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大奸臣劉瑾的同黨 在他死後 王陽明卻親自寫墓志銘讚揚他
如果說和壞人打過交道就算壞人的話,那麼明朝歷史上的這個人的經歷,或許得改改你對這個觀點的看法了。這個人就是明朝弘治,正德年間的官員—洪鐘。
說起洪鐘的經歷,其實也並不傳奇。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洪鐘考上了進士,到刑部去工作,當了刑部郎中,朝廷甚至還一度調派他到江西,福建一帶安撫流民。洪鐘去後,興辦社學,「宜及平時令有司立鄉社學,教之《詩》《書》禮讓 」,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當時馬湖地區的土司知府安鰲在當地橫行霸道,」馬湖土知府安鰲恣淫虐,土人怨之刺骨,有司利其金置不問,遷延二十年」,安鰲雖然不得人心,讀書人對其恨之入骨,但他憑藉賄賂相關衙門,一直未受到懲罰。
洪鐘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決定彈劾安鰲,為百姓除掉這一害。安氏一族從唐朝開始就一直占著馬湖這塊風水寶地,也該給被人挪挪地方了。就這樣,安鰲被送到了京城,處以了極刑,而至此之後,馬湖地區由安氏世襲的風俗被廢除,改由朝廷任派官員來當。
到了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因為洪鐘突出的業績,朝廷提拔洪鐘當了右副都御史,負責在順天府巡視城防工作。任職期間,洪鐘曾主張修建燕薊長城,」置關堰內,守以百人,使寇不得馳突,可免京師北顧憂,且得屯種河堧地」,既能起到防禦作用,還能讓軍隊百姓屯田,發展農業。結果在鑿山的過程中發生了塌方,壓死了上百人。御史和言官們便紛紛彈劾洪鐘,但洪鐘絲毫不理會,繼續組織施工,最終完成了分渠的任務。
後來朝廷派工部侍郎張達帶領司禮官員一起去探視竣工的河渠,看完之後卻對洪鐘修建的工程極為不滿。給事中屈伸便上疏彈劾洪鐘,還要讓皇帝下令抓他,但明孝宗認為修理這樣的工程不應該判罪,但是為了給這些官員個說法,還是象徵性的停了洪鐘三個月俸祿。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湖廣地區發生了災情,當地老百姓由於吃不上飯,紛紛選擇造反。朝廷緊急把洪鐘調到了湖廣,任命他處理湖廣地區的災情,同時把河南,四川,陝西也劃給他管。
如果說,只是去賑災的話,還好說,可問題是湖廣地區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起義活動,當時沔陽地區的流民楊清,丘仁已經把岳州,臨湘等地區攻陷,而官兵卻根本阻攔不住義軍的侵擾。
洪鐘到達湖廣地區後,聯合湖廣總兵毛倫傳檄文給指揮潘勛,柴奎等人,同時聯絡布政使陳鎬,蔣升等人一起在麻穰灘阻擊叛軍,由於指揮得當,且叛軍規模不大,在斬殺了七百多叛軍後,起義被徹底鎮壓。洪鐘也因功被調到翰林院去工作。
當時朝廷權力最大的人是太監劉瑾,很多官員迫於他的淫威,只能對他服從,而這其中就包括洪鐘,洪鐘幫著劉瑾干過很多不地道的事情,比如說毆打御史、坑害言官等。
後來劉瑾被凌遲處死後,洪鐘也因「徇瑾撻御史」這件事情被言官告發,差點被劃為劉瑾同黨,丟了性命。不過好在洪鐘在任職期間業績還算突出,朝廷便赦免了洪鐘。
朝廷赦免洪鐘不僅是因為他有功,更重要的是湖廣和陝西,四川地區的爛攤子還得需要他來收拾。
當時除了楊清,丘仁的造反起義之外,還有一起規模比較大的起義。為首的三個人一個叫藍廷瑞,一個叫鄢本恕,一個叫廖惠。「眾十萬餘,置四十八總管,延蔓陝西、湖廣之境」,擁兵十餘萬,勢力延伸到陝西、湖南、湖北等地。
最有意思的是,這三人還起了三個綽號,分別叫順天王,刮地王,掃地王,結果不多久就被洪鐘帶領的部隊在龍灘擊潰,掃地王被抓,其他人逃亡四川。洪鐘就追到四川,但巡撫林俊不配合,導致起義軍勢力再度做大,洪鐘知道事情不好處理,打算用招撫的方式來歸降藍廷瑞等人。
而藍廷瑞被追了一路,也有心想要和朝廷官員進行談判,但藍廷瑞談判的目的是想用詐降來拖延時間,以便伺機壯大自己的勢力。洪鐘敏銳察覺到了藍廷瑞的意圖,最終將藍廷瑞抓獲,並徹底剪除了藍廷瑞的殘餘勢力。
平定叛亂以後,洪鐘被加封為太子太保。不久,洪鐘改任漕運總督並巡撫江北。正德七年,洪鐘選擇致仕,歸隱田園,不問世事。直到嘉靖三洪鐘去世後,明世宗曾三度派人前來弔唁,並派王陽明為其撰寫了近兩千字的墓志銘和祭文,稱讚他一生總領四省軍事,有「保育兆姓」之功,來表達對洪鐘的懷念和表彰,可謂是生榮死哀。
TAG:涯讀涯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