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路大電影的春天真的要來了嗎?

網路大電影的春天真的要來了嗎?

在去年年底,就有業內人士預估,2018年網路大電影行業將迎來單片分賬超過3000萬的消息,不少從業者在心中存有疑惑,「3000萬?真的能達到嗎?」

果不其然,2月26日,優酷宣布其獨播影片《鎮魂法師》實現3000萬票房分賬,成為了網大市場上首部破3000萬的作品。2月27日,愛奇藝獨播網大《靈魂擺渡黃泉》在上線短短27天後,也實現了票房3000萬的分賬。不少從業者看到了希望,行業的春天似乎真的要來了。

但是,就在昨天(3月12日),網路電影《瘋人計劃》的台灣導演陳冠頤身穿病號服,舉著廣告牌,在北京東直門附近的公交站、過街天橋為其電影充當「人肉廣告牌」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不是說,網路電影的春天要來了嗎?這網大與網大的差距似乎也太大了點…….

其實《瘋人計劃》已於2017年9月28日上線,並取得了在優酷視頻的獨播,但成績卻差強人意。按理說有優酷爸爸的加持,《瘋人計劃》的下場不會這麼「凄慘」,小編試圖聯繫了冠頤導演幾次,終於得知了背後的原因。

一、 文化差異帶來的水土不服

就喜劇而言,台灣與內地有著明顯的差異。《瘋人計劃》的「台式喜劇」顯然get不了內地觀眾的點,這也是內地觀眾覺得「枯燥」的原因,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台灣很紅的綜藝咖來到內地綜藝節目,即使使出渾身解數賣力表演,可是台下笑聲依舊寥寥,看得人滿屏尷尬。

二、 宣發力度不夠

大家都知道,影片質量決定了電影能飛多遠,而營銷則決定了電影能飛多高。無論是院線還是網路發行,營銷對於電影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在如今宣發費用大於製作費用的當下,對於小成本電影《瘋人計劃》來說,無疑不佔優勢。

兩岸的文化一脈相承,牽絆極深,而其中的差異化也不可避免。但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好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創作上體現出誠意及水準,就像鈕承澤執導的《艋舺》雖然有著台灣本土的味道,卻絲毫不妨礙大陸觀眾理解和喜愛。

我們期待,更多的台灣導演能在「小而美」的風格中繼續探尋前進,踏著一部一部的作品,共同促進百花齊放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視劇前沿 的精彩文章:

《紅海行動》成今年票房黑馬,主旋律電影躋身商業主流需要哪些硬性條件?

TAG:電視劇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