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霍金與矽谷:你不知道的故事

霍金與矽谷:你不知道的故事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我的名字是斯蒂芬霍金,在過去的50年中,我到全世界進行演講和學習,給大眾普及關於時間和空間的奧秘,還有那掌握全宇宙的法則。」

Welcome to my world。

2012年,6月19日晚,當霍金被工作人員推著走過長長的過道,出現在庫伯蒂諾劇場的燈光下時,超過千名觀眾起身鼓掌,獻給這位跟漸凍人症抗擊了超過50年的物理學家。

這是在2013年《霍金傳》紀錄片中的首個場景,在這部霍金親自用真聲講述的個人成長故事中,首個鏡頭就給了矽谷。

那一晚,霍金教授給矽谷的聽眾們講述的主題是 「黑洞之外」。他告訴大家,黑洞並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那麼「黑」,物體有可能逃離黑洞,甚至通過黑洞到另一個世界。

在懷念霍金教授的同時,今天,我們為你講講那些霍金教授跟矽谷的故事。

始於30年前的友誼

除了來到矽谷跟大眾普及宇宙知識之外,霍金和矽谷的長期深度合作,其實可追溯至30年前。

因為患有漸凍人症,霍金早在70年代初已全身癱瘓;1985年,他又因為肺炎必須接受氣管切開手術,從此不能再發聲。

一個人神志清醒,卻從頭到腳不能動彈,也不能開口說話,世間痛苦莫過於此。但科學家霍金最感到憂慮的,卻不是自己的身體健康,而是他還沒有寫完《時間簡史》一書。

有一段時間,霍金曾努力通過抬起眉毛來示意卡片上的字母,然後拼出單詞來進行溝通。但是,當這種能力也減弱時,他不得不轉向技術尋求幫助。

曙光降臨於1984年。

那一年,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正式向外界展示了蘋果電腦麥金塔(Macintosh)。在喬布斯的演示中,Mac 能夠使用合成語音介紹自己。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計算機代替人類說話的場景進入了公眾視野。

因為技術的突破,麻省理工學院一位名叫丹尼斯·克拉特(Dennis Klatt)的工程師,創造了一個合成聲音的程序 Equalizer,程序的第一版就是在當時蘋果最受歡迎的電腦 Apple II 上運行。它允許霍金教授使用手持式點擊器來輸出單詞和命令,並通過鏈接的 Speech Plus 合成器,以每分鐘15個單詞的速度發聲講話。

但這個速度,對於要出書立作的科學家來說還是太慢了。

轉機出現在1997年——英特爾公司聯合創始人高登·摩爾在一次會議上碰到霍金,並且詢問他,是否願意嘗試英特爾的技術。

從那以後,英特爾開始為霍金提供定製版電腦和技術支持,這讓他和外界的交流順暢快速了很多。

但是隨著漸凍症惡化,霍金僅僅能依靠臉部肌肉的小幅運動來表達自己,這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於是 2008 年,他的助手再次想到向摩爾求助,給他寫了一封信:「請問英特爾可以幫助我改進語言的輸入速度嗎?」

摩爾立刻組織了一隊矽谷技術人員去劍橋大學,其中包括英特爾預測計算機實驗室的主管 Lama Nachman,他們帶去了當時矽谷最前沿的面部識別、眼球追蹤和腦機交互等技術。

團隊先是在霍金原有的用戶界面上做了一些改變,包括增加了後退按鈕,預測演算法, 後續單詞導航等等,這些改變幫助霍金解決了用戶體驗上最大的麻煩——「按錯鍵」。

然後,團隊下了苦功:他們給霍金錄下成千上百小時的視頻,觀察他輸入時候的每一個動作,神態,感受,從最最細節的點出發,最終做出了屬於霍金的輸入系統。

曾經霍金打開一個文檔要花費4分鐘,後來,英特爾團隊讓時間減少到10秒內。除了感嘆科技的巨大力量,我們更是被霍金所震撼:花費4分鐘打開一個文檔,那麼寫完一本書,到底需要多少耐心毅力,和對科學的熱忱?(2001年在英特爾升級霍金使用的技術前,霍金出版了《果殼中的宇宙》。)

就在今天,Lama Nachman 說:「我本來還計劃這個月底能看到他,和他探討技術來著... 與史蒂芬一起工作,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和最具挑戰性的努力。這件事豐富了我的靈魂,並且真正意識到——科技如何能夠深刻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我深切哀悼這位親愛的友人,我會非常想念他。」

霍金與英特爾員工共慶自己71歲生日,並獲贈一塊300毫米硅晶片作為禮物

馬斯克、比爾蓋茨:霍金的同道中人

比爾?蓋茨與埃隆?馬斯克,除了和霍金一樣都是這個星球上最有遠見的人之外,還有另一個共同點:對人類未來命運的關注。

前幾年,霍金曾表達過他對於人工智慧搶走人類工作的擔憂:「人工智慧的興起,可能會把現在很多主流工作都搶走。到時候還需要我們人類的工作,只剩下那些最具創造力或在監督崗位的工作了。」

2017 年埃隆?馬斯克在迪拜舉行的一次峰會上進行了遙相呼應:「人工智慧對社會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未來,機器做得比人好的工作將會越來越多。雖然我不想看到它發生,但我認為這將不可避免。」

比爾?蓋茨對以上倆人的說法表示同意,並且額外建議政府給機器人徵稅,使人類不至於完全失去競爭優勢。

其實,霍金和馬斯克還是「同事」——都擔任 Future of Life Institute 研究所的科學顧問,而這個研究所研究的正是人類如何在種種挑戰中存活下來。2015年,霍金聯合埃隆·馬斯克和數十位人工智慧專家,共同簽署了一份關於人工智慧的公開信,呼籲人們研究人工智慧對社會帶來的影響。

簽署這封公開信的矽谷大佬不在少數: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和推特 CEO 傑克·多爾西的名字均在列。對人工智慧的關注,讓霍金在矽谷找到一批同道中人。

2016 年,霍金曾做出預言:在人工智慧、氣候變化、及其他可能的災難的威脅下,人類文明只剩下 1000 年了。

一年後,霍金修正了自己的預言——「人類文明只剩下 100 年了。」因為人工智慧可能會給我們帶了最危險的武器,或者使得絕大部分人被新的方式奴役,除非我們做好萬全準備。

如果說,霍金最偉大的科研成果之一是他和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一起證明了奇點定理,未來某天,當某個人工智慧突然開始自我改進、自我學習時,則是另一個新的文明紀元的奇點。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這個奇點的意義可能並不小於宇宙起源的奇點。

霍金預測得對么?現在還很難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和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等科技領袖的惺惺相惜絕對不是巧合:對人類命運的共同關注,大概是這種 「革命友誼」 背後真正的原因。

霍金晚年:跟矽谷攜手探索外星

「如果能回到過去或去往未來,你會怎麼選擇?」

「未來」。

這是晚年霍金曾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但他的答案毫不猶豫。

在霍金人生的最後幾年,他仍然是一名遠見者,只是他把目光從浩瀚星河轉向了人類的未來。

霍金不止一次在主題演講中表達了對人類未來的憂思。但樂觀的他也在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其中一個重要計劃就是:突破攝星(Breakthrough Starshot),目標是讓星際旅行變成現實,探索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矽谷知名投資人 Yuri Milner 提供1億美元支持這個計劃。Milner 除了以投資 Facebook、Airbnb、阿里巴巴、小米等公司知名外,本身也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

2016年9月,Milner 宣布創辦「突破性倡議」 計劃(Breakthrough Initiatives),用以研究宇宙與生命的關係,並邀請霍金加入研究團隊。

「每次盯著天上的星星看時,我總想像著也有生命在和我對視。而隨著我慢慢長大,我更加確信我們人類並不是宇宙中的唯一生命。」

對一直堅信太陽系以外存在生命的霍金來說,這個項目讓他感到十分興奮。

「引力把我們拴在地上,但我卻能坐著飛機飛往美國。雖然我失去了聲音,但我仍然可以通過語音合成器說話。我們是如何超越這些限制的?正是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機器……今天,我們致力於下一次宇宙飛躍,因為我們是人類。」

霍金認為,正是人類超越極限的能力,才使得人類如此與眾不同。

很快,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也在自己的個人主頁宣布,加入 Milner 和霍金教授這個 「突破攝星」 的研究項目,一同尋找外星人。

扎克伯格還激動地在自己主頁上透露,這個項目讓人類只用 20 年的時間就到達半人馬座的比鄰星(Alpha Centauri)。這顆比鄰星是太陽以外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而且它的周圍還發現了一顆行星,這顆行星只比地球大一點,很可能是宜居的類地行星。

當然,霍金也不忘他幽默的本質。他告訴大家,一旦人類真的找到了外星人,跟他們交流的時候可得小心點兒。

「想一想當年美國印第安土著遇到哥倫布後發生的故事吧。一旦我們真的遇到文化更加發達的外星人,結局很可能不太好呀。與其讓外星人先找到咱們,咱們還是先找到它們吧!」

目前,「突破攝星」 項目正利用美國弗吉尼亞州和加州的天文台搜集其他星系的數據。儘管霍金斯人已逝,但後來人正努力完成他尋找外星生命的遺願。

昨日,霍金教授離開了我們,但說不定此刻他正在宇宙的另一個平行空間里,比我們更快遇見外星人,並對著古老深邃的宇宙說一聲:Welcome to my worl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男性主導的創投市場,女性科技開始受關注 一
Ripple CEO:我們進入中國時,希望跟中國人民銀行合作 二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