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的姓氏都是這麼得來的,一不小心就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姓氏是表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同一個祖先繁衍的後代稱為宗族。姓氏與人名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相關的學科是人名學。
中華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每個人的姓氏都是從祖上代代傳承下來的,但是儘管如此,同一個姓也會有不同的起源,現在的所謂同宗,並不一定是同族同系,即使在同姓之間也會有異族異系的混入。《百家姓》這部記錄於北宋年間的姓氏收錄,是我們關於姓氏最早期的認知。但是很多人並不了解自己的姓氏最早是出自於何處?又代表了哪種含義?
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姓氏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謂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親屬關係結合在一起的社會集團,它是原始人的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的基本單位,幾個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氏族,往往聯合成為一個大氏族,即所謂的胞族,幾個大氏族又常常聯合成一個部落,這就構成了所謂的氏族制度。
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至夏、商時期,貴族皆有姓氏。氏為姓的分支,意思相當於家或族。傳說中陶器製造業的發明者昆吾為己姓,己姓中有蘇、顧、溫、董、豢龍等氏。
我國姓氏不斷演變,不過「萬變不離其宗」,粗略劃分一下千百姓氏的來源,大致有下列幾大類:
以祖先的族號或謚號為姓氏——例如「唐」是堯的號,堯的一部分後代便姓唐。類似的族有虞、夏、商、殷、周等。古代帝王死後,在祭祀儀式中要追謚廟號,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謚號,他們的某些子孫就分別姓「文」、姓「武」。來自族號、謚號的姓氏還有昭、穆、康、庄、襄等。
以居住地、國名或采邑為姓氏——傳說上古伏羲氏居住在東方,他的後代便姓「東方」或「東」。商代在涇水渭水之間有個阮國,後代就姓阮。周武王封造父到趙城,他的子孫就姓趙。來自各種地名的姓氏還有:魯、齊、衛、秦、晉、楚、燕、陳、魏、西門、南宮、歐陽等。
以爵位、官銜或職業為姓氏——王、侯、公孫,都以爵位得姓。古代有五官:司馬、司空、司徒、司寇、司土,他們的子孫便以這些官銜為姓。相、宰、尉、上官、太史、少正等姓氏,都來自官銜。至於巫、卜、匠、陶、施、樊、索、漆等則是從職業或技藝得姓。
以動物、植物、季節和顏色為姓氏——如馬、牛,楊、柳,夏、秋,白、黃等。
兄弟民族的姓氏譯音——各兄弟民族不斷交融匯合、相互影響。我國歷史上出現過的八千多個姓氏中,有兩千多個姓氏都來自兄弟民族的姓氏譯音,佔全部姓氏的三分之一以上。
兄弟民族借用的漢字單姓——例如,後魏鮮卑族拓跋氏改姓元,叱盧氏改姓祝------在唐代,原姓「阿史那」的突厥人改用漢字單姓「史」,原姓「突騎施」的改用漢字單姓「黃」與「黑」。此外,延邊朝鮮族常見姓氏有朴、金、崔、李等,回族常見姓氏有白、馬、石等。直到近代,滿族人也往往改用漢字單姓,如愛新覺羅改姓羅。
現代人的姓氏作為家族血緣傳承紐帶,是對共同祖先形象的塑造,對民族淵源的追述,構成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化和連續傳承性的認同基石,它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橋樑紐帶,也是當今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
※中國有兩個姓氏千年不曾通婚,另外三個姓氏都不能一起看電影
※如果說「操」姓最難起名字,那麼下面這個姓氏找女朋友都難
TAG:天琪宏偉淺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