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每一個輾轉難眠的夜開始

從每一個輾轉難眠的夜開始

致敬,霍金。

今天,史蒂芬霍金走了。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巨匠,為人類文明的進步,窮盡畢生的心血。科學事業的進步,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都是呈螺旋上升的,每一位站在科學事業前沿的領袖,都站在偉人的肩膀上,勇敢而堅毅的前行。

歷史將銘記他,銘記這位一次又一次將人類目光引向無際星空的偉人。

歷史將銘記他,銘記在人類文明沙灘上,撿到那麼多美麗貝殼的孩子。

「他只是飛向了群星。」

輾轉難眠。

這不是第一次,

也不是最後一次。

我不喜歡晚睡,我相信沒有人喜歡晚睡。在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白天的時間屬於工作,晚上的時間屬於家人,或許只有過了午夜十二點,時間才會真正屬於自己。有人在夜裡哭,有人在夜裡笑,有人在夜裡發獃,只是睡不著。我和很多人一樣,輾轉反側入眠無望之後,打開窗戶抽煙,胡思亂想。

這樣的夜晚很多次:有一次是AlphaGo大敗群雄,有一次是共享健身倉「覓跑」的問世,有一次是馬雲的達摩院宣布成立,有一次是從極客公園參加Rebuild論壇回來......最近的一次,是研究了區塊鏈的一套課程之後,無半點睡意。

近幾年的互聯網「新思潮」層出不窮:Saas、AI、VR、AR、共享普惠、大數據、區塊鏈等等,非常善於精益迭代的互聯網新生代們,在互聯網大潮之下做著一次次勇敢的嘗試與突破。

有個大膽的想法,一直折磨著我,無法入睡:推進計算機技術的革命進程,為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不懈奮鬥。

自上一次工業革命解放人類的雙手以來,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正一步步解放著人類的大腦。初期的計算機科學,只是在很單純的計算領域,代替人工計算,人們所熟知的「第一代」計算機埃尼阿克只是用來進行彈道計算的。計算機區別於人類的最大特徵在於沒有靈魂。人類的大腦是個非常複雜的集合,人類可以進行自我學習、思考。正是這些,讓人類可以創作出計算機無法解析與衡量的藝術創作。

也正是由於機器沒有靈魂,讓活躍在藝術創作的前沿的人類可以繼續「有恃無恐」。在諸多科幻影視文學作品中,對於人工智慧的設想層出不窮:《黑客帝國系列》《I,robot》《終結者系列》《銀翼殺手》......無一例外表現出對人工智慧的擔憂,事實是,自從人工智慧之父圖靈在1937年提出的圖靈機模型直到今天,人類在計算機科學的大部分應用領域,也始終還停留在計算工具層面。即,利用計算機高速的計算能力,代替了人類在工作中規則明確、重複計算的能力。

計算機的優勢在於高出人類大腦幾個數量級的運算速度,在某些目標明確的應用領域裡,「沒有靈魂」也不應作為計算機的「劣勢」,反而更是一種優勢。沒有「靈魂」,意味著沒有情感,意味著沒有人類的情緒障礙,可以在極端環境中做出最符合初衷目標的判斷與取捨。

我曾不止一次的想,馬雲的達摩院是否正在嘗試和我一樣的模型,嘗試使用最笨的方法,利用計算機超強的計算能力,嘗試遍歷每一種可能性,解析現存最優解的數據特徵,「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小時候我們曾在學校里學習過科學探索最常用最基礎的幾個方法:對比法、轉換法、等效替代法、控制變數法、實驗推理法、模型法。對於未知的結果,做成百上千次試錯,這的確是最笨的方法。卻也正是這些笨方法,一次又一次推動了科學的發展歷程,推動了人類歷史進程,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人類從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到如今的社會主義社會,每一種社會形態的形成,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可是有一點是確定的:自然選擇的過程具有不確定性,自然選擇的結果也絕不是最優解。畢竟現存的社會形態中,仍然存在太多的社會問題。

人類文明的進化速度,取決於人類智慧的開化程度。我們曾無比自信,我們人類智慧代表了這個星球上最高級的智慧。直到2016年AlphaGo的出現,在圍棋這樣一個智力運動項目上,人類第一次敗給了機器:人類的每一次選擇,都代表了人類最高智力的綜合計算結果;而AlphaGo的每次選擇,正是基於最基礎的規則模型搭建、最「笨」的遍歷計算方法和人類望塵莫及的計算速度得出的最精確的計算結果。

我無比的確信:AlphaGo是計算機科技在世界文明黑暗森林裡開的第一槍,專業圍棋選手的黯淡無光,只是這場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開始。計算機技術正在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逐步從結構較為簡單、形式比較單一的社會形態,向結構高度複雜、形式多元化的社會形態滲透。

工業革命之下手工業的衰落,正預示了計算機技術革命之下,腦力工作者和藝術創作者的工作形態變革。當然,也大可不必為自己的工作內容被替代而擔憂。每一次的技術革命,帶來是社會形態的變革與社會文明的進步,舊有的落後的工作形態不復存在,只是換了一種形態,帶給人類的將是更有價值的工作機會和更加豐厚的報酬。文明整體的發展方向始終是逐步上升的,任何人都不能阻礙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所有不確定的事情面前,我們要始終保持樂觀。

1946年誕生的ENIAC,每秒只能進行300次各種運算或5000次加法,是名符其實的計算用的機器。此後的50多年,計算機技術水平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運算速度越來越快,每秒運算已經跨越了億次、萬億次級。2002年NEC公司為日本地球模擬中心建造的一台「地球模擬器」,每秒能進行的浮點運算次數接近36萬億次。十年之後,即2012年6月18日,國際超級電腦組織公布最新的全球超級電腦500強名單,美國超級電腦(超級計算機「紅杉」)重奪世界第一寶座。「紅杉」持續運算測試達到每秒16324萬億次,其峰值運算速度高達每秒20132萬億次,令其他計算機望塵莫及。

計算機遠超人類大腦的運算速度和遠低於人類的出錯率,在建立了足夠完善的計算模型之後,計算結果將以人類遙不可及的計算精度靠近「最優解」。

隨著計算機存儲運算能力爆炸式的增長,計算機生產內容,將不再局限於基礎的數據計算、信息存儲與傳播;計算機生產高級內容,諸如尚未被發現的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計算機創作的動人的藝術作品......

這一天或許會來的晚一些,但這一天終會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你丫瘋了 的精彩文章:

TAG:你丫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