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秦良玉
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秦良玉自幼立奇志秦良玉(1574年~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石柱宣慰司掌印。萬曆二年 (1574年)正月初二申時,良玉出生於一個歲貢生的家庭。她自幼深受封建家庭「執干戈以衛社稷」的思想影響,從其父秦葵操練武藝,演習陣法,顯露出一般女子所難企及的軍事才能,素以「饒膽智、善騎射、熟韜略、工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稱著於世。幼年時代秦良玉就樹立了一顆掌軍挂帥的雄心。
忠臣烈士之義,感身報國之情,秦葵一直向子女傳授不懈。身為知識分子,秦葵已經有預感大亂將至,常研習兵書,舞劍論兵。他對兒女一視同仁,讓秦良玉與其兄秦邦屏與弟弟秦民屏一起讀典籍,學騎射。可喜的是,比起兄弟來,秦良玉稟賦超群,文翰得風流,兵劍諳神韻,使得秦葵憮然嘆息道:「可惜孩兒你是女流,否則,日後定能封侯奪冠。」秦良玉慷慨朗言:「倘使女兒得掌兵柄,應不輸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之女)和冼夫人(隋明嶺南的少數民族首領)。」
萬曆二十年(1592年)嫁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為妻,她激勵其夫並幫助其在石柱建立了一支「戎伍肅然」為遠近所憚的「白桿兵」。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地區(今貴州遵義)的土司楊應龍造反。由於事起蒼猝,賊寇連陷重慶、瀘州等戰略要地,進圍成都。蜀中大震。作為地方土司,馬千乘以三千石柱兵從征,跟隨明朝四川總督李化龍討伐叛軍。石柱兵皆持一種特製長矛,矛端呈鉤狀,矛尾有圓環,攀援山地險峻地形時,前後接應搭接,敏捷如猿。由於他們的矛桿皆以無漆的白桿製作,時人稱之為「白桿兵」。依理,馬千乘率兵三千從官軍,已經盡到了土司對中央朝廷的義務,但秦良玉為解國難,又統精卒五百人,自備軍糧馬匹,與副將周國柱一起在鄧坎(今貴州鳳崗)扼守險地,持弓援劍殺賊。為此,明朝總督李化龍大為嘆異,命人打造一面銀牌贈與時年26歲的秦姑娘,上鐫「女中丈夫」四個大字,以示表彰。
巾幗風采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正月初二,明軍由於連連克捷,上下鬆懈,置酒高會,慶祝新春佳節。洞曉古今兵法的秦良玉多智,她預料賊軍會乘夜偷營,誡囑丈夫馬千乘命令「白桿軍」嚴禁飲酒,持矛裹甲,連夜分守險隘。半夜時分,明軍官兵大部分醉醺醺的沉入夢鄉,賊軍果然突然發動襲擊。醉夢中的官軍一時間四處奔逃。所幸的是,早有準備的秦良玉夫婦所領「白桿兵」發起反突襲,叛軍先勝後敗,惶駭間被長矛捅倒無數,皆轉身奔逃。秦良玉夫婦緊追不捨,追入賊境,連破金築寨、明月關寨等七寨,直抵楊應龍叛軍老巢的天險桑木關下。明軍諸軍喘息後集結,齊攻桑木關。由於山險關峻,甲胄衰身的明朝官兵一時束手無策。「白桿兵」此時頓顯神威,這些士兵的攀援能力本來就高超,又有特別矛鉤擁搭褳,使得他們在短時間內演雜技一樣互相搭持攀掛,與酋陽土司等地方兵配合,一舉盪破險關。關口拿下,明朝官軍奪門而入。於是,眾人合兵,直搗海龍囤,殺得賊兵血流成河。賊首楊應龍駭然無奈,慌亂中自縊身死,插州之亂平息。此次平亂,秦良玉、馬千乘夫婦「為南川路戰功第一」,為諸司之先,並又獲朝廷銀牌及色緞等物作為獎勵。大功如此,秦良玉並未沾沾自喜,從不言功,夫婦二人仍回石柱本分過活。
十多年後,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秦良玉丈夫馬千乘死於政府獄中。北京萬曆帝派來的監稅太監丘乘雲向石柱索取賄賂,馬千乘自恃於朝廷有功,不予理睬。這下可羞惱了丘公公,他指使手下捏造罪名,把馬土司逮捕入獄,活活折磨而死,時年僅四十一歲。馬千乘冤死雲陽獄,朝廷因秦良玉平賊有功,且子祥麟尚幼,故令其襲其夫職。秦良玉26歲時開始帶兵打仗,一生多次率師遠征,歷經44年戎馬生涯,足跡遍及貴州高原,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並在這一年奉詔遼陽。
明萬曆四十八年,秦良玉的白桿兵已與清朝軍隊打了幾場硬仗,挫傷了清兵的一些銳氣。這時,明神宗駕崩,明熹宗登上了皇帝寶座。前後幾個月時間,換了幾個皇帝,明朝廷一時無人主事,清兵乘虛而進,攻佔了瀋陽,勢頭更加猖獗,秦良玉的大哥邦屏和弟弟民屏,為了挽回大明的損失,強渡渾河與清兵激戰,無奈因寡不敵眾,邦屏戰死疆場,民屏身陷重圍;秦良玉聞訊後,親自率領百名白桿兵,渡河殺入重圍,拚死救出了弟弟,搶回了哥哥的屍體。其後,因秦良玉智勇雙全,朝廷任命她為把守山海關的主將。山海關是東北通向內地的必經之路,清軍屢次派重兵前來叩關挑戰,秦良玉不為所激,只命部下加固防守,終使清兵無法得逞。一次,秦良玉的兒子馬祥麟帶兵巡關時,被敵軍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鏃,援弓搭箭向遠處的敵人射去,連發三箭,射死三個敵人,清將大力震懼,從此不敢輕易再來山海關挑釁了。
兄亡子傷,秦良玉悲怒交集,於是上書皇帝,陳述了自家軍隊作戰及傷亡情況,明熹宗深為感動,下詔賜予秦良玉二品官服,並封為誥命夫人,任命其子馬祥麟為指揮吏,追封秦邦屏為都督僉事,授民屏都司金事之職,還重賞了白桿兵眾將士。後來,清兵暫時放棄了騷擾邊境的舉措,於是秦良玉率部返回石柱。返回之時,正趕上永寧宣撫使猓玀族的奢崇明起兵叛亂,奢崇明的黨羽樊龍佔據了重慶,聽說秦良玉帶兵回到了石柱,馬上派人攜金銀厚禮去與她聯絡,想請她共同舉兵;秦良玉大怒道;「我受朝廷厚恩,正思報效國家,豈能與叛賊為伍!」當即斬了賊使,火速發兵,溯江西上趕到重慶,出其不意地打敗了樊龍的部隊,攻下重慶。緊接著,她又率兵直赴成都,趕走了圍攻成都的奢崇明部眾,先後拿下紅崖墩、觀音寺、青山墩等幾個大寨,徹底擊毀了叛軍勢力。朝廷聞報後,授秦良玉為都督僉事,拜為石柱總兵官,以嘉獎她的血戰功績。
當解除了成都之圍,秦良玉率領白桿兵騎馬進城時,成都的市民紛紛湧上街頭,扶老攜幼,爭睹女將軍的風采。這時秦良玉已是五十開外,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不但沒催她衰老,反而把她磨鍊得愈加英姿颯爽。幾年之後,貴州水西一帶,有一個叫安邦彥的匪首,自立為羅甸王,招兵買馬,佔據了貴陽以西的千里之地。朝廷又詔命秦良玉率白桿軍人黔平亂,秦良玉義無反顧,很快就平定了叛亂,殺死了安邦彥,但也賠上了弟弟秦民屏的性命。天啟七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入承大統。清兵趁朝廷改帝之機,由蒙古人做嚮導,從龍井關越過長城,直奔向通州,京師形勢十分急迫。明朝廷再次詔今天下諸軍鎮邊勤王,當然忘不了調遣上次抗清有功的女將軍秦良玉。秦良玉接旨後,帶領她的白桿兵,日夜兼程趕往京師,並拿出自己的全部家產作為軍餉,以補朝廷因連年應戰而造成的軍需不足。
秦良玉的部隊與清兵在京師外圍相遇,還沒來得及安營紮寨,就開始了全面進攻。年已五十五歲的秦良玉,手舞白桿長矛,鋒刃所過之處,清兵不是頭落地就是手腳分家。所有白桿兵將士,無不以一當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連收復了濼州、永平,解救了京城之圍。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軍攻佔北京,大舉南下之時,秦良玉已年過七十,還毅然接受南明隆武政權賜封的太子太保、忠貞侯爵封號和隆武政權賜予的銅質「太子太保總鎮關防」官印,繼續高舉扶明抗清的旗幟,準備前往福建抗清,然鄭芝龍叛變,隆武帝被捉,未能成行。遂退守保家園。維護土家族地區人民的安全。清軍入川後,狼煙四起,遍地干戈,廣大人民備受蹂躪,唯秦良玉不屈,以萬壽山的萬壽寨為據點,堅持鬥爭, 最終保持了抗清的晚節。
清順治五年 (1648年)五月二十一日,秦良玉病卒於大都督府,葬於石柱縣東3公里處、龍河北岸的回龍案(今石柱縣大河鄉鴨樁村),享年75歲,朝廷謚號「忠貞」。
※病勢沉重的婉容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想在臨死前能見上一面李玉
※末代皇帝一般難逃一死,為什麼袁世凱不殺溥儀,他在擔心什麼?
TAG:孤松話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