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普利茲克獎即將公布,今晚註定又是一場狂歡!

普利茲克獎即將公布,今晚註定又是一場狂歡!




今晚註定又是一場狂歡


普利茲克獎作為建築業界內最權威的大獎,


堪稱建築界的「諾貝爾」!



將於北京時間

3月7日23點

正式公布!



今年的獲獎者將有何走勢?





斯蒂芬·霍爾





隈研吾






馬岩松





Bjarke Ingels





Santiago Calatrava 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西班牙)




......




讓我們期待最終的官宣


於此,我們先了解一些花邊吧


對於普利茲克你了解多少?




普利茲克建築獎


由美國芝加哥普利茲克家族


通過旗下凱悅基金會於1979年創立,


創始人傑伊和辛迪·普利茲克都相信,


有意義的獎項

不僅可以鼓勵和推動公眾更關注建築物,


並且會啟發設計者更精彩的創意。




ps:普利茲克建築獎章是根據路易斯·沙利文的設計而鑄造的。獎章的一面是獎項的名稱,另一面則刻有三個詞:"堅固、價值和愉悅",呼應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提出的三條基本原則:

堅固、實用和美觀





2018年普利茲克獎評委團



Glenn Murcutt 格倫·馬庫特

(澳洲):評委團主席、建築師、2002年普利茲克獎得主;


Stephen Breyer 斯蒂芬·布雷耶

(美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André Aranha Corrêa do Lago 安德烈?阿拉尼亞?科雷亞?杜?拉戈

(巴西):巴西大使、建築評論家


The Lord Peter Palumbo 帕倫博勛爵

(英國):建築資助人、蛇形畫廊信託公司現任董事長;


Richard Rogers 理查德·羅傑斯

(英國):建築師、2007年普利茲克獎得主;


妹島和世

(日本)

:建築師、2010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與西澤立衛);


Benedetta Tagliabue 本妮德塔·塔利亞布

(西班牙):建築師、EMBT建築事務所董事;


Ratan N. Tata 拉丹·塔塔

(印度):塔塔集團控股公司Tata Sons榮譽主席;


王澍

(中國)

:建築師、建築教育工作者、2012年普利茲克獎得主。


Martha Thorne 瑪莎·索恩

(美國):常務理事、馬德里IE建築與設計學院院長


 



在2018年普利茲克獎頒布之前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去年獲獎的RCR吧






△ 

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


攝影:?Javier Lorenzo Domínguez




拉斐爾·阿蘭

 (

R

afael Aranda)


 卡莫·皮格姆

 (

C

arme Pigem)


 拉蒙·比拉爾塔

 

R

amon Vilalta)






在拾光景觀微信公眾號後台回復




【普利茲克作品集】




可下載RCR作品集




格蘭·莫科特領銜的評委會成員在評語中高度讚揚了RCR事務所三位建築師的協作和貢獻:



「30年如一日,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三位建築師緊密協作,以一種對建築嚴謹審慎而細緻入微的方式耕耘至今,共同榮獲2017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他們的作品充滿敬仰與詩意,不僅滿足著人們對建築的傳統需求,以期協調自然與空間之美、兼顧功能與工藝,但真正令其脫穎而出的是他們創造兼具本土精神與國際特色的建築和場所的這種能力




在西班牙東北部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家鄉奧洛特鎮,他們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並以三人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稱作RCR建築事務所。

他們抵禦著大城市的誘惑,只求根植本土,保持與故鄉的親密聯結。 他們形成的工作模式是一種真正的默契合作,任一項目無論部分或整體都不能完全歸屬於一個人。他們這一創造性的工作理念意味著不斷融合每個人的設計智慧,需要持續溝通與靈感碰撞。



目錄


PART 01

  


讓你

快速了解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

和拉蒙·比拉爾塔


8句話




PAR

T 02


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


作品

(10個經典項目)






PART 01




讓你快速了解





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


的8句話




1、拉斐爾

·

阿蘭達、卡莫

·

皮格姆和拉蒙

·

比拉爾塔三個人的年齡呈等差數列,分別是56歲、55歲和57歲。他們是第42位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並列)

,也是西班牙第二位贏得該獎項的建築師

(並列)

,第一位是拉斐爾·莫內歐。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2、他們三人是大學同學(

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 - 巴萊建築學院

)。1987年,他們畢業後選擇回到了家鄉西班牙赫羅納省奧洛特鎮,1988年,他們在家鄉成立工作室。如今,他們三人已經默契合作了30年。




3、他們成立的工作室:

RCR建築事務所

是以他們三個人的名字首字母命名的。他們的事務所官方網站是:www.rcrarquitectes.es。





?www.rcrarquitectes.es




4、他們的成名作是一座燈塔,那是他們在1988年參與的一次競賽,他們藉助對建築類型學的思考,完成了設計,最終獲得了頭獎。




5、他們在2004年買下了一座舊廠房,並將其改造成了他們的工作室,並給它取了一個酷酷的名字:Barberí 實驗空間。





 Barberí 實驗空間


攝影:

?

Hisao Suzuki




6、他們作品最大的特點是根植本土、因地制宜。每一座建築都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並與環境完美融合。





△ Les Cols餐廳帳亭


攝影:?Hisao Suzuki




7、他們善用材料,通過不同材料的組合、對比打造出富有詩意的建築。他們最喜愛使用的材料是耐候鋼。





△ 蘇拉吉博物館


攝影:?Hisao Suzuki




8、如果用一句話評價他們,普利茲克官網「

官方消息

」的第一句話最恰當不過:景觀與建築有機融合,從而創造出與地域與時代緊密聯結的建築物。








PART 02






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


作品集


(友情提醒,圖多請WIFI)



10個經典案例




01




貝爾略克酒庄



2007


帕拉莫斯,

赫羅納,西班牙





△ 

通往品酒室的酒庄內景。金屬板將空氣、光線和雨水引入室內,創造變化無窮的光影效果。


攝影:?Hisao Suzuki






△ 

自森林深處,山谷一直延伸向大海。葡萄園覆蓋酒窖,摺疊屋頂為實驗空間和人行通道遮風擋雨。



攝影:?Hisao Suzuki







△ 

酒庄的實驗空間之一。傾斜的牆壁和摺疊的金屬屋頂構建出一面開闊的景觀窗口。


攝影:

?

Hisao Suzuki





△ 

連接實驗空間、工作區域,通往葡萄酒窖的室外連廊。在這裡,遊客可以欣賞森林美景。



攝影:?Hisao Suzuki




這是一場感官的旅行。「聽得到」的寧靜,聞得到的酒香,摸得到的材料質感與溫度變化,看得到的婆娑光影。最後,再品嘗一杯醉人的紅酒。酒庄獨特的外觀得益於其幾何造型和材料的選取-回收再利用的鋼材與天然石材-彷彿要將人們擁入懷中,將他們帶到一個世外桃源,體驗一段非比尋常的美好時光。






02




蘇拉吉博物館


2014


羅德茲,法國


與 G. Trégou?t 合作





△ 攝影:?Hisao Suzuki





△ RCR建築事務所水彩概念圖,?RCR




「虛與實,密不可分,相輔相成。」







△ 

開幕以來,臨時展館已展出蘇拉吉的諸多作品。畫廊的空間尺寸與照明條件可以滿足各種不同類型的展覽在此舉辦。


攝影:

?

Hisao Suzuki





△ 

建築入口方向,顯示建築物各部分與Cor-Ten耐候鋼格柵之間的關係。


攝影:

?

Hisao Suzuki





「一座為法國著名的『光』之畫家蘇拉吉而建的博物館,他啟迪我們的靈感,引導我們的方向,從過去到現在,這裡始終是一個值得珍藏的夢想。」




△ 

博物館內部空間與蘇拉吉作品之間的關係。


攝影:?Hisao Suzuki





△ 

空間集群:顏色延伸超越自己,滲透至自然色彩之中。


RCR建築事務所水彩概念圖,?RCR





△ 

從市區一側看到的博物館,


畫廊如集裝箱一般,


階梯小徑將城市與公園有機聯結。


攝影:?Hisao Suzuki






△ 

體積、面積、比例、構成...探尋平衡與和諧。


RCR建築事務所水彩概念圖,?RCR








03






里拉劇院



戶外公共空間


2011


里波爾,赫羅納,西班牙


與 J. Puigcorbé 

合作





△ 

從屋頂下的內部空間望向特爾河對岸的景緻


攝影:?Hisao Suzuki







△ RCR建築事務所剖面概念圖,?RCR





由於橫跨河流的40米步行橋,劇院舊址上的覆頂式廣場儼然成為了一個來去自如的城市舞台和集會地點。


△ 攝影:?Hisao Suzuki







△ 

由特爾河對岸望向覆頂式廣場。


攝影:?Hisao Suzuki





△ RCR建築事務所水彩概念圖,?RCR








04






El Petit Comte 幼兒園


2010


貝薩盧,赫羅納,西班牙


與 J. Puigcorbé 

合作





△ 

孩子們在庭院玩耍


攝影:?Hisao Suzuki





△ 

幼兒園全景


攝影:?Hisao Suzuki




「我們愛孩子和他們的世界。他們的玩具、多彩的盒子、他們抬頭望向大人的目光。」







△ 

透過樹脂玻璃的管子隔斷,


在教室就能看到庭院和遠處的群山。


攝影:?Hisao Suzuki







△ 

管子的光影,外面的街道和庭院之間的一道保護。


攝影:?Hisao Suzuki








05






Les Cols餐廳帳亭



2011


奧洛特,

赫羅納,西班牙





△ 

輕盈的屋頂由一系列管子排列而成,管子由於自身的重量而彎曲,沿著樹林兩側的石牆支撐著整個屋頂。


攝影:

?

Hisao Suzuki





△ 

空間中隨處可見透明的樹脂玻璃桌椅,


彷彿客人飄浮在空中。


攝影:?Hisao Suzuki


.





△ 

由入口門廳縱觀整個場地空間,


右側可以觀摩建築建構和塑料屋頂下的結構柱。


攝影:?Eugeni Pons





△ 

入口處可以看到透明的屋頂和豎直的塑料百葉簾。


攝影:?Hisao Suzuki








06






Barberí 

實驗空間


2008


奧洛特,

赫羅納,西班牙





△ 

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共享的工作空間是一個圖書館,中間有一個大桌子,正適合三人長時間的討論交流。


攝影:

?

Hisao Suzuki








△ 

藏於花園中的大廳讓內部和外部的邊界在這裡消失。中間的鋼桌可以根據需要升高,亦可降低與地面融為一體。


攝影:

?

Hisao Suzuki





△ 

RCR Lab.A 與RCR BUNKA 基金會在Barberí實驗空間舉辦的夏季國際實習活動。


攝影:

?

Pep Sau




07






聖安東尼-瓊奧利弗圖書館,老年中心與坎迪達佩雷斯花園



2007


巴塞羅那,西班牙





△ 

五層樓的圖書館與從街邊延伸至庭院的羅望子樹。


攝影:?Eugeni Pons







△ 

面向老年中心,


光線由兩側的窗戶投射進來,


連接庭院與城市。


攝影:?Hisao Suzuki





△ 

由庭院面向圖書館,老年中心位於右側。


攝影:?Hisao Suzuki





△ 

圖書館的鋼質格柵和玻璃幕牆形成一個走廊。


攝影:?Hisao Suzuki




08


Tossols-Basil 

運動場



2000


奧洛特,赫羅納,西班牙





△ 

體育場的跑道設計可追溯至首屆希臘奧運會,


帶來在大自然中奔跑的體驗。


攝影:?Ramon Prat







△ 

跑道秋色,旁邊是公眾可落座的小型看台,


從樹林中探出的巨大燈柱彷彿一棵彎曲的大樹。


攝影:?Hisao Suzuki





△ 

運動場冬天的景緻,


四周樹林環繞,服務大廳掩映在後方。


攝影:?Hisao Suzuki





△ 

整個運動場的跑道不能一覽無餘,


視線被保存原地的橡樹和火山土堆所阻隔。


攝影:?Hisao Suzuki






09




美食藝術中心



2014


內格雷佩利瑟,法國





△ 

每個角落都矗立高塔的四邊形城堡,


限定出主要空間—中央庭院。


攝影:?Hisao Suzuki





△ 

廚房的盡頭伸向一個展覽區域,


更遠是一個小禮堂。窗外是連綿不絕的美景。


攝影:?Hisao Suzuki







△ 

望向建築的北翼,


樹林的景色與玻璃反射的影像融合在一起。


攝影:?Hisao Suzuki




10


排屋



2012


奧洛特,赫羅納,西班牙





△ 

從庭院里,就可以理解中央的整體空間是如何使用的,也能看到兩側的樓梯和服務設施。


攝影:

?

Hisao Suzuki





△ 

排屋內部展現了如何利用錯層來限定不同的空間。牆面以石材為主,而鋼格柵用來分隔側面服務區域、中部居住空間和平台。


攝影:

?

Hisao Suzuki





△ 從客廳的角度看到餐廳和廚房以及上一層的卧室。


攝影:?Hisao Suzuki






最後......




不得不提起


年年不得獎卻年年被提起的


斯蒂文·霍爾(Steven Holl)







做個未必恰當卻很形象的比喻


斯蒂文·霍爾就是

建築界的「小李子」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到現在


霍爾年年被提名,卻年年陪跑


如今,小李子都把小金人抱回家了,


小夥伴們大膽預測一下,


2018普利茲克會花落霍爾之手嗎?






在拾光景觀微信公眾號後台回復


「普利茲克作品集」


可下載RCR作品集


明天最新普利茲克作品集也即將奉上




END






查看更多景觀意向圖


盡在拾光景觀QQ空間




3170235127












拾光景觀


公共空間/住宅商業/別墅庭院/公園景觀/旅遊度假/



長按二維碼,快速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光景觀 的精彩文章:

景觀設計師功力大考驗:豎向設計和高差處理
甲方要求少花錢出好效果,有能力的景觀設計師都做到了

TAG:拾光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