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艾灸不可盲目,國家級中醫總結的要知道……

艾灸不可盲目,國家級中醫總結的要知道……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醫之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

――宋.竇材

灸法去病之功,難以枚舉。凡寒熱虛實,輕重遠近,無往不宜。但是一定注意施灸方法,才可獲得艾灸奇效。

中醫名家馬氏溫灸法創始人馬少群先生總結的『灸治要決』共六條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體。

於病患的初期,「邪正相爭」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為主,此時僅施灸患處,局部穴位,往往可頓挫病勢,是個簡易,快捷的灸法。但對於慢性病不能單純地這樣治。因為此時病久傳化,上下痞澀,陰陽失和,往往病情已不限於一經一臟一腑,因此灸治慢性病,必須重視整體配穴,以期灸通臟腑,經絡,灸通上下,調平陰陽,從而達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貴於早,貴於恆。

灸貴於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應持之以恆。一些陳年痼疾,在灸治數月以後方見效果的情況是有的,因此醫患雙方均要長期用灸的思想準備,還有一些慢性病患者,當灸治若干時日,病情明顯好轉後便以為問題不大了,遂止灸,這常常導致病狀復燃。故馬少群先生每每叮囑慢性病患者,想要除病根,少則兩三個月,半年,甚至要更長的時間地灸下去才行。癥狀已消失,還不能以為是病已根治,須以穴位觸診再做驗證。病治好了,如果身體仍顯虛弱,也應繼續用灸,培養元氣。總之,施灸不單是為了解除癥狀,而更要以除病,健身為最終目的,故須持之以恆。

3)灸貴通腑氣。

各種慢性病,故病久臟腑傳化,一般均會導致腑氣的獃滯,灸治每有必要先通腑氣,這樣可以使腸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趨於正常,則機體氣血生化有源,體內淤滯及病理產物易於化解、排出,各種病症均能隨之而好轉,故中脘,足三里等為治療各種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貴引導,先後有序。

慢性病日久,常常導致病體上盛下虛,上熱下寒,而「盛」及「熱」又最為患者所苦,針對這種情況應先重灸病體中下部穴位。等中下部灸通,則「上盛」「上熱」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隨之鬆動,這就是灸法的引導功能的功用。當中下部灸通之後,再酌情增加上部穴的灸量,則上下皆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灸法先後有序。內熱盛,臟腑積滯重的病例灸法類似,此等宜先灸四肢穴,等四肢經穴灸通,再增加軀幹部灸穴,如此灸治會較為順利。

5)久病羸弱者,以「小火」為先。

遇病久而羸弱,進食少,體熱(喜涼惡熱)者,馬少群先生一般囑其先以下五日穴灸治:一日中脘,足三里;二日環跳,陽陵泉;三日風市,申脈;四日肩髃,曲池;五日風池,絕骨。五日後在按其病在何臟腑,酌選穴灸治。遇病久而羸弱,進食少體寒(喜寒惡寒)者,先生則囑其按以下四日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樞、氣海;3日關元、三陰交,4日內關、照海。4日後再按其病在何臟腑,選穴灸治。對這樣的患者,前十五天的灸量為:腹部每穴灸20分鐘,背部和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鐘。等灸至患者進食增多,感覺體增長之後再使用通用灸量。此因虛甚則滯甚,故只宜先小通小補,否則病體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現口乾,咽痛頭暈,不思飲食等反應。

6)兼病兼治,急者先治。

單一病患,可按各病常規灸法灸治,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況較為普遍,比如患者高血壓的同時尚患糖尿病,患咳喘病的同時,患有牛皮蘚等等,如此可將不同病患的常規灸法的穴組合併灸之。當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為主時,現灸治主要病患也是可取的,特別是兼有外感(感冒)、大便不通等急症時更應先顧於此,並按以下灸法灸治之。

治外感:灸風門(背部);陽陵泉(下肢)各25分鐘,日灸二三次,以微出汗為度。

治大便不通:灸承山(背部)25分鐘,左大橫(腹部)30分鐘,日可兩灸,以大便通為度。

[THE END]

謝謝閱讀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如果您想艾灸或對艾灸方法有什麼疑問等,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我們每天都有老師回復。

GIF

艾暖人生

優質陳艾產品/免郵

歡迎訂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老人胃疼、肚脹、心塞塞,選擇艾灸不猶豫
帶下病的艾灸治療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