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很幸福是種怎樣的體驗?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體會
彭縈 改變自己主創
ZeeTea CEO | 創業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師
把什麼都怪罪到原生家庭的,叫做「原生家庭婊」。
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關鍵是如何從不幸的家庭走出來,擁有自我修復的能力,變成一個幸福的人,再造一個幸福的家庭。
原生家庭很幸福是種怎樣的體驗?
@知乎 霍華德
直到成年之後,我才明白,我所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1.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這個問題下,很多回答都是來自博士。這個我可以理解,家庭幸福更有好好念書的條件。其實人的智力都差不多,
博士也不見得比其他人聰明多少,但不少博士都有一個溫暖的家庭,可以支持其讀書和學習。
反之,如果一個家庭不幸福,孩子每天都在爭吵中度過,能沉下心來讀書就很難。
2. 讀博最艱難的時候,我曾萌生退學的想法,和家裡交流,沒有指責謾罵,只有支持和包容你個。
我媽說讀不下去就退學唄,沒什麼過不去的坎,你這麼多年都很優秀,我們相信不是你的問題。
當然,最後我還是堅持讀完了,但回想起來,家裡的支持才是我堅持下去的力量。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小時候沉迷網遊時的態度。我小時候正趕上最早的網路遊戲的崛起——《傳奇》、《石器時代》、《魔力寶貝》。差不多 2001 年左右,我沉迷《石器時代》,通宵玩遊戲,一個月網費就花了 400 多(那時候的 400 啊!)。可是我父母並沒有把網路遊戲當作洪水猛獸,嚴禁我玩遊戲。而是坐下來和我約法三章,高質量的做完作業才准玩,每天不超過兩小時。這個約法一直持續到高三,我都還在玩,我父母都不干預。相比現在很多父母拿孩子網癮沒辦法,送去戒網癮什麼的,我父母在網遊剛剛崛起,大家根本還不知道怎麼處理孩子玩遊戲問題的時候,就想出這麼好的辦法,不得不佩服他們處事的智慧。
3. 我發現很多性格剛烈的人,並不是天生如此,而是長期在家庭鬥爭鍛鍊出來的。人心底都有最柔軟的東西,沒有人想活得像個機器,只是在家庭的苦難中不得不用堅硬的外表把自己包裹起來。而家庭幸福的人,會有一種特有的溫柔。
4.
長大後,我發現我自信的源泉,並不是我的成績和學歷,而是家庭幸福。
因為無論你富有還是貧窮,是高還是矮,是胖是瘦,是丑是帥,只要你家庭幸福,就可以打敗 90% 的人了。
@知乎 德州扒鴨
鄭淵潔寫過一個小故事,大概就是一個小姑娘被老師冤枉偷了別的同學錢。然後那個小姑娘第一反應就是:我要叫我父母過來。老師還挺吃驚。
小孩子真遇到大事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想到父母,並堅信父母肯定會相信自己(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責罵)並幫忙解決,我想這就是一個幸福家庭成長下的典型心態吧。
@知乎 韓東燃,
除了算不上富貴,在我眼裡,我的原生家庭算得上是完美。
我曾經以為這就是一個家庭的常態,但是長大後我發現自己錯得很遠
,這也是為什麼我每次看到糟心父母坑害自己孩子的故事時總會對可憐的孩子們產生出極其強烈的同情的原因——我覺得那些本該天經地義的事情,他們居然連見都沒有見過。
如果知乎上有這麼個問題:哪一瞬間讓你發現幸福限制了你的想像力?那麼我的答案是,當我看到竟然會有那麼多孩子被親生父母以愛之名虐到不行的時候。
在大家開始閱讀以前,千萬不要以為這一篇炫耀帖,它其實是一篇教育帖,因為我相信把一件事情本應有的樣子拿來與大家分享會有助於朋友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父母的教養方式(不論是好是壞),以及更好地規劃自己對後代的教育。
我從小就擁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一個自由民主的家庭環境,一個成熟理性的家庭環境。
自我記事起,我在家中就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可以因為任何訴求向父母開口,我甚至可以自己選擇去或者不去上學
——當然實踐證明,自己在家玩兩天之後,我就意識到還是學校相對好玩那麼一點。
三歲多的時候,父母就帶著我一起玩黃卡遊戲機(就是小霸王那種插卡機)玩得不亦樂乎。
小學的時候,爸爸給我買回第一輛四驅車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那時父母問我,如果你玩物喪志學習下降怎麼辦,我說不會影響學習的,事後證明我錯了,他們也沒有太責怪我。
初一的時候,在我的要求下,父母給我買了一台電腦,當時買電腦的時候隨機附贈了幾款遊戲——大富翁四、星際爭霸、仙劍奇俠傳、世紀戰略和心跳回憶,都算是經典,為我的遊戲品味和遊戲操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那時候我可以經常連續遊戲 12 個小時。
我經常和朋友一起去網吧打星際、紅警、魔獸、還有 CS,每次周末出門前,我會找父母要吃飯錢和網吧錢,然後挨家挨戶叫上小基友們一起吃早餐,之後再大戰一個上午。打完遊戲打籃球,打完籃球如果到了飯點兒再找個便宜的小餐館大吃一頓,可謂爽翻天。
這種幸福的童年生活我至今難忘。
最幸運的是,那個時代正好就出在某種轉折點上,一方面,先進的遊戲模式開始誕生,另一方面,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也還沒有因為發達的互聯網而疏遠。不像現如今,星際二這類遊戲效果雖說越來越好,但是再也找不回當年那種和小夥伴們一起戰鬥的歡樂與激情了。
而我當年之所以能有這樣輕鬆愉悅的生活狀態,與我父母的放養模式有很大的關係。要知道,有些小夥伴,是需要先和父母吵一架才能出門加入我們的隊伍的。
那麼就有人問了,父母能讓你這麼玩,是因為你的學習成績不成問題,要不然還能給錢讓你出去野咯?這麼說,當然有道理,但是正是因為我和父母之間的默契與信任,我們之間的關係持續處於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因為他們信任我,所以我要自己擔起責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為我有能把事情做好的記錄,所以父母更加信任我。
從小到大,總有很多小夥伴願意跟我一起玩,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永遠都是能量滿滿的,哪怕我的情商並不算高。我之所以會形成如此陽光的性格,這要感謝我的父母,我從沒有因為他們而產生出一件糟心事兒來,我的煩惱都是來自外界,而不是家庭內部。當我遇到外界的煩惱,父母會陪我一起克服,而不是像部分其他父母一樣反過來給孩子火上澆油。
很多父母都在頭疼孩子的青春逆反期,而我的成長過程中基本上就沒有這個階段。既然父母和我的想法基本都是一致的,我哪裡會有必要去逆反那麼一番呢?這樣做對我根本就沒有好處。
那麼我的父母打過我嗎?打過。
我記得比較清楚的一次是我小學的時候,我跟爸爸打賭,說我要是考不了 100 分,少一分打一尺片子。
後來我考了 97,我自己也認罰,爸爸三尺子下去,我疼得哇哇哭,那是真疼啊!!
通過這件事情,我和父親都有所收穫——我知道了以後別輕易承諾考分這種事情,他知道了以後不能隨便拿尺子打屁股,因為娃太疼了。
上了高中,我開始住校,學習變得很忙,每周回家一次,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少了很多,我不記得那段時間父母對我做了什麼,應該說他們那時候就已經不怎麼管我了。我自己給自己買教輔書,給自己買字帖練字,找同學借琴譜練習彈琴,日子非常純粹而簡單。
其實仔細想想,高中的時候,身邊的同學都像發了瘋一般拚命學習,連每周僅有的兩節體育課都會有不少女生待在教室做題不肯出去;而高中的老師們更是發了瘋一般逼所有人學習,在這種高壓之下,就算學生還沒有變態,老師都要先變態了。好消息是,我的父母並沒有在此基礎上給我再添加任何的心理負擔,不像知乎上有很多給我私信的高中生講述他們的父母是如何如何干涉他們的生活,如何嘮叨、打擊自己的孩子,甚至是把生活中的不滿發泄到孩子身上。我自己的這些幸福,沒有日後聽他人講述自己的悲慘故事,我是很難體會到的。
等我拿到北大的錄取通知書之後,有一天我跟我的父母說,我從來沒有去網吧包過夜,我想去試一試通宵的感覺,於是我從他們那裡拿了錢,和約好的小基友們一起,玩到第二天下午困得不行了才回家。
好了,講了這麼多,那麼我父母的教育手段就是簡簡單單的「放養」二字嗎?大錯特錯。他們的放養就相當於給我的自由民主,是我感受到的表面現象;而他們在背後暗地裡給我了很多我不知道的巨大支持,他們關心我的成績、我交的朋友、我的老師、我的健康——但是他們只是遠遠看著,只有當他們發現我的方向偏離軌道的時候,他們才會出手干預。否則,他們就在那裡靜靜地看著,讓我在合理的範圍內,自由折騰。
所以我們家的自由民主背後,是有父母的關愛、理性和遠見做保障的,我能自己做決定,但他們不會放任我做出錯誤的決定。
這和某些別有用心的政客不同,他們口口聲稱自由民主,讓每個人自己做決定,但是他們不是真心幫你,因為哪怕大家做了錯誤的決定導致洪水滔天,他們定然不會出手相救那些人於水火。
要知道,小孩兒的見識終歸是有限的,只有放養而沒有約束,那隻能是死路一條;但倘若只有約束而沒有自由,孩子永遠也長不大,永遠也無法獲得自信和滿足感。
所以,這大概就是我與父母的相處模式,輕鬆愉悅、距離適當卻又深謀遠慮。再後來,我自己選專業,選出國,選老婆,他們都是全力支持。我們真的一點兒矛盾也沒有嗎,那怎麼可能,但是我最終都一點一點慢慢說服了他們,因為他們很理性,不會固守一個觀點一輩子不變。這一點上,他們也和其他很多固執的父母不同,當然,我也深知父母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也是非常努力的。
因為來自於這樣的家庭,所以我也會繼續把這種家庭教育模式傳承給下一代。在沐浴著自由民主春風下的我家兩個小子都是活力四射,動感十足的。能量就這樣在代際間傳遞著。
、
最後,點題一下,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樣的體驗?
我的體驗就是,我非常迫不及待地想讓更多孩子能夠體會到我這種快樂健康的成長體驗,我希望盡我所能把我的家庭以及社會賦予我的正能量分享給最需要它的人們。
雖然兼濟天下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我相信我有可能會成功,因為我比尼采自知那麼一點點——我深知自己不是燃燒不盡的太陽,我只是一粒小小的火種,我的作用不是普照大地,而是點燃大家心中原有的能量並將其發揚光大。因為深知自己的渺小,所以我的勝算就大了那麼一點點。
文章來源:知乎 原生家庭很幸福是種怎樣的體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043115/answer/142468198
授權自@
霍華德
@韓東燃,@知乎 德州扒鴨
封面圖 by ninavandeweghe
會員 Update
1.3 月 6 日-3 月 11 日 18 點註冊的所有的會員確認函已經全部發出,內含會員號碼,請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郵箱,尤其是垃圾箱等文件夾。沒收到的朋友請發郵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郵件標題約定為「1804 期會員號碼」,郵件內容註明你支付時候填寫的手機號。請按照郵件提示務必將 wechangers@gmail.com 加為聯繫人以便能夠及時收到改變自己的郵件。
2.本周張輝的會員語音郵件已經發出,主題是「終身學習」請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郵箱,尤其是垃圾箱、訂閱郵件、廣告郵件、被攔截郵件等位置。沒有收到的話請發郵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標題約定為「未收到語音 180311」。
3.會員有漏收語音情況的可在微信後台回復「語音漏收」獲取詳情或在微信底部的菜單欄「會員語音」查看解決方法。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很多人有時候覺得自己社交過度,浪費了太多時間,有時候又覺得社交圈子太小了,或者質量不夠好。那麼如何把握適當社交的度?本周彭縈語音主題為「社交什麼時候做加法?什麼時候做減法?怎麼做加法?怎麼做減法?」的語音,將和改變自己的會員分享如何在社交中獲得提升。
@會員 幽幽
聽完彭縈姐的語音,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彭縈姐說的社交的誤區我也有,覺得社交就是接觸牛人,擴大自己的人脈,獲得更多的資源,審視了一下我的微信群和朋友圈,牛人也加了幾個,微信群幾十個,但牛人加我的微信也只是為了宣傳和銷售他們的課程,擴大個人品牌的知名度,微信群不少,經常互動的確沒有幾個,在多數的群里我只是一個長期潛水的隱形人,每天的紅點顯示幾百條信息,我常看的也不過十來條,所以需要清理一下微信群,做減法。
非常認同最有效的社交手段是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我去年打算多參加一些牛人的線下聚會,來拓展自己的人脈,但是又覺得就算我見到了牛人,和他們合了影,又有什麼用呢?我還是無法和他們深度交往,因為認知和思維層次不同,還是先沉下心提升自己吧。
談到社群,找到自己在社群中的定位很重要,最簡單的就是轉發一些有價值的文章,但轉發的時候要附上自己的推薦語,讓大家覺得你是用了心的,而不是隨意搬運的鏈接。還有走心地讚美群友,而不是說一些你好棒,你好厲害這些敷衍的話,要告訴他,你做什麼事情對我起到了什麼作用。
現在就加入會員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改變自己會員,就可以在本周日聽到上期語音
「社交什麼時候做加法?什麼時候做減法?怎麼做加法?怎麼做減法?」
作為額外福利。想知道
會員
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TAG:改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