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伐前諸葛亮向劉禪「交代後事」,說了些什麼?

北伐前諸葛亮向劉禪「交代後事」,說了些什麼?

公元220年,關羽被殺。第二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興兵伐吳,牙門將向寵隨從征討。劉備起初打了一些勝仗,還擊破了吳國大將陸遜、劉阿等人,把吳國的秭歸都佔了。

可是後來,吳國組織反攻,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蜀軍慘敗,遭受重創的伐吳大軍,各營都損失慘重,唯獨向寵所部完好無損,並且護衛劉備撤退,劉備稱讚他能幹。向寵,湖北宜城人,劉備在世時任牙門將。

所謂牙門將,類似於主將帳下的偏將,雖然是個副職,但擔任這個職位的人,必須具備有勇有謀的素質,還要深得信任。眾所周知,姜維既是諸葛亮的得意門生,也是他重點提拔過的人。

實際上,諸葛亮對向寵的欣賞,一點也不亞於姜維,雖然諸葛亮與向寵並沒有過多的交集,但向寵在伐吳之戰中的表現,給諸葛亮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當他決定北伐時,特意向後主劉禪推薦向寵,並在《前出師表》中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讚揚向寵「性行淑均,暢曉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以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暢曉軍事」的向寵,是蜀國少有的儒將。

諸葛亮的意思很明顯,我就要北伐去了,不在您身邊,今後凡是軍事上的事,無論大小都可以問向寵,因為向寵善於治軍。諸葛亮的話,也可以看作是他向後主劉禪「交代後事」,因為他明白此去兇險,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如果他遇不測,劉禪在軍事上也好有個可以依靠的人。

實際上,早在幾年前,向寵就被剛繼位的劉禪任命為中部督,負責管理宮廷宿衛軍。萬分遺憾的是,向寵英年早逝,否則,蜀國歷史,乃至於整個三國的歷史,都有可能改寫。

公元240年(延熙三年),漢嘉地區(今四川雅安北)蠻夷作亂。出於對向寵的極度信任,劉禪派向寵率軍前往平亂,身先士卒的向寵不幸死於亂軍之中。由於向寵平時對部下很好,他犧牲後,部下拚命搶回他的屍體,送回成都安葬。為什麼說向寵若不早死,蜀國歷史乃至整個三國的歷史,都有可能改寫呢?

這得從鄧艾偷渡陰平小道,繼而突然出現在無險可守的成都平原說起。在人們的印象中,起於甘肅陰平都、通向蜀國的陰平小道,由於山高谷深,至為艱險,「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所以蜀國未派兵防守,致使魏國大將鄧艾撿了「便宜」,率軍偷渡陰平小道,一舉滅了蜀國。

哪怕駐有少量人馬,在那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鄧艾不但無法「矇混過關」,還有可能全軍覆沒。

就連他自己也感覺萬分僥倖——「諸葛亮若是在這裡留一支人馬,老夫就死定了!」實際上,這條小道早就進入了諸葛亮的視野,諸葛亮不但派人在山頂立了一塊石碑,上寫「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預言了鄧艾和鍾會(二士)的命運,還在山頭留有1000守軍,以防敵人從此處來襲。

可惜,十分可惜,萬分可惜,諸葛亮派駐的那1000守軍,被劉禪那個混蛋撤走了!如果向寵不英年早逝,諸葛亮死後,憑著劉禪對向寵的信任,和對諸葛亮的言聽計從,在撤走那1000守軍之前,劉禪肯定會徵求一下向寵的意見,而向寵,肯定不會同意劉禪撤走那1000守軍。

為什麼這麼肯定?很簡單,如果向寵連這點眼光都沒有,怎麼能得到先主劉備和諸葛亮的欣賞、稱讚和提拔?設想一下,如果不撤走那1000守軍,鄧艾過得了陰平小道嗎?他不但過不了陰平小道,還有可能全軍覆沒。

鄧艾一完蛋,就不可能出現在成都平原,導致劉禪開城投降,劉禪也不可能命令姜維投降,而那時,姜維已經在劍閣阻擋住了鍾會的軍隊,久攻不下的鐘會已經打算撤還。如果鄧艾全軍覆沒,鍾會大軍再撤走,蜀國不但不會有亡國之禍,還有可能乘勢反攻,三國的歷史,必將改寫。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浮沉 的精彩文章:

絕對想不到 林彪最喜歡《紅樓夢》中這兩個女人?
王洪文在秦城監獄裡的一件小事

TAG:歷史浮沉 |