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著 早上醒不了?中醫專家支招幫您擺脫「春困」
近日氣溫回暖,萬物復甦,不少市民也隨之出現睡不醒的怪現象,不僅起床後感到昏昏沉沉、疲乏不堪,工作、學習更是打不起精神。對此,市中醫醫院知名專家雷陵表示,隨著氣溫升高,人體皮膚血液循環旺盛起來,相比之下大腦血液供給降低,人們就會出現春困、嗜睡感。對於這樣正常性、暫時性的生理現象,只要注意調節,就能有效擺脫困意,讓自己活力滿滿。
濃濃困意從何而來
雷陵介紹,「春困、夏乏、秋盹、冬眠」是困擾身體的季節性徵候問題,春困的產生主要是由於大腦缺氧造成,而造成缺氧的原因又有以下種種。
從季節變換上分析,冬天相對低溫,人體皮膚汗腺收縮,以減少體內熱量的散發;入春氣溫漸升,人體皮膚逐漸舒展,毛孔逐漸打開,汗腺、血管開始舒張。這樣一來,體表的供血量是增加了,皮膚血液循環也旺盛了,可人體供血量相對固定,因此供給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大腦供氧相對不足,導致大腦工作受影響,此時如果再進行耗氧量大的活動,更容易出現「大腦缺氧」,嚴重者甚至影響人體生物鐘。
同時冬日陽光照射相對不足,人體維生素D水平相對不足,拉低了機體免疫力,多項身體機能也相對「昏睡」。
中醫認為,春困源於空氣的濕度增加,引起身體「濕重」。人的脾臟主身體「運化」,春天潮氣大、氣壓低,會削弱脾臟的功能,使身體里的濕氣無法排出,因而讓人感到睏乏。加之春季陽氣回升太過,人會感到精神萎靡,身體倦怠,並易導致舊病複發。
還有一個原因是水分攝入不夠。人身體內的每一個器官都依賴水分才能正常工作,所以體內如果缺水的話,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就會造成強烈的睏倦感。
睡得越多反而更易困
有些市民產生春困後,常常誤以為是睡眠不足引起,於是便利用休息日「睡到天昏地暗」,希望以補覺的方式趕走困意。雷陵表示,其實這種睡覺方式是十分錯誤的,反而會使人出現精神萎靡,最後「越睡越困」。
雷陵介紹,一般來講,成年人的睡眠時間以6至8小時為宜,每天睡8個小時足以恢復體力。如果睡的時間過長,反而可能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之處於抑制狀態,人會變得更加昏昏欲睡,無精打采,越睡越困。
對於老年人來說,睡眠也最好不要超過8小時。睡眠過多後,老人可能會產生營養障礙、氣血運行不暢、筋脈不舒等現象。正所謂「久卧傷氣」,沒病也會睡出病來。
儘管「春眠不覺曉」,睡覺很舒坦,但還是要作息規律,有條件者可在午飯後小睡半個小時,睡醒後以清水擦把臉,醒神又補充精力。如果沒條件午休,哪怕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10分鐘,也能緩解壓力,讓身心解乏。
此外,困意來襲時,靠刺激感官也可解除。如感覺睏倦時走出室外,仰望藍天白雲,綠樹芳草。或者活動活動肢體,比如伸伸懶腰、慢跑、游泳等,可舒筋活血,通利關節,使大腦興奮起來。再者也可以吃點東西、喝點水調整血液酸鹼度,或者輕揉太陽穴、風池、內關、足三里等穴位舒筋活血,也可抵禦春困。
春天易焦慮,管好自己的小情緒
雷陵告訴記者,春天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類疾病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從中醫理論來講,精神類疾病與肝有關,在春天易發生肝氣鬱結或肝火旺盛。精神不好或長期緊張、恐懼、壓抑等,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使人容易睏倦。」
因此,只要保持平和的心態,焦慮感會隨著季節變化自行消除。如果心情感到十分失落,也可以與家人、朋友多些交流,保持心情愉悅。
雷陵強調,對緩解春困,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適當的運動。只要肢體活動起來,身體和大腦都會興奮起來。在陽光明媚的時候,可以到戶外登高遠眺,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好心情也會隨之而來。
TAG: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