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如果你是霍金的妻子,願意照顧他25年嗎?

如果你是霍金的妻子,願意照顧他25年嗎?

如果你是霍金的妻子,你願意照顧他25年嗎?

文丨潘噠圖丨網路

1.

2018年3月14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而今天,剛好是愛因斯坦的誕辰,而他出生的那天,正好是伽利略的忌日。

很多人都來到了霍金兩年前開通的新浪微博下面,沉痛地悼念。畢竟,親眼見證了活在書本里的偉大人物去世,彷彿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霍金有多偉大,即使對物理不感興趣,也或多或少聽說過他提出的黑洞理論。他被稱為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宇宙之王」,為統一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的著作《時間簡史》,更是征服了全世界數以萬計的讀者。

他還是「勵志雞湯」的鼻祖,21歲就患上了漸凍症,被醫生判定活不過兩年,卻頑強地憑藉意志力,活到了76歲,還用唯一可以動的三根手指和一台電腦,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天才的物理研究。

然而,就算他可以解答宇宙的奧秘,卻永遠無法解開女人的心。再勵志,他的漸凍症,也是她家人最大的黑洞。他對物理做出了再多的貢獻,也彌補不了對一個女人的虧欠,那個女人,就是他的前妻,簡·王爾德。

如果你的至親至愛身患絕症,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是為他犧牲一切在所不惜,還是學會放手,顧全自己,顧全家人?

當初,簡知道霍金身患絕症的時候,義無反顧地決定嫁給他,是願意不顧一切地為他付出嗎?

沒那麼簡單。簡後來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當時之所以嫁給霍金,是因為愛,但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只能活兩年。

那時我很年輕,我想,向斯蒂芬奉獻兩三年時間,我完全可以做到啊。如果我看到斯蒂芬還能生活五十年以上,那我就會採取更多自我保護的措施,不會讓自己吃那麼多的苦頭。

在照顧霍金的25年里,簡每天24小時,一周七天不分晝夜地照顧日漸癱瘓的霍金,還要為他生兒育女,撫養三個孩子長大,料理所有的家務。而她自己,其實並不甘心只是做霍金的「保姆「,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學術研究。

在劍橋這個社會裡,如果沒有一兩項過硬的學術資質傍身,只是個在家帶孩子的主婦,是會被瞧不起的

繁重的家務和精神負擔讓她根本無暇學習,霍金雖然不缺錢,但他給不了她一個「正常的家庭」,一個在她困難時可以依靠、讓她可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氣的家庭。

「我用了很長時間尋找這兩者間的平衡:寫論文的時候,我老是覺得應該去陪孩子玩耍;但放下一切去照顧孩子時,我又感覺需要抓緊寫論文。我花了很久才寫完論文。」

而就在這樣不堪重負的25年里,另一個男人走進了簡的生活,幫她照顧霍金和孩子。霍金成全了她,與她離婚,而與自己護士結婚。

根據簡的回憶錄《飛向無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改編的電影《萬物理論》里,當霍金向這個照顧了他25年,為他生了3個孩子的女人提出離婚的時候,簡的臉上除了震驚,還浮現出了解脫的表情。

她俯下身來,頭枕在霍金的膝蓋上,說了一句:」我愛過你,我用盡了全力。」

沒有人責備簡的精神出軌,也沒有人責怪她最後為什麼不愛霍金了。因為,她對他的愛,被他沉重的病給消磨殆盡。她不是大女主,沒有能力平衡家庭和事業,沒有能力一個人負擔起照顧霍金、養育孩子、掌管家務的重擔。但她出於道義與責任,一直陪伴在霍金的身邊,始終沒有放棄他。

我不想歌頌霍金和簡的愛情有多偉大,因為簡最後對霍金已經不是愛,而是道義和責任。簡在照顧霍金的25年里,煎熬與怨恨,遠遠大於相識的時候的那一點甜蜜。這25年里,雖然霍金在她的照顧之下,為物理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成為了世界級的名人,但她活得沉重而疲憊,已經無法顧全自己的生活。

這不得不讓人深思這樣一個話題:如果你的至親至愛身患絕症,應該義無反顧地犧牲一切,還是顧全自己和家人,學會放手?

2.

除了夫妻,還有另一個需要盡義務的群體——父母,同樣也會面臨這種兩難的抉擇。

「久病床前無孝子」,人們習慣用這句很現實的名言,來感嘆親情的冷漠。但能堅持在父母病床前盡孝,甚至為此犧牲一切的孝子,是否就可以被歌頌為「偉大」?

在香港電影《一念無明》中,余文樂飾演的阿東,在父親跑到大陸、弟弟跑到美國之後,一個人承擔起了養家糊口、照顧重病母親的重擔。他一邊給母親端屎端尿,一邊還要被母親罵。為了減輕經濟壓力,他借錢炒股,結果血本無歸,被人追債……在重重壓力之下,他失手殺掉了母親,被法院判定為躁鬱症,此後一生都要活在別人的白眼和孤立無援的困境當中。

影片中展現了關於孝順的兩個極端:一個是阿東弟弟極端的不孝,他在美國讀書上班,經濟寬裕,卻對病床上的母親從來都不聞不問;一個是阿東極端的孝,哪怕母親嫌棄他,自己提出要去養老院住,他也要辭掉工作,親自侍奉母親。然而,因為他自身能力不足,導致一家人困苦不已,最終釀成悲劇。

阿東的弟弟有能力卻不盡孝,自然被認為是白眼狼;但阿東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能力不足導致家破人亡,也沒能背上「孝子」的美名。

於是,有網友在看完電影之後,提出了一種極端的看法:如果親人把你拖向了更加嚴重的深淵,請你務必要與這樣的親人切割,不要用道德和親情捆綁所有人,每個人都有權利過自己正常的生活

這樣的言論,自然會受到傳統親情觀念的反駁:原生家庭是我們不能選擇的,難道你真的願意看著你至親至愛的人痛苦地離去,而選擇見死不救?

如果你為了親人付出了你的一切,並沒有讓情況好轉,反而讓你的家人一個一個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你是否還要義無反顧地為這個親人繼續沉淪?

3.

春節期間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講述的也是病床前的無奈現實。一位身體結實的老爺子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流感打倒,病情極速惡化,全家人日夜顛倒輪換照料,他們家最能掙錢的女婿也幾乎傾其所有為老丈人治病,而關於治癒的概率,也僅僅只能從醫生那裡得到一句「不好說,得看病人的體質」。

當病情發展到老爺子全身上下插滿了管子,全家人仍在積極地商量是否要藉助呼吸科ICU終端救命神器——人工肺時,所有人都沒有考慮一個重要的因素:躺在病床上的病人自己是怎麼想的?上人工肺的痛苦程度就像有人要給你「刮骨療毒」,刮骨很疼,治癒率也低,如果你處於清醒的狀態,你會選擇刮嗎?

文中的女婿還在醫院聽到了這樣的說法:很多病人出院後,都會打家人,因為「實在太痛苦了」。病人雖然被鎮靜了,但是什麼都知道,知道自己在生命的邊緣,想喊喊不出,想動動不了,甚至絕望到一心求死也不願再承受痛苦。病人甚至認為,承受這種痛苦不是自己決定的,而是家人決定的。

這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是否應該傾家蕩產,甚至舉債救治治癒率極低的親人?對親人盡義務如果太過痛苦,是否應當適可而止?是否也可以量力而行?

其實,關於這些熱議,沒有標準答案。

疼愛子女的父母、恩愛的夫妻、重情重義的親人朋友之間都希望彼此過得好,對彼此永遠是成全與成就的心態,不捨得用自己拖累別人,造成別人的負擔。子女、伴侶、親人、朋友是否要做到極致地盡義務的狀態,不是看自己的能力,而是看:無論怎樣做,心中是否會後悔?只要不後悔,傾家蕩產又有何不可?

得到了心中的答案,自然就知道該如何做了。只是,你一定要無怨無悔,並有承擔一切後果的抗壓能力,而不至於做出極端的行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人雜誌 的精彩文章:

她才是今天真正的女神!
從李小璐和賈乃亮,看娛樂圈婚姻的潛規則

TAG:家人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