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眼中:你的世界,大於全世界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你永遠不知道,你走了之後,家裡的菜有多簡單。
就像我永遠不知道,對話框里短短的一行字,背後是多少擔憂和關心。
昨天給一名在四川念書的好友打電話,絮叨了半天,聊到了以前曾經經歷過得一場地震。
那會兒他剛到四川讀書,一次凌晨的小型晃動讓他驚慌不已,千萬種情緒湧上心頭,給一直喜歡卻沒有得到回應的姑娘發了一條消息:此刻正地震,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見到你,只想發個消息,希望你一切都好。
後來晃動停止,他才跟著早已習慣了晃動的本地同學進屋睡覺,又給姑娘發了個消息解釋,還發了個朋友圈說自己一切安好。隨後關機睡覺。
早上醒來,開機後手機一直震動,他驚喜地以為是姑娘關心他。等看到20多個未接電話,幾十條微信、簡訊都是來自爸媽,一下就慌了。
「我回撥過去,電話響了不到一秒鐘,就接通了,想必當時他們一定急壞了,手機就拿在手心呢。接通後,我媽說的第一句話是『寶貝兒你還好吧,要不你趕緊先回來家裡吧,別在那裡待著』。」
「我愣了一下,然後才反應過來。
原來,我把他們屏蔽了,他們並沒有看到我那條報平安的朋友圈。」
「我朋友圈裡的所有好友都知道我沒事,除了他們。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有屏蔽這回事,更不會像我的男朋友、女朋友們那樣,嚷嚷著我為何對他們設置分組可見。
「凌晨看到地震的短訊,聯繫不到我,他們就慌神了。那個時候,我有點兒難過。危難關頭,我只牽掛自己喜歡的姑娘,卻忘了最著急的兩個人是爸媽。像個哈巴狗似的愛慕著姑娘的時候,不覺得自己卑微,可看到父母這樣用力地愛著我,我都替他們感到心塞」。
「後來,我和那個姑娘在一起又分手,已經再無聯繫,但父母發給我的那幾十條微信,卻永遠捨不得刪除。」
在我做公眾號之前,我媽幾乎不關注訂閱號,微信全部的存在意義,除了跟我聊天打電話,就是用來發紅包搶紅包。
後來不知道從哪兒聽說點開看一篇文章可以加人氣,她的「工作」重心就變了:一有新文章就點開看,就算是看不懂也一定要翻到最後點個贊,她還不遺餘力地往各種長輩群、朋友圈裡轉發。末了還不忘驕傲地補一句:「這是我兒子寫的!」
我既尷尬又感動。
有一位寫科普文章的作者在群里說,有一次回家她看到她媽媽戴著老花鏡,往一個厚厚的筆記本上寫東西,還以為高中輟學的媽媽準備重返課堂了,仔細一看,裡面全是抄錄的他的文章,邊頁寫滿了筆記,一頁頁紙上注釋密密麻麻。
她問她媽媽,你抄這些做什麼?
她媽媽抬起頭,表情認真得像小學生:「看到你每天拿著手機點點點,媽想知道你每天在看的是啥。」
要知道,她平時寫的文章,都是那種參考文獻列一大串,行文像論文的風格,每天發到群里,我們這些作者都看不下去。
一個幾十年沒有讀過書的老太太卻臉貼著筆記本,一絲不苟地摘文章、寫注釋、做筆記,只為與她離家在外的孩子,創造一點微弱的情感聯繫。
記得曾經看過這麼一個笑話
媽媽問小明:「你今年幾歲啦?」
小明說:「我今年三歲啦。」
媽媽又問:「那爸爸幾歲啦?」
小明說:「爸爸也三歲啦。」
媽媽很奇怪:「爸爸為什麼只有三歲呢?」
「因為爸爸是在我出生那一天才變成爸爸的呀!」
幾十字的對話,看得我差點要哭。
我們經常討論,個人性格多多少少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懦弱源於打擊式教育,狂躁是因為模仿雙親,不會過婚姻生活是上一輩帶來的陰影,思維不開闊則源於窮養。
但很多時候又忽視了,他們也是在我們出生那一天才開始學習為人父母,沒有人給他們培訓上崗,也沒有人告訴他們「合格的」父母應該是什麼樣子。
馬薇薇在《奇葩說》里講過一個故事:
「我們幾個辯手住在北京,一起租房子住。那次我爸媽來我家的時候,不敢住我家。」
「他們說,我們薇薇,從小就不習慣跟別人一起住,如果我們這次住了她家,那下次邱晨爸媽來也住她家,玄毅爸媽來也住她家,薇薇會被煩死了。我們不住她家,我們住酒店。我相信我爸不住我家是真心的,但這種真心,我就這麼坦然接受嗎?」
有句很有名的話,說的是,當你愛上一個人,會感覺既有了軟肋,又有了鎧甲。
父母愛你的方式也是這樣,有時候是膽怯,有時候是張揚。
朋友說,考研的時候與男友異地戀,每日打電話,山盟海誓,蜜語甜言。一周年的時候,精心準備了禮物,寫了好長一封情書,算計著日子郵寄給他。
後來,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有天心血來潮收拾衣櫃的時候,發現那封曾用盡溫柔辭彙的信,完好無損地躺在角落,好像,被打開過,又好像,許久沒被打開過。
可高三那年伏在媽媽病床前寫的那封信,她媽媽一直保留到現在,白色的紙已經泛黃,摺痕淹沒了字跡,但信里的每一句話媽媽都記得。
媽媽們都有個通病,只要你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哪怕在別人眼裡根本不算什麼,她就滿世界宣揚,直到你感覺尷尬,阻止她為止;只要你在朋友圈流露出一點負面情緒,她就會馬上打電話過來問個沒完,直到你忍無可忍,把朋友圈負能量的內容都屏蔽她為止;只要你說了哪樣菜好吃,她就頻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厭煩地埋怨了為止。
其實她這輩子,就是在拚命把你覺得好的,都給你,愛得不知所措了而已。
他們對你的責備,是深深的愛意
去年過年回家,父母發現我比上次回家的時候身體瘦了很多,於是就開始了:是不是晚上就知道熬夜不睡覺?是不是整天不按時吃飯?是不是成天就知道抱著你手機玩?在任何一方面節省都可以,但絕對不能省在吃上!身體都吃垮了你還能做什麼?
到了晚上,桌子上擺滿了我愛吃的菜,說給我好好補補身體。其實,當時煩心事特別多,根本吃不下去,但看到他們殷切的目光,只得強忍著多吃了幾口。飯後,發現我吃的這點東西和平時飯量根本不能比,以為我身體出問題了,於是乎,在那裡問東問西……
第二天,我們一起去醫院了,當給我驗完血,做完CT看了數據沒問題的時候,他們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小時候,有什麼煩心事總是第一時間告訴父母,讓他們為我出氣,做我的後盾。長大後,有什麼煩心事總是第一時間避開父母,就怕被他們知道。因為,我要做他們的後盾。
李健談起過和父親的一件事:
他的父親是患癌去世的,生病那會兒要上廁所的時候,幾乎都無法步行,實在不行了,李健就背著爸爸去上廁所,扶著他去。
爸爸在彌留之際,對他說了一句話:「原諒爸爸。」
李健和姐姐湊錢給父親交手術費,「當時我的歌唱事業沒有什麼大的起色,他一直擔心我的生活」。父親覺得是給兒子增加了負擔,現在連上廁所都還要兒子背兒子扶。
這句話成了至今最讓李健難過的話。
「我知道,父親是怕麻煩到我,所以最後他對我說了一句,『原諒爸爸』,這句話對我來說,一直是很難過的一件事,我覺得他對我太客氣了。我覺得父子之間怎麼能用原諒呢?這完全是我應該的事。」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很多人都說,努力是為了夢想,為了未來,為了更好的自己。
我覺得我努力是為了當下,是為了我媽在超市貨架上駐足不前時,不用因為價錢便宜去買高仿上當;是為了我爸在出門待客時,不用因為省一點錢還穿著十年前的舊衣服;是為了在面對疾病的時候,不用因為經濟原因被迫放棄更有效的療法;是為了能有最大的餘地為他們選擇更舒適更有尊嚴的人生。
人生的每一劫,都讓我更清楚地意識到,我不只是為自己活著。因為我想要的,我父母在用儘力氣給我實現,他們想要的,我也想幫他們實現。
TAG:XWLM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