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藝術新視界2018」之「歷史國魂」

「中國藝術新視界2018」之「歷史國魂」

3月12日,「中國藝術新視界2018」在大壇盛大開幕了,共展出244位藝術家的499件(組)作品。這些作品是從國家藝術基金2014、2015、2016年度青年藝術創作人才和藝術人才培養美術類資助項目的結項成果中遴選而出,由國家藝術基金協調、組織開展成果運用。

2017年,「中國藝術新視界」巡展已走過全國20個城市,以國家文化視角,觀照青年藝術的創作生態與發展走向,也是對中國藝術創作的當下與未來進行的探索與展望。

先奉上一波現場圖。

展覽按照作品題材與風格,以主題邏輯為線索,分為「歷史國魂」「吾土吾民」「都市景觀」「林泉造物」「翰墨心印」「影像敘事」六大主題板塊,從不同維度、不同視角展現新時代中國美術新生力量的藝術思考與創作實力,呈現中國青年藝術創作的活力與潛能,相對全面、集中地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美術的創作生態與學術旨歸。

正因為此次展覽有244位藝術家的499件(組)作品之多,所以為了方便大家觀展,壇壇特別整理了一份路線攻略,收好不謝:

2F:

世紀大廳(1060平米): 「歷史國魂」展區

世界藝術展廳東廳(860平米):「吾土吾民」展區

世界藝術展廳西廳(860平米):「都市景觀」展區

1F:

專題展廳(1200平米) :「林泉造物」展區

西門廳(490平米):「翰墨心印」展區

東門廳(490平米):「影像敘事」展區

綜合展廳(500平米):「影像敘事」展區

今天壇壇先給大家介紹第一部分——歷史國魂,來不了現場的同學們也可以通過我們的公眾號一睹為快。

歷經五千年風雨兼程的滄桑衍變,中華民族的歷史文脈從古代華夏文明的輝煌厚重,到近代革命抗爭的紅色記憶,從共和國建立初期的篳路藍縷,到當代中國蓬勃發展的社會進程,共同構 成國人共同的文化記憶。這些珍貴的集體記憶,只有通過藝術語言的敘事與升華,方能在承傳中凝聚。當代青年藝術家們以他們 獨特的視角,將這些歷史與現實化為獨特的藝術意象,他們用靈 與愛、詩與真、形與神、用個性化的藝術語彙,將其書寫匯聚成視覺的磅礴史詩。

部分參展作品賞析

*上下滑動觀看組圖*

王啟凡

《天問》

《天問》系列版畫作品是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視角,對古代文學和古版畫圖示進行主觀處理,經過改編與再創造,用傳統的單刀木刻技法製作的水印版畫。2000 多年前,屈原作奇文《天問》,對世界提出 170 多個問題。從天到地,從萬物到人間,從自然到社會,從歷史到現實。一千年以後,柳宗元作《天對》為屈原一一解答,但仍有我們不可知和不奈何的疑問,這些問題慢慢指向人的哲學上的終極命題。我以傳統的木刻語言,散點透視的地圖式的敘事形式,去觸摸並融合人性終極命題的文學史詩內容。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展現中華審美風範。

*上下滑動觀看組圖*

邊小強

《佤族文化》系列創作

佤族文化原始而充滿靈性,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她有很多神秘的宗教祭祀儀式,相信萬物皆有靈,擁有很多在今天看來很不可思議的習俗。牛的崇拜、火的象徵、木鼓、摩巴……很多元素,引起我的密切關注,同時也開始了新一個階段的繪畫。在我看來,《佤族文化》系列創作項目的意義在於:受全球化的衝擊,原本獨立存在的民族區域文化逐漸在褪減乃至消失。在人們嚮往便捷文明的生活方式時,付出的代價或許是自己原生文化的消亡。因此,用繪畫的方式來詮釋即將消失的佤族地域文化,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王永生

《三晉古城祁太平》

《三晉古城祁太平》的創作,是積極發掘地域性文化特色,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本培元,創作出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所謂「本」,就 是山西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所謂「元」,就是有藝術感染力和創新性的作品,感染力體現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心理共鳴中,創新性體現在對藝術表現題材和形式的探索中。題目為《三晉古城祁太平》,立意也是晉商聚集地的場景再現。因此,必須把晉商大院建築中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有平遙市樓,古城牆,同興公鏢局,日升昌票號,城隍廟等。微觀形態包括建築結構,人物動態,煙霧雲氣,車馬駝隊等,樹木植株,甚至連瓦片斗拱,服飾佩掛,都需要面面俱到。採用以線性造型為主,輔以三角刀線條排布組織多層次灰度的灰色調滿幅畫面木刻方式。這樣處理既有傳統線描粗細疏密變化塑造物象的特徵,又兼具現代木刻利用光影因素的特點,能做到傳統和現代的合理結合。

李輝

《赤膽丹心黃金鎖子甲》

中國自宋代以來重文抑武,以後朝代更甚,這導致現在傳統武備文化的斷層、缺失。現在的一些影視劇中,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甚至直愣愣的穿著日本式盔甲,慘不忍睹。有感於這些現狀,作者創作一套宋式傳統鎧甲,宋代是中國美學的巔峰時期,盔甲也最具代表性。盔甲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些宋代武士石雕和古籍插圖,有中國特有的山紋、十字星等形式。把它們還原、再創作成金屬作品。在創作中以宋代文物、文獻為主,還參考了唐代的一些紋飾,以及一些現代審美觀。盔甲以傳統手法鍛鏨為主,以景泰藍點睛(肩吞、腹吞)並結合了一些現代金屬加工工藝和其他材料技藝,綜合而成。該作品是以歷史為依據,加入一定現代審美再創作的作品。

王建

《光榮之路》

《光榮之路》系列纖維藝術壁掛創作以棉、麻、絲等纖維材料,由手工放稿製作、印染、編織、機器槍刺等工藝技法創作而成。其以中華文明長河中的絲綢之路和古代神話故事中的夸父追日為主要靈感來源和表現內容。《光榮之路》的主題思想意在表現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蘊含的對光明不懈追求,勇敢堅毅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撓的開拓精神和豪邁寬廣的偉大氣魄,以及展現出中國古典主義浪漫情懷和友好豁達的文明禮儀與包容博大的傳統文化精神氣質。在創作中強調「氣韻生動」的造型原則,發掘纖維材料與工藝的藝術表現力,致力於表現本土文化屬性的同時,注重將現代審美意識注入工藝美術創作中,為纖維壁毯藝術在新時期的傳承與發展尋找多元的延續方式和創新點。

趙慶峰

《絲路漆語》

工藝美術創作《絲路漆語——大漆之敦煌系列》以敦煌壁畫為主要創作來源,研究整理它的題材、內容、造型、構圖、色彩等,提煉出具有敦煌文化特色的藝術圖像或符號元素,重新借用,解構重建,以漆材料和技法手段去經營畫面,創作漆畫作品,通過對敦煌藝術的借鑒吸收,表達敦煌文化的精神內涵,展現敦煌壁畫之美,達到大漆材料與敦煌文化相結合的藝術效果。通過這一年的項目完成,讓我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思考如何借鑒傳統,發揚繼承,去創新創作。

褚曉莉

《絲路 使者——細君公主》

繪畫作品是畫家生活閱歷、精神修養、思想感情的綜合表現,就像顯示在年輪上的歲月,留下 看似普通卻飽含生命信息的痕迹。這件作品的成功,對我今後的創作帶來了諸多啟示:在原有 的創作基礎上如何深入挖掘歷史和地域文化的內涵,使民族元素不再浮於表象;如何注重主題 的厚重感和人文因素,使作品體現更多的人文關懷,反映積極、正面、向上的創作觀念。

汪海燕

《漢宮春曉圖》

該作品是以明代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為藍本的大型牛皮雕刻畫,以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時節宮闈之中的日常瑣事;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畫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凡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人物皆唐以來衣飾,取名漢宮,是當時對宮室的泛指。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通過我對該作品的縝密研究和推算,將其比例適當放大到適合皮影工藝的尺寸,選材牛皮,以陝西東路皮影獨有的雕刻技法「推皮走刀」法及24道製作工序雕刻而成,並融入了自己的雕刻藝術特點:刀法洗鍊;雕鏤縝密;造型流暢;敷色明快。

王裕亮

《陳寶琛》

表現歷史為歷史畫的一個重要特徵,它建立在反映客觀對象的基礎上。畫家按照自己的主觀感受、體驗和理解去把握與表現自己所感知的對象,運用美的形式和規律表現出典型的形象和畫 面,這就是藝術的真實,是表現的歷史。表現歷史包含著美術家的主觀表現性和能動性,它既 是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也是藝術家的真實寫照,是藝術家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按自身的審 美理想對歷史史實進行藝術概括、藝術創造加工而形成,它真實反映藝術家的風貌和本質追求。 藝術真實是藝術作品重要的品格,是區別不同時代、不同藝術家的標誌。建立在藝術真實的基 礎上表現歷史的歷史畫具有明顯的典型性和個性化特點。

彭 偉

《精忠救國》

黑白木刻版畫《精忠救國》採用黑白木刻表現形式,選取抗戰時期軍人典型的形象,寫實的再現了抗戰期間中國人民為了 民族危亡的國家與人民奉獻一切的崇高精神。作品將歐洲傳統的木口木刻特殊的規則性排線造型手法,創新地運用於木面 木刻中,順應木板自身的木紋方向,整齊的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波浪狀的規則白線,以此塑造人物的型體、結構、解剖、明 暗等。同時在表現上更加註重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體現出人物百折不撓的抗戰信念與對抗戰勝利的信心,映 射出他們忠貞不渝的英勇獻身精神。

田彥蘭

《西行漫記之紅色回鄉》

作品靈感來自毛主席一句詩詞「不到長城非好漢」,圍繞十一個發生在寧夏同心縣的紅色革命故事,採用了陽、陰兩種剪刻技法,刀工細膩、線條流暢、構圖考究、想像奇特。作品採用連環畫故事的表現形式,運用民間剪紙,講述紅色回鄉的革命故事,形式通俗易懂。作品意在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進民族團結,再現寧夏同心縣燦爛的紅色文化。

李繼飛

《團結·進步 》

作品以1956年國家民委民族出版社職工在天安門廣場參加7周年國慶檢閱的歷史照片為藍本,藝術的再現了一代新中國民族戰線工作者朝氣蓬勃的面貌。恰逢中共八大圓滿閉幕和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新中國萬象更新,百廢待興。新中國各民族的青年人迎著朝陽,闊步在天安門廣場!象徵著新中國必將走向富強!時過60年,我在民族出版社社慶上被這張照片感動。感動偉大祖國60年的從弱到強的變化,感動一代又一代前輩為祖國揮灑汗水與青春。該照片發表於1956年民族畫報。歷史銘記!吾輩踐行!作品以現實主義風格,具象寫實的手法,群雕的形式,從歷史照片中提取元素,調整構圖,誇張寫意強化個性鮮明的人物特徵,突出各民族「團結進步」手挽手、肩並肩走在歷史的大路上這一主題。最終作品以毛澤東為民族戰線題詞「團結進步」命名。

馬春興

《塵封舊物》

工業文明對於生活的影響讓我感受深刻。遺留的舊機器、舊物件經常勾起我的記憶,如今這些東西已經逐步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這是時代的進步,也伴隨著人的傷感,幾代人的記憶蘊含在其中。堅持以繪畫的形式紀念這些時代的符號是一種情結,或將伴隨一生。作品的技法基本是水彩畫傳統的乾濕結合,首先大面積暈染鋪色,完成背景和周邊色彩,使畫面能夠確立色調,其次運用干畫法局部刻畫主體物細節,把機器零件的質感體現到位,同時照顧到局部與整體之間的各種關係。

焦立強

《工業備忘錄》

藝術創作生產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創作出有感染力的作品更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都有 一個反覆修改、錘鍊、提高的過程。《工業備忘錄之沸騰的船塢》幾易其稿,多次現場寫生, 人物的造型和色彩反覆推敲,每次的修改都使我對創作有了新的認識和提高。我創作的工業題 材系列作品注重傷感的個人情懷,是不去一味地追求畫面的唯美和水彩的靈動性。希望映入眼 簾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生存現實、生存環境,努力讓觀者感受到最直觀的理解而產生共鳴。 只有對作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只有以精益求精、創新不息的工匠精神,只有以踏石留印、 抓鐵有痕的勁頭繼續抓創作,才能打造出力作。

張博

《再不封閉的山村》

我生活並創作於甘肅天水地區,這裡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古老的「絲綢之路」從這裡 經過。現代化的進程深刻地影響著這片遼闊、雄壯的土地,人們的生活方式正發生歷史性的深刻 變化,也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與絕好契機,如何在更加深刻的社會層面上實現藝術對現 實生活表達的價值?如何將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深切的人文關懷轉換為對時代主題的表達?是 我所面對的時代課題。我最終選擇了農民在臘月置辦年貨正準備乘坐農用三輪車出發的這一具體 情節,以群像的形式突出表現當代農民。為了突出他們的形象,採取紀念碑式構圖、特寫式的描繪, 盡量把人物最原始的形態描繪得真切感人,堅持以一種最平實的心態、飽含情感的筆墨去觸摸 人物身上每一處有意味的印記。同時也注重對生活氣息的再現,比如:滿懷自信心的中年司機、 抽煙的老人、寒冬里搬運貨物的身姿;從車裡往外張望的男人,聊天時開懷的笑容;對一切都充 滿好奇的小孩......在背景的處理上我以奔放的濃墨,渲染出了西北地區自然地貌中雄渾的一面, 以期讓觀眾能夠感受到一種繪畫技巧外的精神顫動。

翟書同

《特戰神兵》

由於我熟悉部隊生活,多次到基層部隊採風,體驗官兵們的訓練和生活,特別是特戰旅戰士的訓 練給了我強烈的視覺衝擊,使我充分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軍隊美術創作員為軍隊而歌,為戰士 而畫的職責所在。創作《特戰神兵之一》時,我在構圖上讓紅色訓練樓稍稍傾斜打破畫面的平衡, 增強畫面的動感和衝擊力,給人以緊迫感。在畫面中,刻意強調牆面、欄杆、武器的剛硬直線, 凸顯戰士們的陽剛之美。同時,深入刻畫紅色牆面斑駁痕迹的肌理效果,強化了畫面的質感, 與戰士們灰綠色的迷彩訓練服形成對比,更烘托出戰士們矯健的身姿。創作《特戰神兵之二》時, 我採用了豎幅構圖,畫面體現了野營拉練最後一段奔襲的場景,突出前面一組人物,著力表現他 們背負著重型裝備依然健步如飛向終點奔襲的形象,凸顯了我軍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 也體現了 90 後士兵的責任和擔當,畫面處理上加強了直線與曲線的對比,注重畫面的疏密對比,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最大的心得是大量有針對性的採風和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

楊可

《那年·那月·那日》

清晨一群軍人走出火車站,也許是剛剛執行任務回來,每個人都拿著沉甸甸的行囊。雖是寒冬,可是他們卻不懼嚴寒,步伐穩健有力,充滿了力量。那一抹綠色,在人群之中格外的惹眼與醒目,在我腦中構成了一幅勝利完成任務載譽歸來的畫面。他們的臉龐雖稚嫩但卻堅毅,常年的艱苦的訓練已然把他們從一名普通的青年磨鍊成了一名優秀的軍人。畫作採用工筆重彩的繪畫手法,畫面中人物造型都是取自於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生動而鮮活。人物的構圖安排採用頂天立地式的布局,使得主題突出,具有更加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毛珠明

《中國夢——飛天》

《中國夢——飛天》以飛天壯舉為切入點,把複雜的細節表現與龐大的畫面規模儘可能簡單地統一到構圖之中,不炫耀技術,不張揚個性。創作技法以工筆重彩特有的厚塗為主,同時結合色彩構成,突出黑與白的對比,把背景厚塗增加層次感和厚重感,整體上化三維空間為平面裝飾,力求「平中凸顯不平」。

更多的畫作、更細緻的表現,就只能您親臨其境了。

壇壇與您不見不散!

大壇 展覽

《中國藝術新視界2018》

展覽時間

2018年3月13日-3月20日(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中華世紀壇

(提示:展覽為免費參觀,請憑身份證換取門票。)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世紀壇 的精彩文章:

大壇1月都有啥
他們是《無問西東》中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

TAG:中華世紀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