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懷瑾老師講述:為什麼修行不能真正得力?

南懷瑾老師講述:為什麼修行不能真正得力?

南 師 國 學 堂

品讀國學經典,從這裡開始

南師說:

你們有的在這裡聽課、修行了那麼久,雖然有點效果,但是一切眾生的根本大病——我相、見思二惑,以至貪瞋痴等等,仍去不掉,修行還沒有真正得力。為什麼呢?大家以為自己已經在用功修行,其實往往只是坐在那裡貪圖自己那點清凈的感受而已,這不是道啊!修行得不到佛經上所說的那些根本變化身心氣質的受用,原因在於沒有發起懇切求法求道之心,身口意三業沒有虔敬專一地投入普賢菩薩廣大深密的行願海中,談不上對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所說的教法,身體力行去「信受奉行」,你們有嗎?

所以,有許多人學佛學了一輩子,到底所為何來?「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迷迷糊糊鑽了大半生,世法出世法搞得兩頭空,何苦啊?!……

以前我也曾經在寒假禪修講「般若正觀」法門時,首先提到修學一切佛法的基礎——普賢行願品的修法。這是學佛學道最關鍵性的信念所在,我們的心量要以普賢菩薩廣賅無盡三千大千世界虛空般的行願力為榜樣,方是真修行人,才是真佛子。……

學佛修任何一法,都必須在根本上銜接這生髮一切無量功德的總電源——普賢行願品。現在我們開燈,翻開「華嚴經」中的這一章節中的重頌,重新溫習一下。……

學佛修行第一步要從普賢行願開始,三世一切諸佛之所以能夠成就佛果,全在圓滿了普賢行願。學佛者應該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上求佛道,不要只為自己的重重煩惱而求解脫,不然表面宣稱學佛修道,堂皇得很,其實也還只是一種可憐的自大自利的心理而已。然而,如果真能大大地自私、大大地自利,那也好,因為大自私大自利的人,只有一個大我,我就是眾生,眾生就是我,表面上為自己修,實際上等於與一切眾生同修,不分彼此,這是普賢行願的修行境界,自己一人禮佛,心中同時呈現一切眾生在禮敬讚歎十方諸佛,此種心包太虛的胸襟,即是普賢。但是一般人大都只為自己的小私小利,或者只為與我較接近的親友而已,凡是對與自己有利害關係的人,就很懇切、很在意,如果是不相干的別人,便不大關心,不大用心,甚至隨隨便便地應付過去。如果學佛免不了這種世俗勢利的心態,雖然猛的用功打坐、拜佛,精進得不得了,只要無法檢點出這層細微的心理障礙,痛切改過,那麼很對不起,這個菩提道果鐵定是無法圓滿成熟的。

比如諸位在這裡號稱學佛,真正是為了利他而學嗎?仔細反省自己遇事的第一念、第一個反應看看,是不是保護自己的貪瞋痴慢疑等偏頗心理在作祟?退一萬步說,即便為了自利而修,那也不錯啊!真正做到自利,那也值得令人刮目相看了,像你們修行了這麼些年,能夠將自己照管得穩穩噹噹,自得其所嗎?還是生活上一下那裡出了問題,一下這裡有了毛病,並且連如何處理善後的做法都捏拿不準,懵懵懂懂地,什麼事都要別人來護著,自己招呼自己都招呼不好,這不是很可憐嗎?

這裡再重複一次,學佛想證得「最勝菩提」,要看你的行願如何?這一點除了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外,還可參照同經的凈行品來學,凈行品是入世而出世,出世而入世,二者互為輔弼,圓融無礙,所以此一念心的大願之發起,必須合乎「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的原則,以清凈無著之心、大公無私之心力行種種濟世利生事業,這就對了。否則只想念佛念咒、打坐修定,以此希求大徹大悟,門都沒有,唯有自誤而已。所以學佛要廣度眾生,自己家人,也是眾生,首先得做到不去苦惱他們,進而能悅樂他們再說,千萬不要逃避現實,貪圖安逸,以學佛修道之名來自欺欺人,切實記住「以普賢行悟菩提」這句教示,好好將整個身心活活潑潑、生生不息地振作起來,勇猛精進。歷久不衰地踏上這條成佛唯一的坦蕩大道。

——南懷瑾先生《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以上篇幅,皆選自《南懷瑾選集》,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編輯| 南師國學堂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修|公眾號平台已開通留言功能,

歡迎同修師兄在文章底部留言評論,也讓我們做的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3.04南師語錄】:人生最大的幸福——父母尚存、家人團圓
【3.02南師語錄】:對一切不勉強,不抗拒

TAG:南師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