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把好紫砂壺必須經過的20道工序!值得收藏

一把好紫砂壺必須經過的20道工序!值得收藏

大家都知道,做紫砂壺不容易,做一把好紫砂壺更不容易。紫砂由於其特殊性,需要紫砂藝人們用手來完成每一把紫砂壺的製作,短則幾日,長則數十日,傾注其中的心血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完,來看看一把紫砂壺是如何誕生,你就能體會其中艱辛!

1、打(打搭只,打泥條,打身筒)。做壺第一道工序,就是把泥料處理好後開始打泥片、泥條、然後打身筒。把配好的泥條料、底滿片料用木製的搭只打出所需要的厚度、直徑底、滿片,打泥條、打片子叫打搭只,要求需規定幾搭只,就需打出所需要厚度的片子。打泥條要打出中間與兩頭,上下需保持一致厚度。此基本功,初學者就得學三個月,需耐得住寂寞,有毅力,不怕苦。師傅只要聽到木搭只聲,就知道徒弟的打的程度。

2、圍(圍身筒、圍子口)。壺泥條打好後,同時準備好底滿片,把圍片放在轉盤上,把泥條圍好介面。圍也就是定好了壺的直接尺寸,然後再打身筒,收底上好底片,然後收口,上好滿片,這樣初步就把壺的輪廓完成了。

3、擀(擀身筒)。壺身輪廓完成後,就需用木拍子擀出所需要的準確壺型,木拍子講究的用柏木、棗木,近幾年也用紅木。打身筒,擀身筒最佳是柏木料拍子,其次是棗木料拍子,因木拍子的厚度、大小,材質的緊、密、輕、重都有講究。柏木、棗木拍子適合打身筒。

4、篦(篦身筒、篦蓋頭)。用竹子做的規範壺身工具稱為篦只,利用竹子的圓弧,用斜鑿、銼刀精加工做出符合壺身外輪廓線的弧度,使用時把壺身放在木轉盤上,用篦只在壺體上順時針規範拖壓,使壺面光潔規正。而且要達到要求的線型,一個壺一般需要做幾塊篦只才能達到,全憑個人對造型的理解,每把壺的造型,需每把壺的篦只,而且都應該是自己親手做,經過幾十年全手工做壺,會長年積累幾百隻篦只。

5、上(上大隻,上腳大,上子口)。把壺的頸與壺身粘合起來叫上大隻。上腳大,就是把壺腳圈與壺身連接起來。上子口,就是把壺蓋與子口連接起來。

6、復(復脂泥,復大隻)。上好大隻後,有些造型過渡不是清角,是弧線過渡,就需要復脂泥,待干後再做下道工序。

7、勒(勒大隻,勒子口)。把竹、牛角、木等材質做出去掉角的工具叫勒只,做出大隻與壺身過渡要求的勒只,勒出需要的弧度轉折,制壺者需要有眼光準確把握造型,判斷出大小勒只來表現過渡及和諧的造型之美。

8、清(清線腳)。上好大只需上口線,線杠用竹、牛角、鐵、銅材料做,科格要求是先用竹做清出毛線,待第二次再用牛角、鐵、銅做出精線杠,再清出精緻的線條,這是做壺工藝的一道重要工藝環節,需細心、耐心、精確。

9、搓(搓嘴、把)。預先準備好的嘴把泥,用手搓出需要的嘴把初型,需用手掌的技巧來控制嘴把的粗細與大小長短。然後彎出形體,有經驗的藝人,搓出的嘴把能一步到位,且與壺身連接協調和諧,並富有神韻。

10、通(通嘴)。嘴搓好後,用鐵尖刀插入嘴料中心點處,兩手握尖刀在泥凳上,邊轉邊通,使壺嘴坯料內外受到壓力形成壺嘴內孔,然後,用手指夾住彎出所需要的弧度待用。

11、裝(裝嘴、把)。是我們宜興方言習慣叫法,就是將已經準備好的壺嘴、壺把安裝連接到壺身部位。

12、琢(琢嘴、把)。裝好嘴把,先用竹尖刀,後用鐵尖刀,分別把壺嘴把與壺身連接處加填泥料,同時要連接流暢舒展,這是做壺工序中重要的一道環節,需作壺者意到、眼到、手到。一把壺的品位高低、精神面貌也可從這道工序中明顯反映出來。

13、卷(卷腳)。壺把、明嘴與壺身連接處、壺鈕與蓋頂連接處用鐵尖刀的弧度稜角轉出連接處的過渡關係。要求清爽利索。

14、虛(虛蓋頂)。壺蓋板好後,蓋虛片放在專門虛坨上,用手掌邊輕輕虛出所蓋拱弧度。

15、筒(筒蓋頭)。把虛蓋放在蓋板上,用脂泥粘住,然後用蓋頭篦只篦出所需要的壺蓋輪廓。

16、捖(捖蓋頭、捖壺底)。壺蓋反過來,裡面也需規正光潔,紫砂器與瓷器上釉工藝有所不同,瓷器是上釉。紫砂需里外光緊,專做的工具叫皖蓋石,把牛角片2—3毫米左右,也有用紫砂料做成,一邊做出需要的弧度,放在轉盤上把裡面捖乾淨光潔,假底也是如此。

17、捻(捻的子)。用直徑約1公分左右的竹管,邊緣做出所需要的棱弧度,在的子的坯料上來回抽動,就可捻出所需要的壺鈕也稱「捻的子」。捻出的「的子」與車出的「的子」對比,顯得更有精神。

18、推牆刮底。就是壺身裡面加工操作的術語,壺外面光好後,裡面要用竹子做的工具把牆、壺底順時針推刮出整齊光潔的痕迹,作用是吃緊內牆、底的泥門,如有小縫可以彌補掉,泡茶養用,可爽快倒出舊茶葉,也是檢驗好壺的一道標準要求。

19、光(光明針)用牛角開成薄片。做成方口、斜口、厚薄不一的工具,宜興制壺人叫明針,用時把加工好的一頭浸在水罐頭裡,待光壺時,右手二指可任意彎到壺身需要的弧度,光壓。光嘴、光把也是如此,就是明針加工修飾到制壺者的要求,所謂用來得心應手,把作品最後光壓出精神氣韻來。

20、敲(敲底章)。壺完工後,壺底要留下作者的名字章款。在壺上蓋圖章,坯體軟硬都不行,需在干硬正好時敲章,制壺者都有自己的經驗,一般摸一下壺底可感受出軟硬程度,把壺反身壺口朝下,裡面有頂柱支住,壺底用小木榔頭在圖章上四邊均勻敲出印記,需清晰端正,然後晾乾燒成。

普及紫砂知識,弘揚紫砂文化,可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紫砂文化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文化百科 的精彩文章:

宜興紫砂的歷史發展概況 上
紫砂壺獨孔、網孔、球孔,哪種最好?

TAG:紫砂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