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樂觀的史蒂芬·平克說人們應該更關注進步,而非徒自悲傷

樂觀的史蒂芬·平克說人們應該更關注進步,而非徒自悲傷

先來看一下幾個數據:

這個世界的財富是 200 年前的 100 倍,而且分配更均衡了。

上個世紀的美國人死於車禍、死於火災以及殉職的可能性是現在的 1.96 倍,1.92 倍和 1.95 倍。

每十年,人們的 IQ 就會增長 3 分,也就是說當今世界普通人的 IQ 要高於 100 年前 98% 的人。

在 World Value Survey 的調查結果中,52 個國家中有 45 個國家的幸福感在 1981 年到 2007 年這段時間裡都上升了。

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置信,但今天的世界,的確是變得更好了。人們變得更富有、更聰明、更長壽。

哈佛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平克在他長達 550 頁的新書Enlightenment Now(《當下的啟蒙運動》)中,從健康、財富、安全、生活質量等 15 個有關人類福祉的領域入手,進行了大量的數據分析,只想告訴讀者一件事情:「世界正在變得更好」。不只是西方世界和發達國家,而是整個世界在進步。與許多知識分子的敵托邦心態相比,史蒂芬·平克似乎有些過於樂觀。

Enlightenment Now的封面,來自:亞馬遜

但他真的過於樂觀了嗎?史蒂芬·平克寫這本書,想要抨擊的是一部分「進步否定者(progress-denier)」和「恐懼進步的人(progressphobia)」——他們持有線性的歷史觀,將人類世界的進步視為理所當然。比起了解人類已經做出的成就,他們更願意憂心於浮華的消費社會、人性的醜惡和精英階層的衰落。而不了解則意味著不感激,不但不感激進步本身,也不感激那些為我們帶來進步的思想果實。

在這本書中,史蒂芬·平克重申了啟蒙思想的價值:對理性的崇尚將會驅逐黑暗。在每一個時代,啟蒙主義思想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啟發我們,而我們也應該從它出發,看得更遠。

另一方面,史蒂芬·平克對新聞媒體鼓吹後真相時代感到很失望,認為新聞媒體中的消息助長了讀者們的悲觀心態。

根據「可得性偏差」,如果新聞中出現的大都是負面的消息,我們也傾向於認為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很糟糕的。而我們忽略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新聞只告訴我們突發的事件(例如自然災害、政策變化),而不會播報逐漸積累的進步。

當然,也有例外,美國商業媒體 Quartz 就在 2018 年初發布過一個 2017年度好消息榜單。但已有的數據顯示,在 1945 年到 2011 年這段時間裡,新聞的語氣的確變得越來越消極了。

史蒂芬·平克的 Keynote 演講截圖,來自YouTube 

但在書中,他對於人類進步與福祉的討論都存在於宏觀、集體的層面,個人的悲歡被抹殺了。他認為,這個世界某一部分人的富裕的確是以另一部分人的苦難為代價的,但從整體上來考慮,交易結果是值得的。

儘管用了很多數據來例證世界變得越來越好了,史蒂芬·平克並沒有忽略世界正在面臨的威脅與挑戰:氣候變暖、核武器、人工智慧等等。不過他對此態度很明確:應對問題的方式並不是哀嘆末日將近,而是承認問題本身亟待解決。

題圖來自果殼網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想聽 20 世紀的音樂,你可以試試這個老歌曲庫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