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聞|什麼?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這些形近字你能認出多少?
經公眾號「博物館丨看展覽」(微信ID:atmuseum)授權轉載
故事的起因是這樣的:某個天高氣爽的早晨,小編在興高采烈地尋找選題時,被這樣一條微博吸引住了目光:
What?這是兩個字?
小編在盯了屏幕一分鐘之後,終於發現了差別,原來是下面的兩橫不一樣。
「胄」的讀音為zhòu,是一個「由」字下加一個「月」字組合而成,指的是帝王或者貴族的後裔。
「冑」的讀音也是zhòu,它是一個「由」字下面加一個「冃」字組合而成,指的是古代兵士作戰時所戴的帽子,即頭盔。
▲青銅冑
世界上居然有如此相似的兩個字,漲姿勢了。好奇的小編又去查找了一下,原來還有那麼多長得很像的漢字。
來來來,跟小編一起玩一次「漢字來找茬」。
友情提示:閱讀此文前最好先做一套眼保健操,明目醒神。
多一筆都不一樣
漢字的創造過程一定很好玩,多一筆少一筆就是一個新的字。
左邊是「毫」(háo),細長而尖的毛;右邊是「亳」(bó),〔~州〕地名,在安徽省。
左邊是「姬」(jī),女子的美稱;右邊是「姫」(zhěn),謹慎。
,意思是沒有。
左邊是「壺」,裝水的容器;右邊是「壼」,宮中道路上有拱形的門。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就是一道壼門
左邊是「丐」(ɡài),討飯的人;右邊是「丏」(miǎn),避箭的短牆。
左邊是「苟」(ɡǒu),如果、假使、馬虎、隨便;右邊是「茍」(jì),自我告誡、自我反省。
覺得這些辨認都是小 case?那下面我們開始增加難度。
胖瘦不是鬧著玩
和「冑」與「胄」一樣,還有一些相似漢字的差別只在毫釐之間。
搶答:左邊的「口」(kǒu)意思是一小口,右邊的意思是一大口。
大錯特錯。右邊的「囗」(guó)古義同「國」。還有一個讀音念 wéi,古同「圍」。
這是兩種烹調方法,左邊的「汆」(cuān,上面是「入」,意思是把食物放在開水裡稍微煮一下);右邊的「氽」(tǔn),上面是「人」,意思是油炸。
▲蘇系名菜爆氽(tǔn)
這兩個字讀音相同,在意義上也沒有區別,只在字形上有差異,但是確實是同時存在的。
小編沒有打錯,這也是兩個字,與上面一樣,同樣的讀音,同樣的含義,字形上略有差異,識別難度五顆星!
這是兩個字的疊加效果,並不是加陰影啊。
不用懷疑,這還是兩個字。左邊的「墫」(zūn/dūn)部首是「土」,讀 zūn時,古義同「樽」,酒杯;讀 dūn時,古義同「蹲」。右邊的「壿」部首是「士」,同蹲。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請看最後終極考驗。
全部寫對算你贏
左邊是「戊」(wù),天乾的第五位;中間是「戌」(xū),地支的第十一位;右邊是「戍」(shù),軍隊防守。
左邊是「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中間是「茶」(chá),中國傳統飲品;右邊是「荼」(tú),古書上說的一種苦菜和茅草的白花。
左一是「祇」(qí),古代對地神的稱呼;左二是「祗」(zhī),恭敬;左三是「衹」(zhì),同「只」;左四是「袛」(dǐ),短衣。
看完了這麼多長得像的漢字,大家的眼睛還好嗎?小編覺得這篇小文其實考的不是大家的文化水平,而是視力.....
最後給大家出一個小題目
驘鸁臝贏蠃嬴羸
到底有幾個 ying,快快留言,答對的小夥伴將獲得編輯部親封的「火眼金睛」稱號哦~
好文推薦
網上突然出現了她的通緝令:接了一個電話後她便再也沒能掛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