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己的職業發展談起,分享一些對醫療器械創新的看法
Medworld醫療世界為您提供準確、及時、有用的醫療器械行業及醫療圈的市場動態,產品信息,技術進展等資訊!
來源:CCHI的腦迴路
每一個醫療產品都是科技的結晶,但從事成熟產品和新興產品,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先說說成熟產品,最早的那一批當屬外企的眾多產品。
給中國帶來第一批先進醫療科技的公司基本都源於海外,其研發當然也不例外。在中國設立的公司,其本質都是為銷售服務的,除了後期部分企業逐步加大在華研發投入,銷售,市場類的職能是大部分人不得不選的落腳點。另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就是醫療流通的代理商,其目的就是銷售產品,只要能成交,儘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誰能誰上,看本事吃飯。所以大外企圈的主流旋律就是『賣產品』,做的更多是已有成熟產品的後續市場導入和學術銷售。幾年前,『做醫療』大概率等同於用某種方式服務於藥品或器械流通。
晚熟一些的是部分國產產品。
國內公司靠著靈活的打法以及逐步的政策支持,雖然在技術和產品上落後,但是追趕的勢頭很猛。從最初的質量差商業補,到後續質量不錯商業又有優勢,讓吃外企飯的人過得很不舒服。
去逛一逛每年的醫療器械展會,除了大展台,更值得關注的是國產3x3展位扎堆的地方。大量年銷售規模為幾千萬的小廠家在推廣自己的產品:特種床,康復設備,急救,男科婦科,各種『光』,按摩器械,基礎手術器械等等。產品多圍繞國外已有產品的仿製,遵循了『別人有我也有,我更便宜』的指導思想。如果某個產品賣的不錯,有心的老闆還會再進行一些小改進,增加一些原創的特色。混跡在這些3x3格子里的人,大多是都是紮實的生意人。
但是從一個科技愛好者的角度看,從院內外使用者直接挖掘需求,而不是從現成產品上抄,才會逐步改變國內器械的跟隨地位,做出更符合國情的產品。
第三種是創新產品。創新有改進一種手術器械的創新,也有利用原本非醫療領域技術做醫療的創新。這些產品伴隨著近些年國內的投資熱開始得到更多關注,獲得了相比前輩企業們更快的產品化進程。
創新很難。很可能你要面臨新產品沒有檢驗標準的風險,要面臨審批專家團們的各種質疑,要面臨大量資金投入一步掛全盤輸的風險。坊間有一句話糙話叫做『誰創新,誰xx』。
精明的小團隊往往從一個低監管的小需求入手,提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這裡先分享兩家外國公司。
正面案例:iRhythm (| iRhythm)
這家公司做了一個單導聯的心電貼片,可以連續佩戴14天,目的是幹掉笨重的holter。在十年的時間裡,這家公司通過大量的研究證明了連續長期ECG監測是比傳統24小時心電圖更好的異常心電事件監方案。16年上市納斯達克,17年2季度的,他們盈虧平衡了(iRhythm Technologies Announces Second Quarter 2017 Financial Results)。這家公司已經成了國內眾多心電公司的榜樣,大家紛紛模仿。不太清楚在模仿之前,眾多跟隨者有沒有查過這家生長在創新沃土的公司的融資情況:
雕琢10年,1.12億美金的融資!做一個單導聯心電帖真的不難,貼人14天也不是iRhythm需要攻關太久的技術,但證明只有貼著iRhythm標籤的這個簡單產品測出來的信號,算出來的結果才可以超越Holter,這個過程整整花了10年。
後來者雖然可以用510K的方式證明自己和iRhythm產品是等價的,但是搶跑者已經擁有巨大的優勢。
看了靠譜的公司,再看個不太靠譜的。
Scanadu(Scanadu | Home)
11年成立到現在6年的時間,Scanadu已經拿了5600萬美金。打著現實中『三錄儀』的概念,13年Sanadu推出了Scout,一個號稱能夠監測多項生理參數的小圓餅,並瞬間籌滿百萬美金。隨後Scanadu又獲得了中國土豪3500萬美金的B輪投資。當埃隆馬斯克這樣的探險家把Scout貼住前額並對鏡頭微微一笑時,整個科技界,甚至醫療圈都被這個產品傾倒了,丁香園李天天在16年初暢想診所模式的時候就將Scanadu緊緊地握在了手裡。(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為什麼要開線下診所_科技_騰訊網)
幾劑猛葯之下,消費電子的邊際和醫療電子的邊界有點模糊了。但是對於純消費電子思路的公司,醫療領域裡消費者和監管的壓力是他們不曾想像到的。
Scanadu有點慌,『測血壓』這個大家喜聞樂見的功能居然把公司帶到了溝里。在發貨後不久,消費者紛紛投訴Scout的血壓功能就是一個笑話,直到16年底,FDA出手,Scout就此消失(Scanadu to shut down support for its Scout device per FDA regulation and customers are mad)。在Scout剛剛受挫的時候,Scanadu在官網上還掛出了尿液檢測試劑盒的產品概念,然而目前,兩項產品均從主頁消失,只剩下幾行字,一片灰。不到一個月前,消息稱Scanadu又轉型去做AI和軟體了。看了這個案例,除了反思其失敗原因外,還得感慨一句:矽谷創業環境就是好,做這麼重的產品,子彈掃出去了幾梭,居然口袋裡還有很多子彈。
Scanadu受挫的同時,國內那上千家做心電的公司也紛紛折戟沙場,另外在國內某家做血壓的手環也經歷了非常類似的眾籌成功,風光無限,備受質疑再到遭到重挫的全過程。智能,健康,可穿戴的這個框里裝東西的難度變得越來越大。從產品化的角度考慮,輕量級的醫療應用,是不少靠譜初創公司的切入點。
輕量級的醫療小設備往往聚焦於監測,監測需要數據,數據需要感測器。
從感測器的角度考慮產品,如果採集的信號本身風險小,醫療價值明確,使用場景明確,那麼就是最好不過的。仔細研究一下已成熟的商用感測器,除了心電外,溫度感測器,聲音感測器都是很好的切入點。這裡就列舉幾家國內聚焦溫度和聲音創新應用的初創醫療公司。
溫度
溫度是個很討巧的點,感測器方案成熟,溫度數據是發燒的外在表現,也是女性經期體溫變化的直接反饋。所以在『小孩發燒家長著急』+『備孕』這兩個消費場景下,都蘊藏了很好的產品機會。進一步,在醫院的感染科,手術室等需要溫度監控的地方,有更深層次的醫療場景。
睿仁醫療:成立於11年,那個喜歡以『i』命名產品的時代。產品包括了小兒體溫貼片和備孕溫度計,拿下醫療認證,賣到全世界去。產品難度不大,推測精力聚焦在認證和市場,思路清晰。做備孕溫度計公司還有不少,比如孕橙,也做得很不錯。
聲音
聲音可以蘊含的信息太多,物體振動會有聲音,它可以是睡眠中的磨牙信號,可以是醫生聽診中去尋找的肺音、腸音,也可以是肚子里的寶寶心跳,踢腿的聲音。聲音信號也演化出了好產品,簡單卻實用。
傳世未來:抓住了孕期胎心胎動監測這一點,攻擊傳統多普勒方法中能量對胎兒的潛在影響,結合可穿戴的測量方式,抓住了不少正消費升級的媽媽的心。和幾家婦產醫院積極合作,同時積極拿證,後續持續發力電商,銷量看漲。
心電
這個領域也想簡單說兩句。心電比上述的心電和聲音要更加嚴肅,畢竟需要測心電的人,其本身健康狀況會更差一些。心電的企業眾多,但是對比美國,單導ECG在臨床的使用仍然缺乏足夠有力的學術推廣,其蘊含的潛能還無法快速釋放。而且感性地說,心電喊了這麼久,大家有點疲憊了,從市場新鮮感上有一些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問題。
這次就寫到這裡,下次寫一寫在醫療和科技的交叉領域裡,應該怎麼去思考一個產品。
【免責聲明】:medworld刊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您認為我們的授權或者來源標註與事實不符,請告知我們,我們將與您積極協商解決。謝謝大家的關注。
TAG:medworld醫療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