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從頭到腳
說到糖尿病併發症,很多糖友會感到害怕,因為不知道糖尿病究竟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傷害。糖尿病併發症可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急性併發症往往來勢兇猛,嚴重時甚至會有生命危險,而慢性併發症則如同靜悄悄的殺手,逐漸地傷害我們的身體。一般來說,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主要包括:大血管病變,如腦血管病,會導致腦梗塞、腦出血,心血管病,會導致心肌梗死等;微血管病變,如糖尿病眼底病變和糖尿病腎病;神經病變,如外周神經病變,很多糖友會出現手腳發麻,刺痛感,自主神經病變,如腹瀉便秘交替等;糖尿病足,由於長期的血糖控制不佳,足部一旦出現感染往往難以癒合,久之則出現足部病變,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所以說,糖尿病併發症從頭到腳都有可能發生。
腦
腦卒中是腦部發生的嚴重病症,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性卒中)或因血管阻塞(缺血性卒中)導致腦組織損傷缺血而引起損傷的一組疾病,是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腦卒中是糖尿病患者高發的嚴重慢性併發症,腦卒中發作前的徵兆有面部或一側突然感覺無力、麻木;出現口角歪斜,一側肢體不能動彈;看東西模糊不清或眼前的景物有缺失而不完整;突然言語不清,甚至不能說話;出現不明原因的喝水嗆咳現象;不能聽清他人說話,或不明白他人說話的意思;感到劇烈頭痛,甚至嘔吐,尤其是噴射狀嘔吐。
糖尿病患者高發腦卒中,是因為高血糖會使患者腦血管發生粥樣硬化,導致腦部缺血。而且糖尿病患者多數會伴有高血壓,高血壓是導致腦卒中的重要誘因,當血壓升高時,會引起全身的細小動脈痙攣,如果血壓長時間升高,動脈也會長時間痙攣,血管壁因缺氧而發生變形,管壁增厚,管腔變窄,彈性減退,從而形成或加重動脈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
所以在治療方面,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時,血壓也需要得到良好的控制,一般糖尿病患者血壓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老年患者可適當放寬至150/90mmHg,可盡量選擇具有心腎保護作用的降壓藥,如纈沙坦、氯沙坦、培哚普利等ACEI/ARB類藥物。
眼
糖尿病眼病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等,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高度特異性的微血管併發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壓和血脂紊亂等。
糖尿病眼病的發生是因為糖代謝紊亂會造成視網膜毛細血管的舒縮調節功能失常,血管周細胞凋亡和血管基底膜增厚;另外,糖尿病患者的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高、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等因素,也會加重視網膜組織的缺氧,從而引起糖尿病眼病。
眼底病變的治療主要在於預防,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們需每年至少做一次眼底檢查,評估眼底病變的等級,如果出現下圖這樣的癥狀則表明眼底的血管出現了出血和滲出,需要去眼科醫院及時就診。另外,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預防一切糖尿病併發症的基礎。
口腔
糖尿病的發生,不僅對人體器官、組織、細胞等產生病理影響,同時也會對口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尤其是糖尿病控制不佳時,更易引起口腔疾病。口腔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又會使糖尿病進一步加重。常見的糖尿病引起的口腔疾病有:口腔黏膜病變、表現為口腔粘膜乾燥,常有口乾、口渴,唇紅部可見爆裂,齒齦、舌粘膜的糜爛及小潰瘍、疼痛,容易發生感染性口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齲齒;牙槽骨吸收、牙齒鬆動脫落,隨患者年齡增高而更為普遍;牙齦炎、牙周炎,糖尿病患者常出現牙齦充血、水腫、糜爛、出血、疼痛。牙周部位可發生牙周膿腫、牙周袋形成,並有膿性滲出。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預防牙周炎和其他口腔疾病的發生,重點在於控制好血糖,同時要注意個人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還可以對牙齦進行按摩。每天按摩牙齦數十次,可以促進牙齦血液循環,增強代謝,但在牙周紅腫時應避免。建議糖尿病人定期到口腔科進行檢查,由醫生根據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療,如補牙,清潔牙石、沖洗牙周袋等,有助於口腔健康。當牙周損害嚴重,不易治癒而且影響到健康鄰牙時,要聽從醫生建議及早拔除。拔牙也應控制好血糖,以防發生感染,傷口不易癒合。使用活動義齒的糖尿病人每日餐後要摘下假牙,漱口,並沖洗假牙,晚上入睡前要認真刷牙及刷洗假牙。糖尿病患者只要積極持久地控制好血糖和自覺注意個人口腔衛生保健,就能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
心臟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高於非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冠狀動脈疾病。由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發病早、發病率高;無癥狀性心絞痛、無痛性心肌梗死發生較多;臨床癥狀不典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往往沒有明顯的胸痛,可能僅有噁心、嘔吐、乏力等癥狀,容易被漏診、誤診而延誤病情;而且病變程度嚴重,愈後差。糖尿病患者還常有多種冠心病危險因素存在,如高血壓、高血脂、中心性肥胖等。
治療方面,由於心臟疾病的複雜性,需要及時進入專科進行專業治療,平時注意勞逸結合低脂肪高纖維飲食,戒煙酒逐漸減肥適當做有氧運動。另外,糖尿病本身需要將血糖控制良好、平穩,並糾正相關的危險因素,如血壓、血脂等,需要儘可能達標。總之,葯不能停。
消化道
糖尿病患者發生消化道神經病變的幾率很高,是糖尿病胃腸植物神經病變常見的癥狀。多數患者出現胃腸系統功能障礙,表現為腸道蠕動減慢,胃張力減低,胃排空減慢、胃腸道內消化酶減少,一些病程較長的患者還會出現胃黏膜萎縮。糖尿病患者最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叫做胃輕癱,患者在進食後食物不往下走,導致食物在胃中瀦留的時間較長,使患者出現噁心、嘔吐及腹部不舒服等癥狀。一些患者還會出現腹瀉、便秘等情況,有時腹瀉便秘還會交替出現,給糖尿病患者帶來很大困擾。
治療方面,應積極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這樣可部分改善糖尿病胃輕癱的胃排空延遲。進食以少量多餐為好,低脂飲食能減輕患者胃輕癱的癥狀。應避免進食不消化蔬菜,以預防形成植物胃石。使用胃動力藥物必須定時,應在餐前半小時左右服藥,使其血葯濃度在進食時已達高峰。藥物常用的有且副作用較少的有: 多潘立酮(嗎丁啉)和莫沙比利。
腎臟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嚴重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腎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腎病早期,主要表現為尿中白蛋白排泄輕度增加即微量白蛋白尿,逐漸進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終發生腎衰竭,需要滲透或者腎移植。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時和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超過5年時篩查尿白蛋白(UAE或ACR),以後每年檢查一次,如果出現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應在3~6個月內重複2~3次檢查。(UAE為尿白蛋白排泄率,ACR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治療方面,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應是綜合治療,強調預防和早期治療。應該有這樣的概念即當患者出現糖尿病後,在治療糖尿病的同時,就要考慮糖尿病腎病的預防。積極控制血糖,爭取使糖化血紅蛋白<7%,空腹血糖<6.0mmol/L,飯後2h血糖<8.0mmol/L,同時注意盡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糖尿病腎病的飲食治療方面:糖尿病腎病的飲食治療有其特殊性,總熱量的攝入要根據患者身高、體重及活動量來決定。在營養的構成中,須特別注意蛋白質的攝入。糖尿病腎病時,腎小球處在高濾過狀態,過高的蛋白飲食會使這種高濾過狀態持續,加重腎小球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因此,目前主張在糖尿病腎病早期即對蛋白的攝入量加以限制。希望藉此減輕腎小球濾過負荷。一般0.8g/(kg·d)的蛋白量較為適宜。對已進入臨床期,有水腫、蛋白尿、腎功能損害的患者,則須根據內生肌酐清除率來安排蛋白質的攝入量。患者攝入的蛋白質必須是優質蛋白質,即必須氨基酸含量高的動物蛋白質為主。糖尿病腎病口服降糖藥物的選擇應考慮其代謝途徑:格列本脲、格列齊特的活性代謝產物主要由腎臟排出。腎功能損害時,易導致低血糖,不宜使用。格列喹酮(糖適平)主要在肝臟代謝,只有大致5%由腎臟排出,腎功能不全時,使用較為安全,且使用的劑量範圍大,可作為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首選藥物。格列吡嗪的部分代謝產物由腎臟排出,但活性弱,不易引起低血糖反應,較為安全。雙胍類口服降糖藥物對已有蛋白尿的臨床期糖尿病腎病不宜使用,因為其是以原形從尿中排出,易造成乳酸堆積而致乳酸酸中毒。對於用飲食和口服降糖葯控制不良的糖尿病腎病患者,應儘早使用胰島素,以推遲、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需要強調的是,對腎功能損害明顯的患者,要考慮到血中胰島素半衰期的延長,其次是患者食慾減退,進食減少,這些都需要對胰島素的用量進行精細的調整,經常監測血糖,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肝臟
糖尿病患者常會出現脂肪肝,是由於患者體內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吸收,脂蛋白合成會出現障礙,致使大多數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臟內轉變成脂肪,存積在肝內,導致脂肪肝;另外由於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不足,脂肪分解代謝加速,使血液中脂肪酸增多,也會導致過多脂肪在肝臟堆積。
輕度脂肪肝多無臨床表現,中重度脂肪肝會出現噁心、嘔吐、右上腹隱痛等情況。當患者出現脂肪肝一定要引起重視,若治療不及時,會引起炎症,甚至導致肝功能衰竭。
治療方面:合理地控制糖尿病可改善脂肪肝患者的預後。同樣,適當地治療脂肪肝,亦有助於血糖及糖尿病其它併發症的控制。及早治療糖尿病,防止其併發症。飲食方面需禁酒及糾正營養不良。飲食應給予高蛋白、低糖、低脂肪、多維生素。如總熱量足夠而蛋白質攝入不足,可促使繼續形成脂肪肝。飲食中減少糖和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但要有必需脂肪酸。運動治療可減輕體重,糾正肥胖,從而改善糖尿病及其伴發的高胰島素血症、胰島素抵抗、高脂血症,並使脂肪肝消退。藥物輔助治療要合理,盡量選擇對肝損害輕(或無)的降糖葯,藥量儘可能少,需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相關藥物。
膀胱
糖尿病神經性膀胱炎主要分為尿瀦留和尿失禁兩方面。尿瀦留髮生是因為膀胱逼尿肌收縮無力引起,患者可表現為尿等待、尿流慢而無力,小便次數較頻繁但每次尿量不多,嚴重者可出現排尿困難及尿瀦留。尿失禁是由尿道括約肌失控引起,患者可表現為尿頻、小便淋漓不盡,患者往往憋不住尿,膀胱有尿就會不自主地流出來。
治療方面:首先血糖控制要達標,另外可加服營養神經藥物,如甲古安,依帕司他,及擴血管藥物如胰激肽原酶腸溶片等。
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於神經病變使下肢保護功能減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使動脈灌注不足致微循環障礙而發生潰瘍和壞疽的疾病狀態。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種嚴重的併發症,嚴重者可以導致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給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大約85%的截肢是由於足潰瘍引發的,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會在其一生中發生足潰瘍。糖尿病足的基本發病因素是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導致組織的潰瘍和壞疽。
治療方面:首先要從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將足部護理視為生活的組成部分,防患於未然,養成良好的足部衛生習慣。一旦發生糖尿病足之後,在治療之前應對病情做到儘可能明確的評價:確定病因學;確定類型和程度;體檢或多普勒評價血管通暢情況;檢查分泌物並及時進行細菌和葯敏試驗;評價潰瘍周圍水腫、炎症和壞死情況;X線檢查有無骨髓炎和皮下氣體;排除全身感染等。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全身治療、局部治療或外科手術。全身治療一般包括代謝控制、擴血管、活血化瘀、抗生素的應用(如存在感染);局部治療 主要包括局部清創術和創面處理;外科治療則包括動脈重建術和截肢術。
皮膚
糖尿病可導致患者全身的皮膚出現病變,或使皮膚的原有病變加重。如糖尿病可使患者皮膚髮生瘙癢,或者加重原有瘙癢癥狀;糖尿病可使患者的面部皮膚潮紅,是由於高血糖導致的面部靜脈血管擴張充血導致;高血糖可使患者出現黑棘皮病,多見於頸部或腋下;高血糖可使患者發生糖尿病性大皰,好發於小腿下部和足背及足兩側,有時手指、足趾、手和前臂也可出現等情況。
治療方案:一、注意衛生 夏季,炎熱而潮濕,是病菌生長繁殖的旺季,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在這個時候發生皮膚感染,最常見的就是癤腫、膿腫和癬,是由細菌、真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夏季注意衛生非常重要,應保持皮膚清潔,保證居住環境的衛生,避免沾染各種病菌。二、飲食節制 注意飲食雖然皮膚病變對飲食沒有特殊的要求,但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飲食禁忌的話,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引起皮膚病變或影響已有皮膚病變的癒合。夏季水果較多,過量食用也會導致血糖驟升,這種波動會使病情惡化。因此,夏季有些糖尿病患者雖然血糖會比平時有所降低,但也不能麻痹大意,要嚴格遵照糖尿病飲食原則。三、防止外傷 夏季是衣著最少的時候,四肢暴露在外,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各種外傷。一般人對小小的外傷可能並不在意,但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生外傷,就很難癒合,甚至感染反覆發作。所以,預防是關鍵,盡量避免各種磕磕碰碰,出行更應小心提防。糖尿病患者局部外傷後應及時消毒、注意保護好傷口,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治療,以防小病釀成大禍。四、提高免疫力 糖尿病患者大多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起病菌感染,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預防皮膚損害的重點。可以從飲食、運動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性功能
一些糖尿病患者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性功能障礙,比如說男性勃起困難,主要是由於糖尿病患者體內代謝紊亂,導致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造成的,在高血糖的影響下,末梢神經發生感覺障礙,興奮性降低,高血糖還會累及陰莖海綿體的小血管而影響其充盈,從而導致勃起障礙。女性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陰道乾澀、瘙癢等情況,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性生活及心理健康。
糖尿病患者出現性功能障礙,首先要調整心態,因為心理壓力大也是導致性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治療可使患者重新獲得自信;還需要控制血糖,糾正代謝紊亂,血糖控制滿意後,性生活嗎的滿意度也會隨之提高;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藥物治療,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糖尿病的朋友吃這五種肉時,切記一定要注意!
※如何預防糖尿病呢?糖尿病調理試試四個方法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