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思維的自由——寫在霍金離世之際

思維的自由——寫在霍金離世之際

思維的自由——寫在霍金離世之際

危磚黃 / 文

霍金走了,如同一粒塵埃,消散在宇宙深處,留下的是他對宇宙的思考。肉身的限制,從來沒有束縛他思維的自由。

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過去人類所知的物質現象是有極限的,那就是光速,一切都發生在光速範圍內。光速,已經成為人類思維的困境。在光速的前提下,我們無法相信外星人或外星探測器到達地球的「跡象」,也無法想像他們到達地球的過程。而如果超越光速,我們現在對整個物理世界的認知或許就要完全顛覆。超越光速,或許是人類了解宇宙的新起點。

由此,愛因斯坦和他那一代科學家提出了「蟲洞」理論,通過「蟲洞」這個可以扭曲空間的宇宙隧道,原本相隔億萬公里的地方可以近在咫尺。如果人類能夠製造出類似「蟲洞」的一種超光速裝置,那麼就可以在一個瞬間抵達距離多少光年的星球。科學幻想家們更是設想出一種物質移位器,一種物體進入這個移位器,被分解為原子,並被記錄下原先的結構,然後以物質流的形式進入移位器的另一個終端,在那裡被還原(複製)出來,其間距離可能無限遠。

「蟲洞」是一個理論推導,它的基本出發點就是超越光速。

現實世界裡,其實已經有一個東西是不受光速限制的,那就是人的思維。人的某部分思維能力,是不是一種物質運動的結果?人的大腦的某個部分,或許就是一個能量源?如果我們找到了這種思維物質運動的原理,那麼或許我們「想著」什麼地方,我們的某些物質就已經「抵達」某個地方。如果我們進一步掌握如何操控這種思維物質的方法,那麼反過來,我們想去哪兒,就能夠抵達哪兒。這個時候,星際旅行就不光是「想來想去」的事了。

有趣的是,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的「量子糾纏」現象,似乎正在驗證著:人的思維能力真的是一種物質運動的結果!

愛因斯坦,以及站在愛因斯坦身後的理論物理學家們,包括霍金,他們的思維真是讓人稱奇呀。他們的理論,不完全是科學推導,其中有想像的助力。他們通過對宇宙奧秘的無限探索,尋找著思維通向自由的隧道。

這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屈原的「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際,安放安屬……」詩人屈原以「天問」的形式,追尋宇宙無窮的奧秘,追尋自由思維的隧道。

思維可以自由到什麼程度?試看《莊子·齊物論》的一段話: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今我則已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

圍棋是一種空間藝術,下過圍棋的人知道,圍棋中有一種殘酷的技術叫「打劫」,而「打劫」的極致狀態是「循環劫」,那是一種難分難解的棋局。莊子的這段文字,粗讀之下就使人陷入一種思想的「循環劫」狀態。細讀之下則可以發現,它擁有一個類似於「冪」一般的遞增數列式結構,這個數列式結構通過最簡單的公式,層層推進。其語義則層層覆蓋,就像剝不盡的筍尖,又像未完工的通天塔,上溯無極,窮追不捨,循環而至無窮。

愛因斯坦們的「蟲洞」理論是關於空間的思維,莊子的「循環劫」思想則是關於時間的思維,屈原的「天問」則既關於空間又關於時間,他們都在試圖擺脫思維的困境。他們已經走在思維的隧道里,它的另一邊就是極端自由、無任何掛礙的思維狀態。

霍金走了,他走進了「蟲洞」,走到了宇宙的另一頭。

他是一個你看不見的量子,他去跟另一個自己「糾纏」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磚頭 的精彩文章:

TAG:微磚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