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禪:我沒有「樂不思蜀」,只是「暗度陳倉」

劉禪:我沒有「樂不思蜀」,只是「暗度陳倉」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滅亡,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某日,司馬昭宴請劉禪並以蜀地歌舞助興。劉禪隨從紛紛落淚,劉禪卻喜笑顏開。司馬昭問:「頗思蜀否?」。答曰,「此間樂,不思蜀」

這便是廣為流傳的樂不思蜀的故事,劉禪也成為了世人所唾棄的昏庸無道、驕奢淫逸的亡國之君。後人更以「扶不起的阿斗」來譏諷無能之輩。可是,劉禪是否應該承擔昏庸無能的罵名?又或者說,劉禪是否該為蜀國的滅亡買單?

司馬昭評劉禪:「人之無情,及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乎」

司馬昭,字子上,三國著名謀士司馬懿次子,曹魏權臣,政治家,戰略家。司馬昭為人忠肅寬明、樂善好士,同時也繼承了司馬懿的雄才大略、城府極深,甚至可以說的心狠手辣(影視劇《虎嘯龍吟》中害死了自己的嫂嫂)。對於已是孤家寡人的劉禪而言,生活在司馬昭的眼皮下,是生是死,全在對方一念之間。

回到雙方的對話,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劉禪會說出「此間樂,不思蜀」這樣大逆不道的話。如此精湛的演技不僅騙過了司馬昭,更是騙過了古往今來的多少人!也為自己保全自身,以待良機東山再起。這樣的計謀與忍辱負重難道不足以證明劉禪麻木、庸腐的外表下隱藏著機智、狡黠的一面?

回顧劉禪的整個執政歷程,公元223年,劉備「白帝城託孤」將已經元氣大傷的蜀國交於劉禪手中。直到降於鄧艾,劉禪共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國君。在那個群雄割據,兵禍四起的年代,如果劉禪真的昏庸無道,那麼這個數字是極其不合理的。

諸葛亮評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作為歷史上忠臣與智者的代表,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依然流芳千古。作為蜀國的建國功臣,他為蜀國奮鬥到生命的最後最後一刻。有人將蜀國的安穩歸功於諸葛亮事無巨細的治理,可是,我們應該注意到此時距蜀國滅亡還有29年。

是的,劉禪在諸葛亮死後仍統治了近30年的時間。姜維的才能不足以獨立支持蜀國的運轉,而且姜維承諸葛之志北伐中原,常年征戰在外。另外,劉禪首肯諸葛和姜維多次伐魏,是否可以認為是其統一天下之志的表現呢?

劉禪評黃皓:「皓趨走小臣耳……何足介意」

不可否認,身為一國之君,劉禪應該為蜀國的結局負責。他犯了大多數君王都會犯的錯誤:狂妄自大。晚年寵信宦官黃皓的同時,也只是認為黃皓是一個小人而已,不足掛齒。對姜維的勸誡置若罔聞。對比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有才智的君主比慵懶的君主更容易犯自負的毛病。

是非成敗轉頭空,勿以成敗論英雄。背負千年罵名的劉禪需要一個更加公正、客觀的評價;「扶不起的阿斗」也需要一個正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名馬:曹操的坐騎排第三,劉備的排第二,第一的無異議
正史中論武藝三國人物排名,呂布、趙雲都落榜,第一實至名歸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