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過多少路,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怕黑、怕冷、怕餓、怕飛、怕人甚至有些抵觸旅行, 但卻出了多本頗受好評的遊記。這個充滿矛盾的人, 就是香港著名作家馬家輝。「有料、有趣、有型的非典型背包客」,這是很多人對馬家輝的評價。喜愛他的讀者,更是稱之為「小馬哥」「文壇梁朝偉」。近日,記錄了他與家人旅行時光的《馬家輝家行散記》出版。作品收集了馬家輝人生積澱至今的三部旅途之書,分別是《死在這裡也不錯》《你走過的和我走過的不同的路》《溫柔的路途》。
這套書看似是遊記,實則完全可以看做是一個男人的成長史
上大學時, 馬家輝的專業是心理學和社會學, 博士畢業後曾在一家地理雜誌社擔任記者, 這是他行走的開端。作為專欄作家、文化評論家,他的文章散見於多種報刊,評論和散文都極受好評。
《馬家輝家行散記》完整記錄了他從一介毫不留情的才子書生到有著一把「不驚不怒」 文字的著名作家, 從一個銳氣十足的少年到一位溫暖老公再至溫柔老爸的全部歷程,看似是遊記,實則完全可以看做是一個男人的成長史。
多年前, 馬家輝和朋友在愛丁堡旅行時, 在市中心廣場看到這樣一番景象:「明朗的八月, 天空鋪展了不同層次的藍, 純凈澄潔得像打了燈的舞台布景, 小女孩和她的母親在路邊小攤上綁紮了吉卜賽式的髮飾,遠遠望著我笑、揮手,令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寧靜舒坦。忽然,我是多麼多麼渴望生命靜止於這一刻,讓一切停下來,讓所有眼前的影像定格下來, 讓周遭的聲音全部退場,讓我躺下,把這一刻作為生命劇本的最後一幕。」
於是, 他問身邊的朋友:「有些環境, 舒服得讓你捨得就此死去, 如果日後有機會寫點關於旅行的文字, 如果這點文字可以出書, 書名就叫做《死在這裡也不錯》,好不好? 」於是,《死在這裡也不錯》就成了馬家輝第一本旅行書的書名。
與很多旅行類圖書不同, 馬家輝所在意的並不是旅行的種種細節,而是「旅途中的突然冒起的如果不寫下來便即煙消雲散的念頭和感覺,因『景』生『情』,但『景』去之後,『情』終究仍能透過文字留下」。在他看來,這正是書寫的美好。
對瑣碎遭遇與當下的感懷,其實都是抹不去的溫馨印記
這套書中的第二本《你走過的和我走過的不同的路》,包括了馬家輝求學時代的瑣記和其愛人張家瑜的散行遊記, 並記敘了兩條軌跡慢慢會集、結合的過程。「再不同你遠行,我們就老了」,這樣的主題足見兩人的相愛相惜之情。
馬家輝和張家瑜都曾是地理雜誌的記者,常常出差,有時候,一人在地球的這方,一人在地球的那方。那時還沒有手機、網路甚至連打長途電話都不容易,「有的便只是彼此之間的牽掛了」。
「遙遠的思念反而令彼此更覺親近,時時刻刻在心上,便似時時刻刻在眼前, 不離不棄, 彷彿沒有距離。」馬家輝說,那時他們常讀對方的文章,覺得「彷彿連標點符號都是文學佳作」。一個深夜,張家瑜又在讀馬家輝的書, 馬家輝突發奇想:「有朝一日不如合出一本書,收集兩人的採訪文章,書名叫作《你走過的和我走過的不同的路》。她沒說好或不好,只放下雜誌,擁抱我。」此後因為忙,出書計劃一直擱置,直到28年後的今天, 當年計劃中的那本書才得以出版。
28年過去了, 不同的路展現在同一本書上, 馬家輝重讀起來竟覺有幾分陌生,然而在讀者看來,這卻是兩顆心互相靠近的過程。他說,這本書至少圓了書名之願,「雖然只是一個卑微的願望,卻因從未放棄,心不忘, 故又自覺有幾分偉大了。」至於《溫柔的路途》,則是一家三口的旅行記錄, 此次出版全新增補了馬家輝攜妻帶女在國內及東南亞的行旅散記。
對於這套書, 馬家輝有自己的理解。他說,這套書是「對逝去的三千六百多個日子的行旅總結, 沒有驚濤駭浪(除了好幾回的飛機亂流),沒有動魄驚心(除了小女孩在英國幾乎喪命),有的只是瑣碎遭遇與當下感懷,而之於我,都是抹不去的溫馨印記,而之於讀者,如果能夠稍有啟示或觸動, 即為書頁以外的另一種溫柔,是值得銘記的好路途、好緣分。」
TAG:快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