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書讓我多活了幾輩子,也讓你開春心安穩
春天來了,卻覺得有些心不踏實,像踩在棉花上,像宿醉後發矇的清晨。
這樣的癥狀靠「一動一靜」可以化解,「動」就是一切照舊地上班下班、勤奮努力,而「靜」就是讀書了。
《白鹿原》里寫得很直接:好飯耐不得三頓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書卻經得住一輩子讀。
讀書能有這樣的功效,在於閱讀的意義深遠。正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所說:
我希望人們能夠領會,記憶與忘卻是多麼難把握的問題。我希望強調人類所處兩難困境的複雜性。
我們整理了部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品的書單,通過書里講述的人和事,來更好地了解我們多樣的生活與世界。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shungee。香港中文大學畢業中年少女,外企市場狗,永遠有用不完的白日夢。
有關忘卻
石黑一雄《遠山淡影》
這部成名作改變了石黑一雄的一生。
《遠山淡影》穿梭於兩個空間,講述主人公悅子在戰後的長崎和佐知子的友誼以及多年後她在英國和小女兒妮基的短暫相處。
長崎的人們正從戰爭的痛苦中緩慢恢復過來,母女兩人在為另一個女兒的自殺而小心翼翼、相互安慰。
人的情感與日常如此堅不可摧,即便戰爭與自殺這樣激烈,生活仍沒有太多漣漪,一切事情都如此自然而寧靜。
悔恨也好,回憶也好,都不過是遠山投在時間之河裡的淡淡的影子罷了。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青春咖啡館》
已故的王小波曾對這位作者及其推崇,曾將其與瑪格麗特·杜拉斯比肩,認為他是現代小說最高成就者之一,他也是被法國公認的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
故事講述一位名叫露姬的光彩奪目的年輕姑娘,散發著某種既瘋狂,又脆弱,又卓絕的氣息,她穿著黑色大衣,出現在孔岱咖啡館裡。
每個人都對她充滿著好奇與渴望,因為她像明星一樣耀眼,卻一語不發,她與生俱來的一種距離與沉默,令人著迷。
當人們終於發現,這位神秘動人的女郎並沒有他們所揣測的過往,既不是電影明星也不是富家小姐,他們對她美好生命的揣測紛紛化為泡沫。
故事的開場多華麗熱切,收場就有多唏噓悲涼。
和人生如出一轍。
有關銘記
斯維特阿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作者斯維特阿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是一百年來首位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記者。她對切爾諾貝利事件的記述曾遭到過國家的封禁。
《紐約時報》對於這本書的推薦非常精準:
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殘留在倖存者身上的輻射。她的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切爾諾貝利核災發生後,兩天之後領導人才得到正確資訊,卻對民眾宣稱這只是普通的爆炸。
在當時鼓吹的英雄獻身主義的風潮中,大家都爭搶著去做危險的工作,他們在反應爐的牆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最後變為墓碑。
然而當時的人們並不清楚發生了什麼,紛紛站到高處欣賞遠處的紅色之光。
特殊時代下,人們的信仰在今天看來難以理解,但我們無法責備他們的盲從,值得慶幸的是,有人以良知記錄下那個時代所有的苦難與勇氣。
莫言《豐乳肥臀》
莫言擅長語言的狂歡,他用幻覺將現實主義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
但與稍帶荒誕戲謔的名字不同,這是一個堅實而質樸的故事,它所表現的,是母親的偉大、樸素與無私,以及對於女性的愛戴、同情和讚頌。
在《講故事的人》中他坦言:
母親去世後,我悲痛萬分,決定寫一部書獻給她。
這本書,就是《豐乳肥臀》。
有關生活的真相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十七首詩》
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沃爾科特曾說:
瑞典文學院應毫不猶豫地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特朗斯特羅姆,儘管他是瑞典人。
他用簡練、透通的意象,使得人們得以用嶄新的方式來體驗現實世界:
雲層之上的光,它或許在。也或許不在。這是你不需要知道的。因為你信任。
信任有一種光。
不來自精密的儀器,卻從未錯漏的,投射向大地。
它不完整,不顯露全貌,卻染上每一個事物的影子。
這或許就是造物為何永不顯現的理由。
上帝賜予我們特朗斯特羅默,這或許就是他永不顯現的理由。
愛麗絲·門羅 《逃離》
有人稱她為當代短篇小說的大師。
《逃離》講述愛的力量和無止境的背叛,講述瑣碎生活中的不安分、錯過的機會,講述一次又一次的逃離,以及人們為此付出的代價。
門羅關注日常生活,善於捕捉人與人之間複雜而微妙的關係。
不同年齡、不同境況中的人,在門羅樸實克制的文筆下生動鮮活,似可觸摸。
門羅用她的筆講述了事物的複雜性:
生活的要義,就是滿懷興趣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睜大你的眼睛,從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身上看到各種可能性。
赫塔·米勒 《人是世上的大野雞》
這本中篇小說集包括《人是世上的大野雞》和《獨腿旅行的人》兩部作品。
《人是世上的大野雞》講述了溫迪施一家等待著當局同意他們去國外的許可。越來越多的羅馬尼亞鄰居離開了村子,而他們還在漫長的等待中,生活彷彿停滯了。
這時,女兒阿瑪莉做出了決定,用自己的肉體換取當局的公章。
《獨腿旅行的人》中,伊蓮娜從東歐流亡到西德,暫居在柏林的一間政治難民營,不久後搬到一間公寓住下。
她陷入與三個男人的四角關係,並竭力保持清醒。
揪心的字句,表達出伊蓮娜對故土的眷念,也將作者自身人生過渡期的內心掙扎展露無遺。
有關慾望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酒吧長談》
《酒吧長談》的構思開始於這樣一個場面:一個乾瘦的人物,手裡拿著報紙,給我看。感覺到他是非常可悲的一個人物,卻給人的感覺非常可怕。
我想哪一天能寫一個小說,寫那個獨裁年代,就是通過那個人物來表現政權、權力的中心。我最費工夫的就是這部小說。
一個獨裁的政府,把整個社會都給污染了、毀了。哪怕和政治無關的東西,哪怕家庭生活,哪怕愛情,都被它污染了。
對權力結構描繪的細緻入微,以及他那反抗、起義、失敗的犀利印象,都使這場道德和權欲間的博弈,極其精彩。
多麗絲·萊辛 《特別的貓》
我要大聲宣布,我實在是太喜歡多麗絲·萊辛的《特別的貓》了。
貓的獸性、它們的「猥瑣一面」在她筆下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她寫灰咪咪和黑貓爭奪家裡的貓女王地位:
她們的行為和姿態都跟以前沒什麼不同。至於她們的魅力——卻早已蕩然無存了。
人的魅力也完全如此——所謂世俗、功利、做作等種種醜態,無一不是人之劣根性的體現,讓人如發高燒般陷入「那種明亮灼熱的可怕小世界」,從而失了原本的天真、憨厚與淳樸。
讓·馬里·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 《圖書館之戀》
我到圖書館進行真正工作上的寫作。
如果說有時我會對自己當了四十年的教師到遺憾,而且我今天可能又比昨天更後悔,那麼我卻從未質疑過在圖書館度過的那些小時、天、星期、月,還有年。
我可以說我認識的圖書館絕對比我認識的女人多。
長久以來,我都樂於相信黎塞留路的圖書館是一個理想之地,不會受到世間滄桑和偶然事件的影響。能夠被它接納,我感到驕傲和幸福。
對我來說,這個圖書館就是天堂存在的證據。
如果你喜歡圖書館的話,就與這本書相戀吧。
最近你想推薦的書是
______?
LinkedIn招聘實習生啦~
社交媒體達人、文字狂熱愛好者、腦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們碗里來!後台回復關鍵詞「
招聘
」獲取職位信息。LinkedIn歡迎你的加入!~~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shungee。
香港中文大學畢業中年少女,外企市場狗,永遠有用不完的白日夢。
本文圖片來自人民日報、視覺中國、豆瓣、影視截圖和原作者。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8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