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昭君遠嫁匈奴,三年後卻請求回鄉,專家研究後發現原因令人不齒!

昭君遠嫁匈奴,三年後卻請求回鄉,專家研究後發現原因令人不齒!

女孩子嫁人就好像高考一樣,是一次重生的選擇,不是有那麼一句老話叫「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嘛。女孩子都渴望「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愛情故事。但是在封建社會,女子地位地下,婚姻大事都由父母做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說。但當時作為外朝勢力的匈奴人對於中原的這種儒家思想是嗤之以鼻的。

我們都知道,匈奴崇武輕文。因為地廣人稀,作為游牧民族,醫術較之中原可以說是非常低下了,這也導致了匈奴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為了繁衍後代,匈奴自然就沒有了人倫之說。所以兒子娶繼母,弟弟娶嫂子是常有的事。當時作為與匈奴緊密相連的中原統治者自然也知道這一現象,雖然對這一做法嗤之以鼻,但為了兩國平安無事還是選擇了聯姻。最為著名的應該當就是人人熟知的昭君出塞了吧。

王昭君雖以公主之身出嫁匈奴,但她的身份卻是皇帝後宮中的眾多宮女之一,可以算得上是皇帝女人了。當時的皇朝公主知道遠嫁匈奴意味著和父母分散,當然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知道匈奴的惡習,紛紛躲了起來。沒有辦法的皇帝只好和嬪妃們商議,最後還是昭君不想平平淡淡的度過一生,主動請求遠嫁匈奴的。雖然皇帝見了昭君的美貌懊悔不已,但答應了呼邪單于的事自然不能反悔。

然而命運總是愛給人開玩笑,下嫁匈奴的第三年,呼邪單于一命嗚呼了。原本以為要守寡的昭君,卻接到這樣一個消息,那就是她要再嫁呼邪單于之子復株累若單于。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昭君自然不會同意,請求皇帝讓她歸鄉,可為了兩國平安,皇帝選擇了犧牲昭君。就這樣一代美女王昭君在後半生的不恥和羞辱中度過了她的一生。

即便為了兩國交好做出巨大貢獻,即便名垂千史那又怎樣?身為女子的悲哀哪能忘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狂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民國第二任總統,袁世凱的親家,曾兩次被封親王,都遭拒絕
近代國際會議中,中國屢遭排擠,一人拍案而起,只講中國話

TAG:瘋狂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