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最大家族,曾滿門忠烈,敵國都說:如果這個家族歸我們多好
我們都熟悉楊家將的故事,楊家將一口金刀八桿槍,對宋朝的貢獻很大,當然我們對他們的崇拜不僅僅由於他們的悍勇,而是由於他們對國家的忠誠和那份愛國的赤子之心。
楊繼業在攻打佘王城時遇到了他的妻子,也就是佘太君,她是佘王的女兒,他打下佘王城後,娶了佘王的女兒,可謂是人生贏家。
後來佘王城被遼軍攻破,楊繼業發兵來救,卻沒能拿下。當時遼國的蕭太后是個神奇的女人,她不僅有男人的胸襟,還有男人的韜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她知曉各類兵法甚至旁門左道,在她的巧妙布陣下,楊繼業失敗,並且失去他的一個兒子。
宋朝軍隊只得如潮水般撤退,楊繼業也跟隨前行,他們最終來到兩狼山處,卻發現自己中了計,這裡才是蕭太后布置下的奇陣,而他誤入其中只能束手就擒。
楊繼業不願意做戰俘,也不願意被別人砍殺,他帶著兩個兒子衝上山坡看到三個大字,頓覺是一個上天的預示,說明自己將魂斷這裡,他思來想去,一頭撞死在石碑上,想要保住忠烈的名節。
這碑文到底刻了什麼字呢?——李陵碑。如果這是蕭太后的安排,她也太富有心計了,她是想要勇猛的宋將為她服務,而楊繼業卻只想到不能像李陵一樣千古蒙羞,還不如以死明志,保全名節。
男人對名節更為看重,因為那是他們事業的基礎,也是別人信任你的保障,如果一個男人連臉都不要了,那誰還敢信任你,誰還敢重用你呢?
楊繼業自殺後,他的兒子回頭看到父親目呲欲裂,死得很痛苦,心裡很受震動,抱著父親的屍體跟敵軍拼殺,像趙子龍一樣有萬夫不敵之悍勇,然而他還是寡不敵眾,兵敗身亡。
楊家將的男丁就剩下一個人,可謂滿門忠烈,都為保護國家而死。
歷史上楊家將的故事未必真實,但是卻有很深的教育意義,為什麼戲曲總是愛演這些忠烈之事?其實跟封建社會的洗腦制度有關,封建統治者需要忠勇的武將,聽話的文臣和沒文化的百姓。
不過上文提到那塊石碑,在卧羊台,這個地方是真實存在的,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宋史中楊繼業有七個兒子,不過名字都對不上,這說明民間演義小說對他的事件做了很大的修改,引起了後人反覆探究,很多史學家都加入探究的行列中來,有人考證,當年穆桂英家族就是在陰山腳下生活的。
穆桂英姓「慕容」,這個姓氏是鮮卑族的,後來將慕容改為「穆」,楊文廣和「慕容氏」聯姻也卻有其事,所以一切故事都絕非空穴來風。
楊繼業戰死沙場後,蕭太后很為他的忠烈所感動,所以將他們的屍體運到洪羊洞安葬,好讓他不要暴屍荒野,古人傳統,覺得人死後要安葬在老家,不管異地多麼繁華,屍體睡得多麼舒服,都要回老家。
在老家哪怕睡荒地也比皇宮的金磚強,所以楊延昭設法盜取屍骨,他讓孟良去洪羊洞。
後來孟良在此錯殺了一個人,這人也是楊延昭派來的,他錯殺人後捶胸頓足無比悔恨,最終拔劍自刎,死前他讓別人帶回屍體。
後來楊延昭知道這事被弄得這麼複雜,也很懊悔,加上看到父親的屍體更加悲痛,結果病情嚴重,一病不起。
洪羊洞因為這個故事成為一個景點,它的景色以獨險為特色,幽深而秀美。在洪羊洞牆壁上有個神龕,供奉著兩尊塑像,一尊為孟良,另一尊是被他錯殺的焦贊。
楊家將的故事我們不需要太較真是否真實,只需要體會漢民族這種抵禦外敵入侵的抗爭精神,很多人說漢民族骨頭軟,其實並不,漢民族只是不愛找事,但不表明好欺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千百年來,言猶在耳,矢志不忘。
一個善於忘記的民族,註定是沒有前途的,請關注公眾號:靜說歷史(jingshuolishi)與您一起記錄中華民族的繁榮與苦難,銘記每一天。
※一場奇災後,此皇帝接連誅殺三個親生兒子,剩下一個成了傻子
※此人死後,21城門同時出現7口棺材,盜墓賊看後說:這是閻王墓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