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些好習慣,請逼自己養成
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學術界的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維的作品。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十本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經出版便引起巨大轟動。
「人類潛能的導師」、「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這些柯維博士身上數不清的成就以及書中被時間打磨得愈發耀眼的觀點,在引來無數人拜讀的同時也為無數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短短二十八個字的經典卻需要用一生去踐行。
那麼如何在愈走愈快的生活中保持高效的節奏?又如何在高效的節奏下養成有益的習慣呢?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柯維博士走進《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尋找人生開掛的可能吧!
今天的閱讀目標是原書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51頁——92頁),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何謂「習慣」?
也許你和我一樣,在還不會寫「習慣」兩個字的時候就被無數人教育過「你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那時我只知道,飯前洗手、按時起床、好好吃飯是好習慣。
後來,我讀了很多書,也讀懂了不少道理,但關於習慣的種種「轟炸」依然沒有停歇,「習慣造就第二天性」,「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這些帶有一定警示色彩的句子總是能輕易地擊潰我們的防線,剩下的就是在內心深處不停地默念和提醒「我要養成好習慣」。
那麼究竟何謂「習慣」呢?
我更願意把習慣定義成「知識」「技巧」「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告訴我們「做什麼、為何做」,技巧指導我們「如何做」,意願促成「想要做」。
假如我因為只顧傾訴卻不願聆聽而與其他人的關係冷淡,那麼除非我找到人際交往中的正確法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知識」,否則我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我需要聆聽。
即使知道需要聆聽,可能也不知道如何聆聽,我需要那些深入聆聽他人的技巧來指導我的行動。
但僅僅知道需要聆聽和如何聆聽似乎還不足夠,唯有願意聆聽並長期發展下去,才可能形成習慣。所以習慣的培養需要三方面的努力,「知識」「技巧」「意願」缺一不可。
淺談七習慣
中國人有句古話叫開門見山,我想我也應該儘可能早地將高效能人士需要養成的七個習慣擺在明面兒上,我希望我能有資格要求你記住並背會,包括先後順序。
習慣一: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是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根據原則和價值觀,而不是情緒或者外在條件來下決定。
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積極創造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習慣二:以始為終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先是在腦海里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身心投入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
對個人、家庭和組織而言,使命宣言是願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決策,主宰了其他所有決定。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和目標的組織和實現。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和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
我們的工作夥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知彼解己
當我們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誠心去了解、聆聽他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對方獲得理解後,會卸下防備,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也就更加順暢和自然。
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二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按照你的方式,而是創造第三種更好的辦法。個人的力量是家庭和組織統合綜效的基礎,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身體、精神、智力、社交四個生活基面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對組織而言,習慣七提供了願景、更新及不斷地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的疲態;對家庭而言,習慣七使家庭效能升級,日新月異。
成熟模式圖
如果需要將我們的一生劃分為三個階段,你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將它分為幼年、青年和老年,這看起來簡單又明確,但我想給這三個詞再分別加上兩個字——依賴、獨立和互賴。
幼年時我們完全依賴他人,也只有他人的指引、養育和供給才能使我們活下去。經年累月後,我們進入了青年時期,身體、智力、情感和經濟方面也變得獨立起來。
而在不斷地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中,我們會逐漸認識到自然界的互賴關係,生態學不但支配著自然界,也支配著人類社會,而人性的較高層次必須由人際關係體現,人生也是互賴的。
而這界限分明的三個階段,便是我們所說的成熟模式圖。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融合,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共創前程。
而我們所說的習慣,我們為了實現高效能的人生所必須養成的七個習慣,也必須符合成長模式圖。
七個習慣中的前三個——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著重於自我約束,由依賴進步到獨立,這些習慣是培養品德的基礎,屬於「個人領域的成功」。
真正獨立之後,我們便具備了有效互賴的基礎,就可以開始致力於更為性格導向的「公眾領域的成功」,也就是習慣四、五、六——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所授的團結、合作和溝通。
第七個習慣涵蓋了其他六個,談的是自我更新,它是不斷改進螺旋向上的過程,在此水平上我們將會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其他幾個習慣。
何謂效能?
也許,在開始正式的話題之前,你該聽我講個故事:
一個貧窮的農夫,有一天在他的鵝圈裡發現一個閃閃發光的金蛋,農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會有這樣的好運,第二天他帶著期待和懷疑再次走進鵝圈,結果和昨天一樣,以後的每一天他都能在鵝圈拿到一個純金的鵝蛋。
財富使他變得貪婪,一天一個金蛋已經無法讓他滿足,於是他把鵝宰了,為了得到鵝肚子里所有的金蛋。可肚子打開的那瞬間,農夫傻了,鵝肚子里一顆金蛋都沒有。鵝死了,再也不會有金蛋了,而毀掉這一切的,是農夫自己。
這個故事裡蘊含的自然法則,叫做效能。許多人用金蛋模式來看待效能,產出越多,效能越高。但真正的效能應該包含兩個要素——一是產出,即金蛋,二是產能,即下金蛋的鵝。
生活中,「重蛋輕鵝」的人,最終會連產金蛋的資產也保不住,「重鵝輕蛋」的人,最後自己都可能會被餓死,更別說鵝了。
而效能真正的關鍵點在於平衡。一味重視產出會導致糟糕的健康狀況、耗損的機器設備、透支的銀行存款或者破裂的人際關係。
而太過維護產能,就如同一個每天長跑三四個小時的人,宣稱可以因此多活十年,卻不知大好的時光已在跑步中流逝。
唯有在金蛋和鵝的健康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實現真正的效能。也許你常會因此面臨兩難選擇,但這正是效能原則的精髓所在。
它是好分數與刻苦努力之間的平衡,是清潔房間與良好的親子關係之間的平衡,更是短期利益與長期目標之間的平衡。
而這平衡需要你來把握,也只有你能來把握!
-【結語】-
今天我們了解了習慣和產能的定義與內涵,也初步認識了高效能人士所必須具備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它們彼此關聯又循序漸進著。
它們符合成長規律,讓我們依次從依賴到獨立再到互賴,不斷進步。明天我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七個習慣中的習慣一,積極主動,短短四個字中又蘊藏著哪些內涵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今日話題】-
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和「時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那麼今天就來說一說在你身上堅持過三年以上的習慣吧。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可以轉發給你的好友或分享到你的朋友圈。閱讀好書,自我成長,相遇十點,讀你每天!我們明天見,晚安!
人物留聲機
※女人要想活出高級感,看看這10個建議
※不懂這些的人,過不好這一生
TAG:十點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