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對不起,我們曾是種族主義者

對不起,我們曾是種族主義者

《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2018年4月刊的封面中,這對膚色一黑一白的孿生姐妹直截了當地點出了當月的主題「種族」。而在幾個月前確定這一主題時,雜誌的總編輯戈德堡(Susan Goldberg)決定就這本全球最廣為人知的雜誌以往有關種族的報道進行一次反思。過去網友們對《國家地理》雜誌是否存在種族歧視傾向都各執己見,這回「主人公」親口承認了,網友們又作何反應?

大方承認過去存在種族主義

弗吉尼亞大學攝影史和非洲史教授梅森(John Edwin Mason)應邀對歷年的《國家地理》雜誌進行了研究。當地時間12日,戈德堡在雜誌的「編者按」中公布了研究的發現和結論。她寫道:「簡單地說,梅森發現1970年之前的《國家地理》幾乎可以說完全忽視了生活在美國的有色人種,認為他們不外乎是做苦力和當家庭傭工的。同時,雜誌在描繪其他地方的『土著人』時,總是一些怪異的、衣不蔽體的、熱衷狩獵的刻板印象,以及高貴的野蠻人形象。」

戈德堡在標題中更加直接:「幾十年來,我們的報道帶有種族主義。超越過去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承認過去。」梅森指出,《國家地理》雜誌走過了130年,但在刻畫有色人種時卻仍然免不了粗糙老套的刻板印象。例如照片都是棕色皮膚的「土著」對鏡頭所代表的西方科技充滿敬畏的凝視,文字部分常常把部落居民稱作「野蠻人」。當然,還有很多光著上身的太平洋島國女性,在照片中擺著略顯曖昧的姿勢,「編輯們一定知道這其實就是針對男性讀者的賣點」。

文明和野蠻之間人為創造了二元對立分界線

作為一本以攝影著稱,報道涵蓋科學、歷史、人類學以及環境的老牌雜誌,《國家地理》在過去也曾被指責報道視角狹窄,用西方白人的鏡頭看世界。而此次能夠大膽承認自己的報道視角偏差,在來自關注非裔美國人新聞文化網站The Root的愛德華茲(Breanna Edwards)看來,這是「邁出了糾正長期被忽視錯誤的第一步」,而且直接承認錯誤的方式的確很奏效。

但同時,愛德華茲也認為,在如今這個對任何涉及種族主義甚至普通文化衝突都十分敏感的時代,這並不是一件我們應該為之歡呼的事,倒不如說是期待之中更為恰當。當然,還有一些更具批判性的看法。新聞網站Vox News的阿瑪利亞(Kainaz Amaria)在推特上直接把《國家地理》稱作是「殖民的視覺遺產」。她認為雜誌在傳播過程中,無形地讓非白人、非西方人允許自己被「剝削和異化」。

這一觀點與梅森在12日接受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採訪時談及的內容有些相似。作為攝影新聞記者們發布作品的夢想之地,《國家地理》上的照片吸引並引導著許多非洲攝影師走上從事攝影的道路。即使有的照片存在種族主義色彩,他們也漸漸地選擇了有意識地忽略。梅森認為,雜誌沒有利用這麼有影響力的平台,把編輯、作者和攝影師真實接受到的信息強化給讀者,「這是不正常的」,相反卻在文明和野蠻之間創造了一條「我們」和「他們」二元對立的分界線

《國家地理》的改變是時代多元化趨勢的縮影

《國家地理》的這次轉變也許還與雜誌總編輯戈德堡的個人背景有關。作為首位擔任《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的女性和猶太人,她對雜誌存在歧視這一點的關注度要比前任們高。「當你想要分享雜誌以往的那些精彩故事時,卻發現會因為含有種族主義傷害到一些人。」正因如此,4月以「種族」為主題的雜誌才得以誕生,雜誌也藉此機會在將報道的目光轉向別處之前,審視過去。

梅森表示,「有時候文章和照片里缺了什麼比寫了什麼更重要」。《國家地理》1962年一篇關於南非的報道中,既沒有引用南非黑人的話,也絲毫沒有提及沙佩維爾慘案中被警方殺死的69名黑人。

戈德堡表示近年來,《國家地理》也已經有意識地在這方面進行一些改善,包括讓原本經常出現在鏡頭前的對象參與到拍攝中來。2015年,雜誌開展了一個項目,把相機交給了海地的年輕人,讓他們去拍攝他們眼中的世界。而這一點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戈德堡稱她將繼續招募更多多元化的記者和攝影師。「過去,雜誌總是站在美國白人精英的視角看世界。現在我們需要不同種族的攝影師。他們會去捕捉另一種真相,這也許能讓故事變得更加準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庫什納安全許可被降級,無緣「白宮頂級機密」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