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個人學習有捷徑,那一定是會用互聯網
文/田志剛 本文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一
「中學語文課本上有道題,魯迅先生寫道「我的院子里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課後題問「這句話反映了魯迅先生的什麼心情?」
老羅當年念到這兒就退學了,他說「我他媽的怎麼知道魯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麼想的,可是教委知道,還有個標準答案」
馮唐是另一種高中生,他找了一個黑店,賣教學參考書,黃皮兒的,那書不應該讓學生有,但他能花錢買著,書中寫著標準答案「這句話代表了魯迅先生在敵占區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他就往卷子上一抄。
老師對全班同學說「看,只有馮唐一個同學答對了。」 」
上文是柴靜寫的馮唐和羅永浩。
現在的小學生、中學生則比那時候幸福很多。如果當年有互聯網,可能羅永浩也就不用退學了。
無論學的教材是人教版、北師大版還是蘇教版,他們的大部分作業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答案。
即便是基礎教育,設計一些有水平、有價值的練習題目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就連他們做的練習題也大都一樣:當遇到一個不會做的題目時,只需要將題目的描述輸入進搜索引擎,你就會發現之前有人問過類似問題,也有了答案。
類似的情況,包括word、excel的使用技巧、電腦出的問題如何解決、感冒了吃什麼葯等等。
你都可以將遇到的現象輸入到搜索框中,就會發現各種各樣的答案。
學任何一個版本教材的孩子估計都有幾十萬人,加上每年都有人學,所以他們遇到的問題是大量重複的。office使用技巧、感冒這樣的常見病症都類似,大量重複。
對於大量重複的內容,只需要輸入現象即可找到問題,然後獲得答案。
二
但並非所有的問題都這麼簡單。
譬如你經常感覺到「左胸有點悶」,如果將這樣的語言輸入搜索引擎,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專業醫生會給你列出各種可能的原因,最後還不忘告訴你切實的診斷需要去醫院檢測後才能確定。
這個類似於你僅僅知道現象,但引起現象的原因足夠多,所以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找出準確的原因,才能發現合理的對策。
類似的還有「明明知道這個事情應該做,但不喜歡做就拖著,有時候甚至喜歡做也不願意做,總是更喜歡發獃啥也不幹,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如果你將這些文字輸入到搜索引擎中,估計最大可能得到的答案這是「拖延症」,然後一大堆關於拖延症、時間管理的內容給你。
可大部分人看到這麼多資料,仍然解決不了問題。
首先這個事情不一定是拖延症。
而即便是拖延症,引起的原因也太多了,可能是個體的原因、任務本身的原因或者你所處的環境(如果幹與不幹差不多,誰都是拖延症)。
例如你乾的事情超出你的能力範圍,做了也無法完成;可能是你做了也沒什麼好處,所以動力不足;你根本不想去爭什麼優秀和卓越,能混過去就好;也可能是你太忙了,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干,所以這個事情就拖啊拖;也可能是你實在討厭這樣的事情,所以你自然會去逃避。
《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已在噹噹、京東開始銷售
這個時候其實應該做的是去分析真正的原因,找到到底是什麼引起你的拖延,再去想如何克服。
但普通人則不一定具備從現象到原因到核心問題界定的能力,僅僅靠互聯網的搜索不一定能準確的找到答案(通常這個時候,我們都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儲備)。
這個時候除了利用互聯網以外,就需要諮詢專業人士和機構,從他們那裡獲得更可信賴的答案。
然後再去利用互聯網獲取相關信息。
三
如何通過互聯網快速了解一個人?
大部分人的反應是去他的百科看一下,這當然是一種方法。但這樣的了解一定是他希望你了解的內容,而且是比較表面的了解。
之前爆出來許多外圍女通過購買百科裡面的詞條,裝明星賣淫的事件。
基於不同的目的,了解一個人需要確定了解的不同維度。
許多風險投資者為了為投資負責,對於投資對象會做詳盡的調查,甚至會涉及到他的家庭生活、配偶等因素,之前也出現過準備IPO的公司CEO配偶起訴離婚,分家產最後上市受阻甚至流產的案例。
所以要了解一個人,首先需要確定目的,然後再建立需要了解的框架,例如任何一個人都包括:
物理條件:身高、體重、顏值、健康狀況等;
經歷和成就:你的簡歷上都會寫自己做過什麼、取得的成就是什麼。
這方面也是一個人的基本情況,當然不是靠這個人自己說,而是要獲取客觀的評價。
思維方式和方法:是樂觀還是悲觀的、建設性還是破壞性、遇到困難時是越挫越勇還是就此放棄、邏輯思維能力、判斷和洞察力等等。
性格和品格:雷厲風行or和風細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還是堅持原則能守住底線等等。
只有建立了相應的框架,才能夠去通過互聯網尋找相應的內容和線索,最後拼出這個人是什麼樣的,真正深入了解這個人。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他自己如何說,還要從客觀角度去判斷:別人的評價、他的作品、日常表現等。
了解一個人是這樣,了解一個公司、產品其實大致類似,都是先要有框架,再去找內容。這樣才能夠比較全面客觀的了解事物。
四
對於大部分工作場景而言,你遇到的問題都不是小學生和中學生做練習的習題。
而是一個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你來說是新的,這個世界上即便發生過類似的問題,你也不知道在哪裡、是誰做的,所以很難直接從問題層級上去借鑒。
這個時候,需要你去分析問題,將問題拆解,建立相應的框架和模型,然後才能夠利用搜索引擎去借鑒。
舉個例子:
你和你的團隊面臨一次至關重要的投標,競爭對手和產品服務跟你們差不多,招標方的熟悉程度、客戶關係也差不多。
這時候該怎麼辦?
其實需要的是你能找到核心點:客戶真實需求是什麼、他們最關注什麼、決策人的偏好是什麼等。--這些其實涉及到上面提到的「如何了解一個人」的問題。
競爭對手的研究,他們的優勢和弱點在哪裡,如何利用等。他們產品和服務也是類似的道理。
許多時候,這些信息可能不是互聯網上有的,需要通過人際關係去獲取,即便互聯網上有一些,也大都是零散、片段化的,需要你能夠通過分析總結,最終勾勒出事情的全貌來。
對於複雜的問題,不要奢望任何人或者網路能夠給您答案,他們能給到你的大致是一些線索和片段,然後給您一些啟發,最終基於你的目的構建出答案來,是你的職責。
這一塊可以學習第一狗仔卓偉們對於信息的追蹤和分析能力!
五
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再怎麼努力的跑,速度也是趕不上火車和汽車的。
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和知識,還涉及到一個工具選擇的問題:世界上已經有了許多好的工具而你卻不知道,那隻能用你的雙腳和車輪子去賽跑。
類似的還有信息和知識獲取的渠道和知識源:別人已經整理的很好了,你用就是了。
記得某公司有一個市場部的員工,跟他們領導打賭:說下個月我們的某型號產品一定會超過競品的XX,領導認為他扯淡,但結果是他說對了。這樣的「預測」發生過很多次後,在他們市場部,這哥們就被譽為「大仙」了。
秘訣是這個哥們知道有一個百度指數,而他們的產品又是大眾產品,沒事的時候他就去研究那裡的數據和趨勢。
而他的其他同事,從來不知道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工具而已!
最低一個層次的是互聯網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技巧,這種技巧沒有難度,但卻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這些技巧經過系統的練習很容易掌握,對於沒有掌握的人而言,這些人通常也會被「驚為天人」。
(本文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一書,該書已經上市)(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