船廠和火器局,聘請外國教習來訓練我們的軍隊……

今天的人一定知道這本書和作者的偉大,這本書得到了倡導「經世致用」的左宗棠的極力推崇,還親自為它寫序。然而在當時,這本書卻受到了大清保守派的嚴厲抵制,認為這本書「崇洋媚外」,稱書中對「蠻夷」(洋人)的描寫就是胡編亂造。因為禁止民間發行,《海國圖志》從出版到魏源去世,在中國只賣了2000多冊。

然而這本被中國人丟棄的書,後來成了日本的一件「寶物」。

1851年,日本海關在搜查中國商船時發現了這本書,並很快在日本流行開,日本各界人士視《海國圖志》為寶物一般,走到哪裡就帶到哪裡。日本人通過這本書,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看到了西方先進的思想與文化,堅定了學習的信念。

橫井小楠、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藤博文等日本政界人士更是把它當做挽救日本的靈丹妙藥。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照搬照抄西方先進技術,引進西方艦船、火炮,建設了一支強大的近代海軍,最後在甲午海戰中一舉打敗大清。《海國圖志》這本書解放了日本人思想,讓他們放眼看到了世界,從中找到了自強、富裕的方法。

甲午海戰後,身為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高調訪華,在被求教中國該怎樣向日本學習時,他講到:日本是向中國學習的。橫井小楠曾直言不諱的說:日本近代對外開放的思想,首先正來自《海國圖志》的支撐。

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指出,《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巨大影響,認為它是「不龜手之葯」。

直到被日本打敗,清朝人才知道,他們白白閑置了一件怎樣強大的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迅來了 的精彩文章:

八國聯軍睡了慈禧鳳床,還刻上一句外語,誰也不敢翻譯成中文
這兩個鄰國曾主動要求加入中國,乾隆說:太遠了,不要!

TAG:魯迅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