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最後一位皇家替身僧,為啥被餓死了?

清朝最後一位皇家替身僧,為啥被餓死了?

「替身僧」

替身,就是替別人去幹事,而替身僧就是替別人出家。佛教其實不是咱們中國的本土宗教可自它傳進來後,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崇奉的不得了。

信仰講求虔誠,而最虔誠的方式就是直接皈依佛門,剃度出家,這對一般人來說不是啥難事,頭髮剪光穿上僧袍就行;可對於皇帝,這就很難了,畢竟一大個國家等著你,一群大臣也等著你,後宮佳麗也等著你呢!

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催生出了「替身僧」這種玩意兒。簡單來說,就是找個人替皇帝去出家,他出家所念的經、吃的齋,最後的福報全都算皇帝的。

比如現在北京密雲有個大雲峰禪寺,相傳當年這裡就有一位替明成化皇帝出家的「替身僧」戴勇。

「清朝的替身僧」

清朝人信藏傳佛教,但皇帝不能親自剃度出家,所以也找「替身僧」,據說是從順治皇帝開始的。這種制度一直到了溥儀寫《我的前半生》時才被大致知曉。

溥儀是清末最後一位皇帝,據他的書中所寫,入宮後的第二天,宮裡就開始為他找替身僧了,這替身僧的選拔要求很嚴格,首先是出生年月日的要求,雖然不必跟皇帝的出生年一樣,但出生的日月一定要一樣,八字也得一樣。

同時對樣貌還有一些要求,不能太丑,得長得還可以,最好有點英氣。

最後選來選去,選中了一位叫孫虎的太監,他比溥儀大20歲左右,各方面條件符合。

「最後一位替身僧的悲慘結局」

這位孫太監從普通太監,一下變成皇帝的替身,相當于飛上枝頭變鳳凰,所以開始變的飛揚跋扈。據清史專家賈英華先生介紹,當時這位孫太監仗著是皇帝的替身僧,在宮中橫行霸道,同時不繳納「養老金」。

咦?!太監怎麼還有養老金?

當然,清朝很多太監為了老了以後能有個居所,所以都會跟寺廟定個「養老契約」,我定時給你交錢,等我年老出宮了,你負責贍養我,名為「養老義會」;像北京的萬壽興隆寺就是這樣一個機構(如下圖)

而咱們這位孫太監想著自己是皇帝的「替身」,以後肯定有皇家為自己養老,所以拒不繳納養老義金。

結果1924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大清王朝覆滅後,這位太監也流落街頭,這時的他才發現,自己除了念經啥也不會,而因為沒有交養老義金,又沒有寺廟接收自己,所以最後餓死街頭。

在《我的前半生》里,當溥儀從撫順被釋放回京後,還曾派人找過這位替身僧,但終究找不到了,也許屍體都不知道埋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餘生且由他 的精彩文章:

困生貸十幾萬打賞主播訂燕窩多人勸說無果,這種情況怎麼辦?

TAG:餘生且由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