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十九個日夜浴血苦戰鑄就的勝利 — 臨沂大捷

四十九個日夜浴血苦戰鑄就的勝利 — 臨沂大捷

原標題:四十九個日夜浴血苦戰鑄就的勝利 — 臨沂大捷


80年前的今天,1938年3月3日,臨沂阻擊戰打響,歷時49天。這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後,全國軍民同仇敵愾、誓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是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一次重要勝利,為台兒庄戰役取得大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勾勒出了沂蒙人民威武不屈抗爭精神。



在臨沂阻擊戰發生80周年之際,特撰此文,以告慰在臨沂阻擊戰中為國捐軀的英靈和無辜殉難的民眾。


1937年12月,日軍侵佔南京後,繼續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將華中日軍重兵自鎮江、南京、蕪湖三地渡過長江北上,與津浦北段日軍遙相呼應,企圖打通津浦路,從而南北夾擊一舉攻下徐州。1938年1月底,北上日軍受到中國軍隊的頑強阻擊,被迫遲滯在淮河南岸。日軍隨即改變戰略為南守北攻,加強了對津浦線北段的進攻。


在津浦路正面,日本華北方面軍第二軍第十師團磯谷廉介部沿津浦路南侵,於1月4日攻陷兗州,5日再陷濟寧,7日攻陷鄒縣,至此,津浦路正面大門洞開。在其東側,華北方面軍第五師團坂垣征四郎部以及偽軍劉桂堂部(偽山東自治聯軍)共2萬餘人,由青島沿膠濟路西侵,至濰縣轉南,經高密,沿諸城、莒縣一線近迫臨沂,妄圖奪取臨沂城後,與津浦線上的磯谷師團在台兒庄會師,然後從左翼迂迴徐州。


臨沂阻擊戰就是阻止東路日軍第五師團南犯的一場重要戰役。



戰前敵我態勢


1938年初,日軍第五軍團在奪取青島之後,於2月21日接到了上級機關—日本華北方面軍第二軍司令部關於「第五師團應以1個支隊配合友軍第十師團在津浦路方向的作戰,並向臨沂地區攻擊前進」的命令。該師團長坂垣征四郎中將遂將第二十一聯隊主力和山炮一個中隊的兵力編組為片野支隊,由第二十一聯隊長片野定見大佐指揮,對莒縣發起攻擊,繼而將進攻目標指向臨沂。



臨沂作為扼守魯南蘇北的咽喉要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日軍佔領臨沂,向南可威脅隴海鐵路及連雲港,向西則可直抵棗莊、嶧縣、台兒庄,直接威脅蘇北重鎮徐州。臨沂守備力量僅有國民黨山東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臨沂城防司令張里元所屬保安團2000餘人。張深知單憑所部難以抵禦兇悍的日軍第五師團,遂於日軍佔領濰縣時,即向第五戰區急電求援。



龐炳勛

2月上旬,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急調駐守海州的龐炳勛部第三軍團馳往臨沂,固守縣城,阻擊敵人。龐部原駐防於河北,1937年10月在滄州縣抗擊日軍後,奉命調至徐海地區擔負警備任務。軍團長兼四十軍軍長龐炳勛,字更陳,河北省人。該部名義上為軍團,但實際上僅有四十軍之第三十九師,該部(師長馬法五、副師長劉世榮)下轄兩個步兵旅和一個補充團,此外尚有炮、工、輜、通各一個營。龐部共有13000餘人,配有步槍8000支,各種手槍900支,輕機槍600挺,重機槍60挺,迫機炮60門,山炮4門,擲彈筒約200個,戰馬300匹。



2月中旬,龐部集結完畢,其分布情況是:軍部及三十九師師部同駐臨沂南關的山東省立第三鄉村師範學校(現臨沂二小址);朱家麟之第一一五旅駐城東相公庄一帶;李運通之第一一六旅駐城北諸葛城一帶;李振清之補充團駐城關附近,炮、工、輜、通各營及軍屬特務營均駐南關;騎兵連駐相公庄以東地區。張里元的保安團駐在城內,與龐軍協同作戰。龐部到達臨沂後,立即派人察看臨沂周圍地形,並召集營以上軍官及各級參謀聯席會議,研究敵情及攻守戰略。命令李運通旅沿葛溝至湯頭一線,構筑前進陣地,並從白塔起沿沂河東岸向南至郁九曲一線構築了主陣地。


日軍片野支隊進攻莒縣城時,防守縣城的僅有第五戰區第二路抗日游擊隊劉震東部、青島海軍陸戰隊第一聯隊朱新三部、莒縣游擊大隊許樹聲部,兵力、裝備與敵對比相差懸殊,龐乃令第一一五旅長朱家麟率所部第二二九團及二三〇團,火速前往增援。2月23日,莒縣縣城失守,海軍陸戰隊從縣城轉移至夏庄後,再遭敵二十一聯隊追擊,被迫撤向西南,在葛溝西安樂村與日軍展開激戰,傷亡慘重,余部撤往沂河西岸的高里;朱家麟旅沿沭河西岸且戰且退,日軍第二十一聯隊尖頭部隊追擊至湯頭東部的泉沂庄和傅家赤草坡一帶,朱旅在節次抵抗後撤至相公庄地區休整。當日軍一股從蒙陰沿公路南下時,龐當即令補充團團長李振清率領全團向該敵迎擊,在垛莊重創日軍後,在此對蒙陰方面之敵進行警戒。在上述戰鬥中,日軍傷亡四五百人,兵力已顯不足,暫時不動。同時,又偵察到龐軍已在湯頭、葛溝一帶重兵布防。日軍師團長坂垣征四郎為加強下一步進攻的戰力,將第九旅團十一聯隊(缺一個大隊)和第二十一旅團四十二聯隊第二大隊、野炮第五聯隊和片野支隊約8000餘人編組為坂本支隊,由第二十一旅團長坂本順少將指揮進逼臨沂,企圖與第十師團在台兒庄會師。此時的坂本順異常驕橫,認為臨沂守軍是「支那軍」的雜牌部隊,拿下臨沂根本不用花費什麼力氣。


第三軍團英勇拒敵,擊潰坂本支隊


3月2日,日軍第二十一旅團坂本順少將率第十一聯隊、第二十一聯隊、第四十二聯隊各一個大隊,野炮第五聯隊兩個大隊,山炮一個中隊,並以坦克為掩護,由莒縣西南夏庄、黃庄一帶,向龐軍前進陣地葛溝、湯頭逼近。3月3日,日軍即與龐部第一一六旅第二三二團在葛溝、湯頭一帶開仗,戰況日趨緊張。敵機每日數次轟炸,又不停地以排炮射擊,以坦克掩護向守軍陣地衝擊。龐部在海軍陸戰隊第一聯隊朱新三部的協同下,英勇戰鬥,不怕犧牲,3天的激戰中,殺退日軍7次衝鋒。3月5日,守軍由於與敵「苦戰經周,損失頗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李宗仁3月5日給蔣介石的密電》),被迫放棄葛溝、湯頭的前沿陣地。湯頭撤守,白塔、太平主陣地吃緊。龐炳勛一面命令第一一六旅第二三一團堅守,拖住敵人主力,一面從垛庄調回補充團,由葛溝以北抄襲敵人右側背,同時又從相公庄抽調一一五旅第二二九團沿湯河北上抄襲敵人左側背。當第二二九團汪大章營進至銅佛官莊時,與敵遭遇,展開激戰,一日數次肉搏,陣地前沿敵屍遍野。營長汪大章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壯烈殉國,其餘官兵80餘人犧牲。敵軍見其左右被包圍,被迫於3月6日放棄太平、白塔一帶村莊,撤回湯頭鎮。龐部遂收復湯頭以南陣地。此役,偽軍劉桂堂部被殲大部,日軍被擊斃七八百人,龐部也傷亡數百人。



3月10日,撤至湯頭的敵軍,經過整頓補充,集步兵「約八九千人,騎兵四五百人」,在「戰車二十餘輛,裝甲車六十輛,飛機十餘架,炮三十餘門」(《龐炳勛3月10日給何應欽的電報》)的強大火力配合下,開始向龐軍陣地壓來,企圖強行通過臨沂防地向台兒庄進攻。先後佔領了湯頭以南沂河東岸的張家莊(新興)、白塔、沙嶺子、太平、亭子頭等村莊。龐軍以誓與臨沂城共存亡的決心,加緊部署,嚴陣以待。由第一一六旅旅長李運通指揮第二三一、第二三二團,配屬山炮多門,防守臨沂正面;第一一五旅旅長朱家麟率二二九、二三〇團固守其右翼,補充團團長李振清指揮補充團、特務營為總預備隊,第三十九師師長馬法五任前線總指揮。龐軍利用沂河這一天然屏障,集中火力,給進攻之敵以重創,連日敵軍傷亡達三四千人。敵軍窮數日夜反覆衝殺,竟不能越雷池一步。


當時,隨軍在徐州的中外記者及友邦武官,都沒有料到最精銳、號稱鐵軍中的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主力萬餘人,竟受挫於龐軍團5個團手中,一時中外哄傳,彩聲四起,日軍報紙也報道:「支那雜牌軍擊敗了皇軍最優秀的師團」。


第五十九軍馳援臨沂,

以攻代守,坂本支隊二次敗北


日軍坂本支隊在臨沂遭到中國第四十軍的頑強抵抗,師團長坂垣征四郎大為震怒,於是大量增調兵力,急切督戰。龐炳勛部自調防臨沂以來,與日軍反覆搏殺,累經消耗,漸感不支,自3月9日戰鬥後,便連連向李宗仁司令長官急電求援。李宗仁複電:「臨沂為台、徐屏障,必須堅決保衛,拒敵前進。除已令張自忠部前往增援外,並派本部參謀長徐祖詒前往就近指揮。」



張自忠


激戰進行到3月12日黃昏,第五十九軍軍長張自忠偕參謀長張克俠率部到達臨沂,集結於城西北古城、響河屯、硯台嶺一帶。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該軍轄三十八、一八〇兩個師,連同軍、師直屬部隊共26000餘人。三十八師(師長黃維綱)轄一一二旅(旅長李金鎮)、一一三旅(旅長李九思)、一一四旅(旅長董升堂);一八〇師(師長劉振三)轄二十六旅(旅長張宗衡)、三十九旅(旅長祁光遠)。第五戰區參謀長徐祖詒(燕謀)已於前一日到達臨沂。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命令第五十九軍到達臨沂後,應以一部先佔領石家屯高地,向葛溝、白塔間分途側擊,牽制敵之向南增援主力,由船流、諸葛城一帶分途渡河,將敵之主力包圍於東庄屯以南地區而殲滅之。


根據戰區司令長官的命令,張軍到達後,由徐主持當即在第四十軍軍部召集龐、張兩部高級人員開軍事會議,商討破地方案。龐建議固守城防。張則主張以第五十九軍在城外採取野戰,向攻城之敵側背攻擊,以解臨沂城之圍,亦可斷敵歸路,阻其援軍。幾經磋商,最後一致通過張的作戰計劃。決定對當前之敵反守為攻,採用正面堅守,兩翼迂迴,抄襲敵後,一舉殲滅之戰略。其次研究攻擊開始時間。張首先發言,他說:「在一般情況下,五十九軍以急行軍到此,非常疲勞,似宜稍作休息,再與敵人作戰。但兵貴神速和出敵不意,且我以劣勢裝備,對現代化之敵,必須利用夜戰、近戰,方可奏效。應打破常規,提前開始行動。」最後商定,於3月14日凌晨4時出動。兵力部署:以張部第三十八師附炮兵一個營為左翼,其第一一二、第一一三旅自船流、朱家棚(新河村)一帶向敵軍右後方的湯坊崖、張家莊(新興)、白塔、沙嶺子一線作猛烈攻擊,以切斷集結於北部湯頭、湯坊崖、白塔、沙嶺子之敵與集結於南部斜坊、桃園、獨樹頭之敵的聯繫,從而收包圍殲滅之效,第一八〇師附炮兵一個營為右翼,由諸葛城、東安靜一帶渡河,其第二十六旅主攻郭太平、徐太平、亭子頭一線,第三十九旅為預備隊,第一一四旅為總預備隊。以龐部第三十九師一一六旅附炮兵營仍守諸葛城至郁九曲之線的臨沂正面陣地,牽制敵軍主力;以龐部第三十九師補充團及該師騎兵連自郁九曲以南向敵軍左後方猛烈襲擊,在湯頭與張軍匯合;以龐部第一一五旅工兵營及軍屬特務營為機動部隊,由師長馬法五指揮,隨時策應各方。


3月13日下午4時,第五十九軍三十八師附炮兵一個營左翼先行出發,以一部佔領石家屯高地,亘茶葉山之線,掩護師主力在劉家湖、釣魚台地區向東展開,3月14日凌晨,張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強渡沂河,一舉插入敵坂垣師團之右側背,在亭子頭、大太平、申家太平、徐家太平、沙嶺子、解家莊、張家莊(新興)等處突破敵防線。計劃實施後,敵初不及料,損失慘重,一夜之間,殲敵逾千。張部亦付出相當代價。敵遂放棄攻城,轉對五十九軍作戰,龐軍防守部隊乘機舉行反攻,李振清團當即在敵左側背發起攻擊,戰況至為激烈,敵軍腹背受敵,飛機、大炮、坦克均失去效用。龐軍先克黃山一帶陣地,並派手槍隊肅清城東南附近殘餘日軍,當夜進至相公庄等處。15日佔領東西沙蘭、鄭家寨、黃家屯及柳行頭以南地區,騎兵部隊還越過相公庄威脅敵軍。龐軍在進攻傅家屯時,第四連連長郭清順腹部連中數彈,他的部下勸他回到後方去,他說:「我這傷決計是醫不好了,我願意在未死之前,親眼看見我的忠勇的兄弟們佔領傅家屯,那我在九泉之下死也瞑目了。」士兵們聽了之後,沒有再勸說,而是在他們的長官沒有咽氣之前,一鼓作氣佔領了傅家屯(杜之美編:《台兒庄血戰記》),3月14、15兩日,五十九軍與敵雙方在沂河兩岸反覆衝殺,戰線犬牙交錯,形成逐村、逐屋爭奪之拉鋸戰。雙方衝殺不下數十次,張部斃、傷敵四五千人,五十九軍傷亡也不下六七千人之多。該軍兩個師的連、排長几乎全部易人,營長也傷亡近半。


3月16日,敵由莒縣增援部隊約千餘人,並從四十軍正面東張屯一帶抽調大部,由十一聯隊聯隊長野裕一郎大佐親自指揮,於7時在炮火掩護下,從沙嶺子以北三十八師兩個旅的結合部突然穿插,強渡沂河後,向三十八師後方的崖頭、茶葉山、劉家湖、苗家莊及釣魚台一線猛攻,三十八師師長黃維綱少將在得知這個嚴重的情況後,要求一一二旅迅速回援。日軍以飛機10餘架向崖頭、茶葉山一帶陣地轟炸,陣地悉被炸平,敵遂佔領茶葉山。堅守茶葉山陣地的二二五團之第七連官兵全部殉國,守崖頭之二二五團二、五連僅餘數十人,該兩連官兵仍奮不顧身,毅然揮白刃衝鋒,終將該敵擊退收復陣地。午後3時許,敵增援部隊約步兵五六百人,炮四門,由船流渡河向五十九軍左翼陣地攻擊,4時,劉家湖、苗庄被敵三面包圍。三十八師二二六團之一、三營在一一二旅的支援下沉著應戰,劉家湖失而復得數次,該村中心有個一個大汪,守軍、日軍各佔領汪的兩岸,雙方隔汪對射,由於來不及構築工事,雙方都將各自戰死同伴的屍體壘起來當做掩體,以致在汪的兩岸分別形成了一道屍體牆,由此可見當時戰事之殘酷激烈。戰至黃昏,守軍終以損失過重,彈藥用盡,且增援部隊接誤傳指令沒有及時趕到等原因,不得已暫時退出。張當即令總預備隊一一四旅前往增援,同時命令進至河東的部隊全部撤回河西,阻擊圍殲渡至河西的日軍,晚10時援軍趕到,即行反攻,激戰數小時,終於在次日凌晨2時左右將劉家湖、茶葉山等陣地奪回,此役斃敵甚眾,繳獲大炮三門,機槍、步槍及文件、日記甚多。我軍也損失慘重,僅在收復茶葉山陣地的戰鬥中,第二二八團第二營傷亡過半,營長冉德明壯烈殉國。晨5時,敵又傾力向我崖頭、茶葉山、苗家莊、劉家湖攻擊,並集中炮火猛烈轟炸,敵人在炮火掩護下再度侵入我軍陣地,我增援部隊趕到後,又與敵人進行激烈爭奪。張自忠將軍在接受戰地記者採訪時說:「劉家湖失而復得四次,崖頭失而復得三次,在那裡真是殺得『屍積如山,血流如渠』。」


3月17日,戰區參謀長徐祖詒見第五十九軍傷亡太重,擬電請五戰區長官李宗仁同意後,令其暫時撤下陣地。張自忠要求再打一天一夜。經徐祖詒請示戰區同意,張自忠即召集第一線黃維綱、劉振三二位師長速來軍部,當面對二人說明敵我情況。張說:「我軍傷亡很大,敵人傷亡也大,敵我雙方都在苦撐,戰爭的勝負,決定於誰能堅持最後五分鐘。」隨後,立即下令全軍營、團長均到一線指揮,師、旅長到團部指揮所,軍長親臨兩師前線。並令將全軍所有火炮,帶上所有炮彈,全部推進到一線。限令3月17日黃昏以前,以密集炮火向敵人猛烈轟擊。入夜後,所有官兵均投入戰鬥,猛攻盤踞在鳳儀官莊、劉家湖、苗家莊、船流等10餘個村莊之敵。一時間,沂河西岸,茶葉山、劉家湖一帶方圓數十里的地方槍聲大作、炮聲隆隆、硝煙瀰漫,殺聲震天。同時,龐軍亦一舉將黃屯、傅家屯、甘屯、寇屯之敵肅清,進至沙嶺官莊、大張寨、東張屯一線,還攻佔了日軍兵站尤莊子,獲得糧彈輜重無數。隨後,張、龐兩軍發起總攻,激戰到18日凌晨,號稱鐵軍之坂垣師團已失去抵抗能力,我軍左翼河西之殘敵向河東岸退去,會同右翼正面之敵一部退守莒縣,一部在湯頭、前湖崖等高地據險頑抗。張、龐兩部及海軍陸戰隊分途向湯頭、傅家赤草坡追擊逃敵,第四十軍三十九師前進至樹沂庄一線,第五十九軍一八〇師二十六旅六七八團第二營在追擊至湯頭南李家五湖時,遭日軍瘋狂反撲,敵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將該村層層包圍,第二營官兵浴血抗戰,雖已彈盡糧絕,但仍不撤退,戰鬥遂即演變為肉搏戰。當我增援部隊趕到時,該營官兵已全數為國殉難,增援部隊當即猛烈反攻,遂將該敵擊退,計斃敵二三百名。

張、龐兩軍本次反攻戰果輝煌,「繳獲敵械彈、給養、裝具、文件甚多」(《龐炳勛3月18日給李宗仁的電報》)。清掃戰場時,發現1架敵機殘骸,破壞坦克6輛,日軍屍體遍野。僅在劉家湖即擊斃敵十一聯隊隊長野裕一郎大佐,第十一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牟田九次中佐等校官,其他軍官多名(《李宗仁3月18日給蔣介石電報》),日俘玉利陸夫供認:「第五師團至此作戰者系第十一、二十一、四十二共3個步兵聯隊和1個炮兵聯隊及1個騎兵大隊,自作戰以來,全師團已傷5000人,亡3000人……本大隊傷亡已盡,彈藥常接濟不繼。」此次反擊,重創日軍,取得了臨沂戰役開戰以來前所未有的戰績。蔣介石和李宗仁傳令嘉獎,除張、龐各記大功一次外,張自忠被提升為二十七軍團軍團長(仍兼五十九軍軍長)。李宗仁通電全國告捷,《大公報》於3月26日發表了題為《臨沂大捷》的社論,高度評價了臨沂大捷的政治影響和軍事意義,輿論盛讚:「是役亦當增我抗戰中之光榮一頁。」


3月20日晚(《第五十九軍臨沂附近第一次戰役戰鬥祥報》),第五十九軍奉令除留第一一四旅歸四十軍指揮協同守城外,其餘轉向費縣一帶休整,同時威脅敵磯谷師團之左側背,以策應五戰區正面之作戰。


張、龐兩軍二度聯手,


坂本支隊第三次潰敗


3月22日,龐部(及張軍一旅)迅速掃除湯頭附近之敵後,以一部向莒縣方向追擊,主力則集結於湯頭附近,並對沂水、蒙陰方面實行警戒。湯頭以北之敵在經過短時間整補且偵知張軍已開赴費縣方向的情況後,於23日,配有較上次更多的飛機、大炮、坦克,以及陸、空聯合之勢,捲土重來,猛烈向四十軍陣地反撲,炮火晝夜不停。龐部孤軍不支,被迫退至桃園、黃山一帶防守。因連日激戰,將士十分疲憊,「傷亡甚重,現剩有戰鬥兵計一一五旅全旅五六百人;一一六旅八百餘人,補充團亦七百」,「軍師部即一連之預備隊亦無」(《龐炳勛3月23日給李宗仁的電報》),不得不將軍屬特務營、學生隊等組織起來投入戰鬥。


24日,敵機9架先後到龐軍陣地大施轟炸,敵炮9門(內有重炮)竟日轟擊不停,以午後更烈。日軍4000餘人,在炮火掩護下,對四十軍展開全線攻擊,攻擊的重點尤側重兩翼;攻擊右翼埠前店之敵三四百人,當即被擊退;攻擊左翼三官廟之敵五六百人,迫近龐軍陣地前僅一二百米,被擊斃甚眾。為確保臨沂並解龐軍之危,張軍奉令於本日回師增援,佔領南曲坊(東南曲坊)、古城(鄅古城)、朱高之線後,次日下午以數團兵力渡河佔領桃園。在三官廟斃敵甚眾,張軍亦傷亡營長、副營長3員、士兵五六百名。26日,日軍繼續增兵,在坦克車掩護下猛撲臨沂。另有日軍千餘繞道轉進城西義堂、沙埠庄、營子一帶,以環攻取城。張軍急派重兵於義堂娘娘廟(廟上)至大嶺一線布防拒敵。設在古城(臨沂老城西南約二十里)之張軍軍部,此刻亦受到義堂方面敵之威脅。27日,當面之敵從早7時開始向古城、南沙埠庄、小嶺、北道攻擊。龐軍以三十九師一一六旅副旅長崔玉海率劉富生之二三一團會同張里元部保安團守城,余皆撤至城南地帶,軍部移至九曲至黃山一線。當日,湯恩伯部騎兵團奉令來臨沂增援,其主力在艾山、娘娘廟(廟上)展開,一部向義堂攻擊,掩護59軍之右翼。


坂垣師團傾巢出動,


臨沂城遭遇劫難


28日,城西日軍復增兵千餘,以重炮猛攻臨沂。龐部堅守城池,張部仍攻日軍側背。在沂河東岸三官廟、胡家莊,河西十里鋪、前後崗頭等處,與日軍肉搏,斃敵千餘。張部血戰兩晝夜,也傷亡2千餘人。因守軍頑強抵抗,日軍雖占臨沂城周圍許多村落,終不能近城半步。29日,敵猛攻前後欽宿,五十九軍與敵三次爭奪,斃敵逾百。是日,海州五十七軍繆徵流部一一一師三三三旅在旅長王肇治少將的率領下增援臨沂,歸五十九軍指揮。於晚7時,王旅向城西北十里鋪、大嶺、小嶺方向攻擊。張部官兵在得到有生力量的增援後猛烈出擊,敵軍「損失頗巨」,大部向東北退去,一部分向西方及北方退去。日軍第二軍由於台兒庄方面日軍第十師團瀨谷支隊戰況吃緊,命令第五師團救援瀨谷支隊,第五師團命令坂本支隊停止進攻臨沂。當日晚,坂本旅團主力兩個步兵聯隊,一個野炮聯隊從城西繞道,奉命南下馳援,僅留一個步兵聯隊,少數炮兵在臨沂與張、龐兩軍對峙,等待援軍,臨沂戰局稍趨緩和。至此,第五十九軍「傷亡達萬餘人」(《張自忠3月29日給李宗仁的電報》)。 3月31日,日軍第五師團長坂垣征四郎率第五師團剩餘部隊從青島出發到達湯頭,坐鎮指揮牽制五十九軍南下增援台兒庄,同時調集援軍準備奪取臨沂城。4月1日至10日,在臨沂城北、西、南三個方向,不時發生一些小規模的戰鬥。其中,4月5日,我三十八師游擊隊在喬家湖遇敵輜重車百餘輛以及掩護部隊200餘人,當即迎頭痛擊,斃敵數十名,焚毀其輜重車六七十輛;我一八〇師游擊隊也在蘆家湖擊毀敵人汽車10餘輛。


4月11日,台兒庄圍殲戰已告一段落,日軍第五師團在得到獨立第五混成旅團2個大隊的增援後,即著手以第九旅團為基幹編組國崎支隊,該支隊下轄第四十一聯隊(缺4個中隊)、第四十二聯隊(缺一半部隊)、野炮兵第五聯隊第二、三大隊、工兵第五聯隊等部,準備對臨沂再次展開攻擊。4月14日,第五師團坂垣中將命令國崎支隊「應立即對沂州(臨沂)附近之敵開始行動,最遲到19日晨須佔領並確保該地,然後準備向向城前進。」4月16日,日軍第5師團國崎支隊在坂本支隊的2個大隊(從台兒庄回援)的配合下再次對臨沂發動進攻。張、龐兩部以殘破之師佔領城外陣地頑強阻擊。至18日午夜起,日軍全線發起攻擊。炮火猛烈。晨,城西十里堡、韋家屯、八里屯一帶陣地,被日軍摧毀,中國軍隊官兵與國土共存亡,至死不退,短兵搏鬥,反覆爭奪,傷亡慘重,晚,固守水田之九十二軍李仙洲部第十三師朱旅(4月6日到臨沂)激戰竟夜,爭奪陣地多次,傷團長1人、營長2人、士兵數百人。



19日晨,日軍復集中炮火,配合空軍轟炸臨沂城。10時左右,西北城牆轟毀數處,日軍侵入城內。守城之四十軍李旅及保安二團據東南城與日軍對抗。守城部隊拼戰之同時,外線張部五十九軍兩路出擊;一路向城西北義堂之敵推進,日軍拚死抵抗,一日肉搏六七次,雙方傷亡均重;另一路向大嶺、小嶺之敵側背推進,在一團長率領下沖入敵陣,短兵相接,戰鬥極為激烈。五十九軍為解臨沂之危,一面令三十八師努力恢復友軍既失之城關,一面令十三師留一部於大、小嶺對北警戒,主力即右旋迴向八里屯、韋家屯轉攻,以收夾擊之效。敵軍恐被分段殲滅,乃集中全力從西面攻城。


20日晨,臨沂城守軍作戰略轉移。21日,日軍佔領了臨沂城,進城後,血洗全城,屠殺無辜平民2840餘人。



臨沂戰役從3月3日開始,歷時49天。在這可歌可泣的阻擊戰中,中國軍隊先後投入四萬多人,各部緊密配合,官兵上下同心、以命相抵,與裝備精良的日軍展開殊死搏殺,重創了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者,三次將坂垣師團擊潰,以傷亡兩萬餘人的代價(根據龐炳勛、張自忠3月23日、3月29日給李宗仁的電報),創造出打死打傷日寇8000餘人的光輝戰績。「造成台兒庄大戰前,一出輝煌的序幕戰」。



它以雄辯的事實,再次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李宗仁將軍在評價這一戰役時說:「臨沂一役最大的收穫,是將坂垣、磯谷兩師團擬在台兒庄會師的計劃徹底粉碎,造成爾後台兒庄血戰時磯谷師團孤軍深入,為我圍殲的契機。」


臨沂大捷


幾處比較有代表性、已記入有關戰史檔案的戰場遺址

? 茶葉山(蘭山區白沙埠鎮)



臨沂阻擊戰激戰處—茶葉山遠眺


當年是張自忠部左翼陣地的主要支撐高地,守軍第三十八師二二五團一個營據守。敵我雙方激烈爭奪,守軍二二五團第七連在此全部殉國,腳東南的崖頭村守軍二二五團第二、五連僅餘數十人,後期趕來收復茶葉山陣地的二二八團第二營營長陣亡,其他官兵傷亡過半。


? 劉家湖(蘭山區白沙埠鎮)



臨沂阻擊戰激戰處—劉家湖村(小圖畫圈部分為村西頭殉國官兵埋骨處)


當年,張自忠部第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八〇旅先後有數個團的兵力在此及周邊地區與日軍第十一聯隊及其增 援部隊血戰3晝夜,陣地幾經易手。此役斃敵甚眾,擊斃日軍第十一聯隊聯隊長野裕一郎大佐、牟田九次中佐及大隊長一名,其他軍官多名,守軍也傷亡慘重。


? 苗家莊(蘭山區白沙埠鎮)


臨沂阻擊戰激戰處—苗家莊(村東頭)


當年,自3月16日起,守軍第三八師第二二六團等官兵在此及周邊地區與日軍血戰2晝夜,擊斃日軍甚多,戰後村民將收集到的日軍屍體埋葬在村東頭水塘東半部,故直到現在該水塘還被村民稱為「日本汪」。


? 小黃山(現經開區皇山公園)



臨沂阻擊戰激戰處—小黃山高地(現皇山東夷文化園)


當年是龐炳勛第四十軍防守臨沂城右翼陣地的唯一高地和主要支撐點,陣地幾經易手,日軍在高地下屍橫遍野,守軍也付出了巨大傷亡。


? 銅佛官莊(河東區八湖街道)



臨沂阻擊戰激戰處—銅佛官莊(村東頭汪大章營長等官兵殉國處)


當年,龐炳勛部第二二九團沿湯河北上抄襲敵人左側背時,該團汪大章營在此與日軍遭遇,展開激戰,一日數次肉搏,汪營長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壯烈殉國,其餘官兵80餘犧牲。

? 西安樂(河東區湯頭街道)



臨沂阻擊戰激戰處—西安樂村(2015年由網友發起建立「臨沂阻擊戰烈士紀念園」)


當年海軍陸戰隊朱新三部,從莒縣縣城撤守此處,自2月24日起與日軍片野支隊尖頭部隊發生激戰,戰鬥異常激烈;3月6日龐部對日軍反攻時,補充團由垛庄南下抄襲敵軍右側背時,此處再次發生激戰。戰後,當地百姓自發收斂完整的守軍屍體486具。現已由社會人士於2015年發起建立了「台兒庄戰役臨沂阻擊戰殉國將士紀念園」。


作者後記:


在撰寫此文的過程中,參閱了《台兒庄戰役資料選編》《台兒庄戰役史》《臨沂歷史大觀》《臨沂百年大事記》《臨沂市志》等歷史資料和中央電視台拍攝的文獻紀錄片《台兒庄1938》等影視資料。在此,對上述歷史資料的編者和有關文章的作者表示感謝。同時,為了確保所有採用資料的準確性,作者曾先後多次到台兒庄戰役紀念館查閱相關資料;走訪了十幾處當時激烈戰鬥發生地,訪談知情村民及其後人數十人,多次查閱當時的臨沂地圖和《臨沂市地名志》,實地核實歷史文獻中記錄的有關戰鬥發生地的地名、地形、地物、地貌,根據所掌握的資料和當年參戰老兵、戰鬥發生地知情村民等有關人士的回憶,對龐炳勛第四十軍在葛溝、湯頭一帶與日軍爆發戰鬥的時間;張自忠第五十九軍第一次增援臨沂的渡河地點、撤往費縣的時間;敵我傷亡人數等傳統說法進行了有依據更正,使其儘可能符合歷史的原貌。本文僅代表作者意見,如有疏漏,敬請讀者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沂齊魯網mp 的精彩文章:

婦女節致敬醫務工作者——為臨沂市人民醫院的白衣女神們打CALL!

TAG:臨沂齊魯網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